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編輯 焦 佳
今年6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fā)了《關于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全面提高義務教育質量的意見》。教育部副部長鄭富芝指出,這是新時代我國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全面提高義務教育質量的綱領性文件,建立了科學的教學質量觀?!兑庖姟芬矊W校提出了更高要求——要讓每一名學生享有高質量的義務教育。
天津市河西區(qū)上海道小學始建于1950 年,悠久的辦學歷史和豐富的教育資源成就了如今的上海道小學。該校始終堅持走內涵發(fā)展之路,朝著“人民滿意”這一目標不懈努力,認真貫徹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堅持推進教育教學改革,努力提升教育教學質量,致力于讓學生享受到有品質的教育。在長期的高效教學探索中,上海道小學積累了豐富的實踐經驗,為教育教學改革和人才培養(yǎng)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有效整合課程資源,實行課程改革,開設符合學生認知的特色校本課程,可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學生的全面和個性發(fā)展,體現出教育教學的實效性。為此,該校積極推進課程改革,以人為本,構建具有本校特色的課程體系,鞏固好教學質量這塊基石。自“十三五”以來,上海道小學在“協商”課程研究的基礎上,確立了以“自主發(fā)展”為核心理念的課程體系實踐研究,努力探索基于學生核心素養(yǎng)目標的特色課程體系,構建出“小海帆”大課程體系。在實踐操作層面,該校以課堂教學為載體,以實驗教師為引領,大膽嘗試學科課程的整合與擴展,整合拓展學科課程和德育課程,深化完善文化課程,逐步優(yōu)化課程體系。該校結合學生興趣特點開設了《機器人》課程,這門課程一經推出,就受到學生的歡迎,反響極為熱烈。目前,該校已經完成35節(jié)教學設計和15 節(jié)微課制作任務,以助力河西區(qū)校本課程資源平臺的建設和開發(fā)。此外,《機器人》還作為學校的特色課程,得到外省市學訪團的認可。
據了解,目前該校正在積極推動區(qū)本課程的建設。師生每學期都會參與區(qū)內開展的書法節(jié)等活動,且成績突出。師生上交各類書法作品達3000余件,獲獎達百余人次。多位教師被聘請參加河西區(qū)書法節(jié)筆會活動。在河西區(qū)第六屆高效教學論壇上,上海道小學進行了校本課程展示,得到了與會領導和教師們的高度評價。此外,該校的《基于核心素養(yǎng)積極構建自主發(fā)展特色課程體系》論文獲得了區(qū)級一等獎。2018年12月,在天津市小學學校課程體系建設高端論壇上,該校作典型發(fā)言,再次凸顯了課程改革對高效教學的推進效果。
“課程的實施離不開課堂這一載體。學校必須以課堂為主陣地,在課程規(guī)劃的引領下,開展教學研究,提升教學品質。所以,教學質量的提高,關鍵在課堂教學質量的提高?!泵鎸τ浾撸毙iL王樹玲說出了她對高效教學的理解。
近年來,上海道小學改變了傳統(tǒng)課堂教學模式,以“協商”課程理念為指導,以“協商”教學滿足學生學習需要為核心,探索創(chuàng)建了“自主、協商、高效”的課堂教學模式。據介紹,這一課堂教學模式分為三步:在教學設計中,教師關注學生的已知和未知,進行課前調查,了解學生的學習基礎和真實學情,做到以學定教。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把學生作為學習主體,師生共同商定學什么、怎么學、做什么、怎么做,確定學習目標、學習內容、學習方式等。在教學結束后,師生再共同評價、反饋學習的結果。最終,學校通過“協商約定——合作探究——自主展示——反饋評價——拓展延伸”等五個教學環(huán)節(jié),為學生提供了高標準、高水平的教學與服務。
