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毅 逯柳 文強 戈力娟
摘要:鑒于計算機技術和計算機程序語言的發(fā)展,越來越多的高等院校采用Python語言作為非計算機專業(yè)的基礎程序設計語言。根據本科民辦院校的具體情況,在確立教學模式的基礎上,確立與民辦獨立高校專業(yè)發(fā)展相適應的計算機基礎程序設計課程Python語言的考核體系是必要的。在之前程序設計語言考核標準的基礎上,本文確定了基于獨立院校的Python語言的考核方法,為民辦高校的非計算機專業(yè)的計算機基礎程序設計課程設置提供教育實踐的建議與指導。
1引言
在2017年教育部高等學校大學計算機課程教學指導委員會發(fā)布的《大學計算機程序設計基礎課程教學基本要求》中,建議將Python語言作為程序設計課程的首選教學語言[1]。鑒于計算機技術的發(fā)展和Python語言的特點,越來越多的高等院校開始將Python語言作為程序課程的教學語言。在完成教學過程基礎上,根據民辦獨立院校的具體情況及學生在學習中的存在的問題,探索研究符合民辦獨立院校的考核制度,對于構建整個教學體系是不可缺少的[2]。
2獨立院校Python語言教學過程存在問題
2.1學生興趣不高,注意力難以集中
程序設計課程是利用計算機語言操控計算機解決特定問題的過程,其程序設計思路、相關語法等不同于以往學生學習過的知識內容,對于剛接觸程序設計的學生來說,都是比較難于理解的。對于獨立院校的學生來說,晦澀的語法知識和反復的編寫程序執(zhí)行,更是不能引起他們的興趣。特別是在理論課上,由于教師的講解知識點后,學生不能及時進行程序的驗證或者設計的操作,即使是認真聽了老師對知識點的講解,往往也沒有具體的概念,學習效果不好[3]。學生通常處于被動接受知識的狀態(tài),教師和學生之間有時就不能形成流暢的互動,長此以往就會導致學生學習沒有連續(xù)性,對該門課程失去學習興趣。對于Python語言雖然其具有明確、簡單易懂,初學者學Python入門容易,可以編寫那些復雜的程序等優(yōu)點[4]。
2.2學生盲目做題,只注重操作過程,對知識點掌握不透徹
程序設計類的實踐上機課的優(yōu)點是顯而易見的。由于學生可以動手設計程序、驗證程序、解決實際的問題,并看到程序運行結果。這種方式本身就可以增強學生對課程的學習興趣和學生學習主動性,所以通常在實踐上機課中,學生往往表現的比較活躍。但在獨立院校的上機課也存在一些問題。由于獨立院校的學生思想比較活躍、注意力集中時間比較短,學生往往只注重編輯實現設計程序,很少考慮程序設計的知識點、相互的邏輯關系及程序的設計思路等,大多數同學常常沒有達到課程的學習真正目的,只是忙于把實驗內容做完,這也是導致學生在獨立分析、解決問題時往往無從入手,獨立閱讀程序能力,獨立編程能力不強的重要原因[5]。
經過一個周期的Python語言的教學,上面提到問題依然存在,如何能夠減輕、改善學生注意力集中時間較短的問題,教師可以更加注重課堂的課程設計,還可以從改善考核體系中尋找方法。
3Python程序設計課程的考核體系
在具體教學過程中,選用均有豐富教學經驗的教師,教師均工作8年以上,授課學時為68學時。由于是首次在基礎程序設計課程中采用Python語言,其考核體系基本沿用之前的C語言的考核體系結構。學生在程序設計課程采用百分制,學生總成績超過60分才被認為是通過本門課程的考核,而最終成績組成是由學生的平時成績和期末考試試卷成績組成,這兩部分的比例為3:7,即平時成績占總成績的30分,期末考試試卷的成績占總成績的70分。本著“以應用能力培養(yǎng)為目標、以計算思維為手段”的原則,在授課過程中引入了藍墨云的電子教室配合教師授課。通過藍墨云班輔助教學軟件,使得教師可以更方便的在課前上傳用于學生自學的教學材料、設置教學練習題庫、定期給學生進行單元測驗、以小組的形式進行分組討論等,教師還可以把平時用于上課的授課資料分享給學生,這些措施是教師可以更容易了解學生學習狀態(tài)和學生的知識掌握情況,可以認清學生在課程中存在的問題,從而及時調整重難點、授課方向等。由于藍墨云班的引入,能夠更多的掌握學生情況,從而在最終的平時成績中提升了學生課堂表現的比例。
為了培養(yǎng)學生的實踐編程能力,讓學生有更多在教師指導下操作、演練、程序的機會,在Python語言程序設計課程中,經過討論將學生的上機學時與理論學時均設為32學時。由于課程中上機學時的增加,所以在最終的課程成績考核評定中,也加重上機成績在整個平時成績的比重。關于Python語言程序設計課程的期末考核方式,仍然采用了上機的方式。這種評判方式可以更好的考查學生實際的編程實踐能力。但是由于是首次的Python語言的授課,沒有配齊相應的題庫及自動判卷系統(tǒng)。這是在今后的教學中,要需要探索和完善的部分。
4 結束語
程序設計課程是一門培養(yǎng)當代大學生在計算機程序設計過程中所需要的一些基本能力的課程,其教學效果好壞會受到很多因素影響。而Python語言因其優(yōu)雅、明確、簡單易懂,初學者學Python不但入門容易,而且深入下去,可以編寫那些復雜的程序,更加符合學生對計算機軟件的客觀認知,符合當今計算機軟件發(fā)展形勢。其作為程序設計類的通識課程,正在逐步被各個高校所采用,對于民辦獨立本科院校也不例外。如何根據民辦獨立本科院校的實際情況和學生的實際水平制定考核體系,對于評價課程的是十分重要的。由于是首次Python語言的教學周期,基本采用的原來程序設計課程的考核方法,在學生平時表現和上機成績比重部分有所增加,這是因為授課教師在授課過程中更加注重學生編程能力、編程思維的培養(yǎng)。
參考文獻
[1]魏梅,王秀華,王影,陳一夫,汪思德.基于Python的程序設計通識課程建設與教學實踐[J].計算機教育.2019(02).
[2]劉紹翰,楊群. “新工科”背景下Python語言教學案例設計——以“Python語言程序設計與問題求解”課程為例[J]. 工業(yè)和信息化教育.2018(09).
[3]秦昳.《程序設計基礎》課程教學改革實踐——以Python語言為教學語言[J].軟件導刊(教育技術).2018(02).
[5]云太真.基于python語言和數據分析的大學公共計算機課程方案[J] 電腦知識與技術.2018(25).
基金項目:1、黑龍江省教育科學十三五規(guī)劃課題研究成果,項目編號:GBC1317065
2、哈爾濱石油學院教育教學改革項目,項目編號:hsyjgg201703
(作者單位:哈爾濱石油學院 信息工程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