摘 要:隨著教育改革的推進,越來越多的教學理念被應用到實際的教學中,但教學理念的應用需要教師轉變自身觀念,改變固化的教學方式和方法,讓學生能夠融入教學活動中來,從而提高教學質量和效率。文章在闡述高效課堂的基礎上,分析了目前初中語文課堂的教學現(xiàn)狀,提出構建初中語文高效課堂的策略。
關鍵詞:初中語文;高效課堂;策略
作者簡介:陳宏,江蘇省南通市通州區(qū)平潮實驗初中教師。(江蘇 南通 226361)
中圖分類號:G63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0568(2019)04-0076-02
在初中語文課堂教學中,構建高效課堂已成為提高學生語文成績和語文綜合素養(yǎng)的關鍵因素。根據(jù)初中語文課程標準要求,初中語文教學應該要構建高效課堂,提高教學的有效性,保證其在整體、時效以及全面性等特性能夠滿足實際的需要和要求,促進教學課堂的發(fā)展,并且能夠提升初中語文的教學水平。結合當前語文教學的情況,高效課堂需要教師和學生的密切配合,教師要提前設定合理的教學目標,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此外,教師還需要創(chuàng)設良好的學習平臺,不斷鼓勵學生進行自主學習,充分調動他們的學習積極性。
一、高效課堂的內涵解讀
高效課堂是指教育教學效率或效果能夠有相當高的目標達成的課堂,是在有效課堂的基礎上、完成教學任務和達成教學目標的效率較高、效果較好并且取得教育教學的較高影響力和社會效益的課堂。它的四個基本特征是“自主建構、互動激發(fā)、高效生成、愉悅共享”。課堂高效與否的標準主要是從以下三個方面考慮:一是看學生掌握知識的情況、綜合素質能力提高的情況以及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的積極變化程度;二是看教學效果與教學投入是否成正比,是否讓師生達到了少教多學的目標;三是看師生之間的互動交流是否愉悅,達到拉近師生距離的效果
初中語文的課堂教學不應該模式化,但教學方式應該策略化。在高效課堂的實踐過程中,教師需要遵循一個原則和四個步驟。一個原則是指“學生思維在先”。學生思維在先應成為教學過程的常態(tài),但在必要時,教師應先對學生進行引導。學生思維的自我鍛煉和課標里所提出的自主探究及合作的要求是相一致的。根據(jù)上述的要求,高效課堂的第一步就是提倡學生進行課程的預習,然后在其預習的基礎上講課。而教師利用學生預習的結果上課,是打造高效課堂的第二步,其中具體的過程可以依照四個步驟:一是解疑。教師必須清楚預習是教師幫助學生“找惑”,為學生解惑是教師的基本功,也是高效課堂的落腳點。二是強化。學生經(jīng)過自主學習也許會理解知識,但不了解知識的重點,即使知道了重點也未必能掌握,因此,在課堂上進行強化是必做工作。強化不是機械性的重復,而是要突出重點,要體現(xiàn)變化思維。強化的形式可以通過課堂練習、合作討論、重點講解等。三是概括。概括是簡化的一種形式。簡化后的、凝練出來的觀點能夠更加突出課程的核心。概括能力可以從概括一句話、一段文字、一副插圖做起。四是總結??偨Y比概括更能體現(xiàn)學生能力的大小,它是知識的一個系統(tǒng)、邏輯及層次性的體現(xiàn)。教師可以通過對每一節(jié)課進行概括,然后從中得出對單元的總結,逐步引導學生,幫助他們完成由厚到薄的凝練過程。
二、初中語文課堂的教學現(xiàn)狀
初中語文教學發(fā)生了很大的變化,也取得了很大的進步,但在實施過程中仍然存在著一些不足,本文主要針對以下的教學環(huán)節(jié)來進行分析:
1. 教師的備課環(huán)節(jié)。備課是做好教學工作的重要前提,它關系到課堂教學的進度和安排,讓教師能夠做到心中有數(shù),把握好教學進度。以學定教是高效語文課堂的一個重要概念,教師需要轉變手寫備案的習慣,制作導學案,并且將學生放在教學的主體地位,這些都是教師在具體教學過程中需要認真思考的問題。然而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部分年齡較大的教師對導學案有抵觸心理,就將以往的備課內容換一個名字變成現(xiàn)在的導學案。而年輕教師雖然能夠跟進課改的要求,但因缺乏教學經(jīng)驗和專業(yè)精神,在具體備課過程中沒有把握好課程的重難點和學生的實際學習水平。