“我覺得課堂對學生而言,應是一種鼓勵與信任。過去的課堂,教師更注重思考的方向;而現在的課堂,學生可以主動尋找解開疑問的鑰匙。這其實是對學生能力的肯定,相應地,學生的積極性也會提高?!蓖鯓淞崛缡钦f。“自主、協商、高效”的課堂教學模式,本質上就是以人為本的最佳闡釋。學生能夠在自主學習中發(fā)現問題、解決問題,成為課堂的主人,這樣一來,課堂才能真正契合學生的發(fā)展需求,做到有的放矢。
為了深入實施“自主、協商、高效”教學模式,該校還制定了《“自主、協商、高效”課堂教學評價標準》,向師生提出6個要求,即:面向全體、精講多練、師生互動、技術運用、目標達成、課后反思。依據該標準,教師可以有序地開展課堂教學活動,檢查學生學習效果,及時查漏補缺,促進學生成長。同時,教師也可以對教學工作進行客觀評價,有效改進工作,提高教育質量。由此,課堂成為師生共同成長的舞臺,充分展現了“以樂育樂,和諧共進”的辦學特色。
教師是教學活動的主體,在高效教學建設中起著重要作用。為持續(xù)深化教育改革、不斷提高教學質量,上海道小學著眼教研培訓,加強學區(qū)合作交流,形成了“博學求新,善導啟智”的教風,打造了一支技藝精湛、師德高尚的教師隊伍。
首先,該校堅持開展校本教研活動,把教研與培訓緊密結合。學科主管結合各學科特點進行教學引領,學科組或骨干教師參與案例交流分享。這樣,不僅將校本教研做到關注教師本學科知識體系構建的不斷清晰化,而且能結合典型經驗進行教學方式的再改進,從而加強培訓的針對性和實效性,促進教師專業(yè)水平的提升。其次,該校以河西區(qū)特級教師、學科領航教師等骨干教師為引領,在網絡校本教研活動中,就教學中的問題開展培訓、指導,為教師教學答疑解惑,促進骨干教師和學科教師教學能力的提高。再次,組織區(qū)級學科中心組成員在學科內做教學引路課,帶動學科內教師共同研究教材、研磨教法,提高教學功底。
“剛來上海道小學時,我很擔心自己因為缺少實踐經驗在工作中出現紕漏。幸運的是,學校非常注重青年教師的專業(yè)成長,為我們提供了很多教研培訓的機會,我因此得以與眾多的優(yōu)秀教師進行交流、學習,改進教學方式,在這個過程中我的自信心也得到了很大提升?!鼻嗄杲處焺⒀蠼榻B說。此外,她還參加了該校組織的“我與學生共成長”青年教師展示課暨徒弟匯報展示活動。在活動中,她開闊了視野、提高了教學基本功,收獲很多。
師德是教師的靈魂,是落實高效教學的思想武器。進一步提升教師的道德修養(yǎng),決定著教育教學的深度和厚度。因此,該校通過豐富多彩的志愿活動,塑造師德師心,凝聚精神力量。該校“海帆”青年研究會在領銜人王樹玲的帶領下,多次前往薊州區(qū)公樂小學、寶坻區(qū)運家莊小學等開展送課下鄉(xiāng)活動,進行教學交流,指導、提升當地教師的專業(yè)能力。談及此,王樹玲不無自豪地說:“教師們有的上研究課,有的指導朗誦、國學、英語劇、數學故事等,讓學生們耳目一新?!边@樣的送課下鄉(xiāng)活動是有意義的,它不僅使本校教師的師德修養(yǎng)和愛崗敬業(yè)精神得到進一步提高,而且為薄弱地區(qū)的教育提供了指導,為天津市的均衡教育作出了貢獻。
近兩年,該校組織中青年教師參加了河西區(qū)第十六屆青年教師創(chuàng)優(yōu)課暨第十一屆中年教師優(yōu)秀課活動,共有13 名中青年教師在評比中取得佳績,其中一等獎5 名、二等獎8 名;在天津市“雙優(yōu)課”評選中獲得一等獎3 項、二等獎2 項的佳績,充分展現了該校教師的風采。
教學質量是學校的生命線,不僅關系著學校的生存和發(fā)展,而且是家長、社會的關注點。實現高效教學,正是學校教育教學改革的突破點所在。在上海道小學,高效教學不僅是一個共識,而且充分體現在教學建設的具體實踐中。未來,該校還將繼續(xù)堅持以教學為中心,努力提高教學質量,在校本化理念的指導和支撐下,進行教學改革的實踐和探索,走出一條內涵發(fā)展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