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高中階段是人生的重要階段之一,在學生的日常學習和生活中,也有一些因挫折事件而引發(fā)嚴重后果的情況發(fā)生。關注高中生的心理健康問題,增強他們的抗挫折能力,是我們當前家庭、學校和社會的重要課題。本文主要關注高中生面臨的挫折和原因,并初步探索對高中生進行挫折教育的途徑和方法。
關鍵詞:高中生;挫折教育;途徑與方法
一、 挫折教育的提出
專家認為:挫折教育是指讓受教育者在受教育的過程中遭受挫折,從而激發(fā)受教育者的潛能,以達到使受教育者切實掌握知識的目的。古人說:“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蔽覀冎?,生活在逆境中飽經風霜的人,更能深刻理解人生,而且更加珍惜擁有的機會。
二、 高中學生挫折感的現(xiàn)狀分析
目前的高中生多數是獨生子女,他們在父母和親人的呵護和關愛下,很少為生活所困,缺乏生活的磨礪和鍛煉。一些家長對孩子嬌慣和放縱,并以孩子為中心。這些優(yōu)越的生活條件和環(huán)境為他們提供了更好的物質條件,同時也減少了他們面對困難與挫折的機會。從而,一些孩子便習慣聽贊美的話,忠言逆語接受不了,經不起磨礪,受不起挫折,容易失去平衡。而且進入高中階段的他們,處于心理迅速發(fā)展但又還不成熟的時期,自我意識開始形成,他們積極面對和接受新事物,同時也比較沖動,有些逆反。在出現(xiàn)問題時容易驚慌失措,陷入不良情緒的困擾而不能處理。高中生挫折發(fā)生主要原因是來自于學習,家庭和人際方面。
三、 高中生挫折教育途徑與方法的初探
作為高中老師,我們要擔負起對高中生進行挫折教育的使命,我們可以從以下方面進行嘗試。
(一) 及時有效開展挫折認識教育
我們知道,真正感到不適應的其實并不是困難、挫折本身,而是我們對待問題的看法和對待困難與挫折的態(tài)度。而我們的心態(tài)和對待挫折的態(tài)度會影響事物的發(fā)展。挫折,是我們生活的一部分。生活中,總有目標不能實現(xiàn),總有事情辦不成功。因此,學生自己要對挫折有充分的心理準備并且要學會正確地看待挫折。我們既要看到挫折給人帶來的心理壓力與情緒困擾,也要看到挫折給人的成長帶來的動力。
(二) 教學方面
1. 引導高中生確定合理的學習目標。從他們自身實際出發(fā),幫助學生樹立自己的短期的和長期的目標,有了明確和穩(wěn)定的方向,也可以讓學生學習的自覺性和積極性得到提高。
2. 作為老師,要根據不同學生的情況,做到因材施教,讓不同的學生有不同難度的任務,盡可能讓更多的學生在完成任務的同時也獲得成就感,提高他們的自信心。
3. 對于教學內容老師也要適當處理,采用難易適中的教學內容,結合生動有趣的教學方法,可以很大程度地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并且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4. 同時,對于學生取得的成績和進步要適時地給予贊美和鼓勵,讓他們逐步感受到學習的快樂,激發(fā)他們的學習動機。
每位老師,特別是高中階段的班主任,要有計劃地對學生進行挫折教育。
1. 我們可以通過名言和一些案例來幫助學生形成對待挫折的正確態(tài)度?!伴L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恰當地使用中外的名言或古詩,讓學生意識到挫折不僅會帶來失意和打擊,同時挫折也能帶來挑戰(zhàn)和成長。并且也可以舉一些面對挫折的成功的案例,比如用霍金以積極的心態(tài)和頑強的意志戰(zhàn)勝病魔,最后成為聞名于世的科學家的例子來教育學生要直面挫折。此外,也可以舉一些反面的案例來教育學生,回避挫折會讓我們更加失敗。
2. 作為老師要多進行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的教育。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可以讓學生充分地認識社會,明確自己的責任。正確的世界觀和人生觀可以提高學生的心理素質,使學生勇于接受挑戰(zhàn),迎接機遇,在面對挫折時更多地想到挑戰(zhàn)和機遇,看到成績和光明,化壓力為動力,提高學生意志力。
3. 學校和班級也可以通過多組織一些活動,比如講座、主題班會等。讓學生在活動中提高對挫折的認識。
(三) 形成融洽的師生關系
眾所周知,教師對學生的影響非常直接也非常有效。作為老師,我們要多理解、多贊美和多鼓勵學生尤其是各方面能力偏差比較明顯的學生要更多地關注和鼓勵。良好的師生關系可以提高學生的信心,從而提高他們抵抗挫折的能力。
(四) 鼓勵和幫助學生建立良好的同伴關系
我們知道,目前的高中生大多數是獨生子女,很多同學習慣于養(yǎng)尊處優(yōu),在家里常常以自我為中心,而且在人際交往中也常常如此。這樣勢必會導致他們缺乏處理人際關系的能力。所以家長和老師要幫助學生建立正確的交往觀念和規(guī)范他們的行為,而不能習慣控制別人。
(五) 創(chuàng)造機會,讓學生多參加實踐活動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币囵B(yǎng)高中生的抗挫能力,除了心理上的幫助外,學校還要讓學生多參加社會實踐,開展各種挫折教育實踐活動,讓學生親身去體驗,才能更好地達到加強高中生挫折教育的目的。學校可以組織學生到其他生產勞動部門、農村等比較艱苦的環(huán)境中去體驗,讓學生了解社會、感受生活的艱辛,增強自身的受挫能力,培養(yǎng)面對挫折的勇氣和信心。
(六) 多加強學校與家庭、社會之間的聯(lián)系
在挫折教育中學校教育是主導作用。老師要多觀察、多了解和多學習抵抗挫折的相關知識和案例,并且主動施教,積極爭取家長和社會的支持。同時,老師可以采用家長座談會等方式,和家長講授抗挫折教育的必要性,讓家長了解挫折教育的本質,努力與家長達成共識。另外,也可以向家長講抵抗挫折教育的相關知識及方法和成功案例,明確向家長提出具體要求,讓家長正確認識到自己在孩子的挫折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總之,隨著社會競爭的逐步加劇,高中生難以避免地要經歷不同方面的困難、失敗和挫折。我們也知道,沒有“挫折教育”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雖然對高中生進行挫折教育是一項長時間、艱難的工程,并且無論是理論上還是實際上都有很多問題需要探討和解決,但是學校和老師加強對學生的挫折教育可以減輕或避免挫折帶來的負面影響,使孩子們健康快樂地成長。
參考文獻:
[1]張大均.教育心理學[M].重慶:西南師范大學出版社,1997.
[2]周宗奎.青少年心理發(fā)展與學習[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3]張飛燕.提高青少年的挫折承受力[J].湖湘論壇,2001(6).
作者簡介:劉蘭英,福建省龍巖市,福建龍巖武平一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