2. 課堂的教學階段。初中語文高效課堂的典型特點是少教多學,用較少的教學投入獲取最大的教學效果,讓學生通過自主探究進行學習,引導學生進行合作式學習,培養(yǎng)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但目前的問題是,教師在課堂上依然采用填鴨式教學,以講為主,學生很少參與學習活動,或者是師生問答,看起來“熱鬧”,但實際效果并不好。
3. 課堂的反思部分。課后反思是教學的重要部分:教師通過反思自身的教學行為,可以汲取經(jīng)驗教訓,促進教學水平不斷提升;學生通過反思自己的課堂表現(xiàn),可以提高自己的語文學習能力。但在實施過程中,部分教師并沒有重視課后反思的作用,甚至把課后反思視為一個可有可無的環(huán)節(jié),由此阻礙了教學效率的有效提升。
三、構建初中語文高效課堂的策略
語文是兼具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學科,在推進素質教育的過程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教師需要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經(jīng)驗,不斷探索提高課堂效率的方法,找到高效課堂的教學方式。為此,筆者提出如下構建初中語文高效課堂的原則與策略:
1. 輕松愉悅原則。初中語文教師需要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讓學生愉悅的融入課堂。在教學過程中,一方面,教師和學生要平等交流,加強師生之間的互動,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另一方面,多樣化的教學模式也能夠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使他們參與到學習過程里。比如,在《核舟記》的教學中,文章篇幅較長,語言晦澀難懂,如果讓學生進行全文背誦,會讓學生記憶負擔比較重。這時教師可以將文章用表演的形式展開教學,讓學生扮演核舟里的人物,讓他們有身臨其境的感受,往往會對文章有更深的理解。
2. 個性解讀原則。學生的家庭背景、成長環(huán)境、思維水平不一,各人都具有獨有的特征,教師應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進行漸進式教學,讓學生融入課堂之中。比如,在講《馬說》時,因文章寓意較深,不同理解能力的學生所認識到的含義是不同的,此時需要教師分層解讀,有學生會認為“世有伯樂,然后有千里馬”是中心論點,也有同學認為“其真無馬邪?其真不知馬也”是中心論點。教師要尊重學生的不同觀點,合理評價每個學生的觀點,引導學生找到方法,鍛煉他們獨立思考的能力。
3. 平等對話原則。師生之間的平等關系能讓學生感受到關愛與尊重,有利于拉近師生的關系,做到友好、有效的互動。這種平等關系是開展初中語文高效課堂的關鍵。在課堂上,教師要轉變角色,讓學生處于學習的主體地位。教師在平時的教學中可以將內心的想法、生活經(jīng)驗和課本內容相結合,由此,學生會更了解老師,也會拉近師生的關系。在教學中,教師要把握平等對話的機會,除探討自身感受外,還可以從課堂提問入手,精心設計的提問能夠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吸引學生的課堂注意力,讓學生產(chǎn)生親近感和好奇心。比如,在《蘇州園林》這篇文章里,教師可以問“大家能夠找出蘇州園林的特征嗎?”課文的重點是文章結構,提問可以讓學生理解課文,并有所思考。
總之,初中語文在所有學科里所占的比重是最大的,但目前存在著課堂效率低,學生語文能力增長緩慢等問題。教師需要針對目前存在的問題,進行思考,提出相關的策略與辦法,如調動課堂氣氛,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開展多種教學形式,讓學生愉快融入學習中,在情感教育和綜合能力上有所突破,從而提高初中語文教學水平。
參考文獻:
[1] 劉躍良.初中語文課堂在新課程背景下的有效教學探討[J].中國校外教育.2018,(10):145-146.
[2] 張保昌.淺析新課標背景下初中語文高效課堂的構建[J].學周刊.2018,(27):118-119.
[3] 高秀芳.新課標背景下初中語文高效課堂的構建[J].課程教育研究.2018,(04):30-31.
責任編輯 范艷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