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學文
[摘 要]怕作文成為小學生的共同現(xiàn)象,究其原因不外是小學是語文學習的起步階段,學生作文時常常碰到缺乏寫作素材、口語轉(zhuǎn)換成文字能力差、不會謀篇布局等等問題。針對這些問題,教師就要循序漸進,用依葫蘆畫瓢的方法引導小學生學會對作文謀篇布局,選擇素材,運用語言文字等等,以讓自己的作文內(nèi)容新穎、表達流暢、文采飛揚。
[關(guān)鍵詞]破解 ;小學生作文;難題 ;素材;技巧;訓練
[中圖分類號] G623.2[文獻標識碼] A[文章編號] 1007-9068(2019)07-0090-02
寫作是運用語言文字進行表達和交流的一種方式。但作文對于小學生來說是個難學的科目,寫作文也是學生們最難熬的時段,甚至有抵觸的心理。怕作文成為小學生的共同現(xiàn)象,究其原因主要表現(xiàn)在“三少、三低”,即:經(jīng)歷少,頭腦中沒有可用的作文素材;閱讀少,找不到描述人、物的合適語句;識字少,作文時好多要說的話,需要用的字寫不上來。文化底蘊低,題意判斷不準;謀略能力低,思路狹窄不會謀篇布局;文字表達能力低,口語難以轉(zhuǎn)換成書面語。針對這些問題,我們在教學中,從以下幾個方面教小學生依葫蘆畫瓢學寫作文 。
一、“三步走”破解謀篇布局之難題
提到審題立意,學生們往往是看到題目就不知所措。教學中,我從破題入手,圍繞破解命題的關(guān)鍵詞——邏輯關(guān)系——領(lǐng)會關(guān)鍵詞的含義的立意審題基本思路引導學生審題。首先引導學生拿到命題后,就要思考要我寫什么,然后確立文章的核心觀點、中心思想,理清在文章中我要贊揚了什么、揭露了什么、闡述一個什么觀點。其次是在明確立意后,要努力收集與命題相關(guān)的素材,分析素材,取舍素材,合理使用素材。第三就是合理做好文章布局。如:記敘文以描寫人物的經(jīng)歷、變化、行為或事物的原委為主線,按發(fā)展順序,以情節(jié)為脈絡(luò)予以描述;說明文的構(gòu)思,要抓住事物特征把握說明的要領(lǐng),有的放矢務(wù)求解說清楚、有條理;議論文則要在構(gòu)思,理清思路上下工夫。
二、抓要點,不斷累積作文素材
素材是作文的基礎(chǔ),就像蓋樓房需要建筑材料,造機器需要工業(yè)原材料一樣,有材料才能造成機器,才能蓋起樓房。有好材料才能造出尖端產(chǎn)品,才能蓋起精品大廈??梢娝夭膶τ谛W生作文的重要性。小學生由于閱歷淺,知識積累貧乏,能用于作文的素材少之又少,每每作文時就像無米做飯的家庭主婦一樣無奈。
為了讓學生的腦海中有豐富的文化積累,我們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入手:一是要引導學生盡可能地多讀書。常言道:“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边@句話告訴我們一個深刻的道理,閱讀是寫作的基礎(chǔ),文章源于豐富的語言積累。教學時,我在組織學生讀書的過程中,要求他們有意識地記憶書中對有關(guān)人物、事件、自然景觀等等的描述,有意識地熟記名言名句,借以豐富作文素材。如在教三年級語文《路旁的橡樹》的一文時,就讓學生自己在文本中尋找路旁那顆橡樹的形狀,以及工人和工程師如何對話、工程師如何改變道路走向以保護路邊的那顆橡樹的。并引導學生比照課文虛擬保護自然的同樣場景,啟發(fā)學生對這類事物的描述思路。二是引導學生在生活實踐中積累素材。葉圣陶先生曾經(jīng)說過:“生活如泉源,文章猶如溪水,泉源豐富而不竭,溪水自然活潑地流個不歇?!崩舷壬嬖V我們生活是習作的源泉。豐富多彩的自然、社會環(huán)境,與千變?nèi)f化的社會生活實踐是學生汲取作文素材的源頭活水。小學生只要留意觀察,并把觀察的事物加以提煉、歸納,就能寫出生動的作文。三是組織學生競賽式交流各自的所見所聞、讀書心得、名言名句等,讓他們在興趣中汲取更多作文素材。
三、巧訓練,夯實學生書面語言的能力
口頭語言是書面語言的基礎(chǔ),口語是口頭敘述事情、表達思維的交流方式,書面語言則是用文字形式表達自己的思想感情的交流方式。口頭語言和書面語言不是兩個平行的語言表述系統(tǒng)。小學生口語交流剛剛是人生的起步階段,而文字語言的能力就更匱乏了。因此,教學中在訓練學生口語準確表達的基礎(chǔ)上,更要在把口語表述轉(zhuǎn)換為文字表述上下工夫。我在教學中的主要做法:一是教學中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寫好稿子發(fā)言,讓他們在閱讀自己的發(fā)言稿中,提高文稿表述的準確性和流暢性。二是引導學生學習查字典的技巧并養(yǎng)成習慣。在教學中我要求學生查字典時,不光要熟悉拼音和書寫筆畫,還要講出該字的原意及引申意義和用法,有效地提高了學生遣詞造句的準確性。三是充分發(fā)揮教材中“例子”的作用,因勢利導,進行語言文字訓練。教學中要讓學生以文本中的例子為樣本,進行語言文字的訓練。如《燕子》一文中有這樣的描寫:下過幾陣蒙蒙的細雨,微風吹拂著千萬條才展開帶黃色的嫩葉的柳絲。青的草,綠的葉,各色鮮艷的花,都像趕集似的聚攏來,形成了光彩奪目的春天。我以這段為例子,引導學生描述自己身邊春天的景色,學生受益匪淺。四是由淺入深、循序漸進激發(fā)學生作文興趣。心理學家布盧姆指出:“學習的最大動力,是對學習材料的興趣?!庇信d趣才能樂學,有需求才有動力。進行語言文字訓練的有效手段,就是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調(diào)動學生參與語文訓練、理解文本的積極性,把要我學變成我要學。有學習的興趣,學生的口頭、書面表達能力才會更上一層樓。
四、授技巧,讓作文讀起來更順暢
優(yōu)秀的文章總是內(nèi)容新穎和表達流暢、文采飛揚的。如果只是立意新穎而表達缺陷多,就算不上好文章。小學生的作文則大多敗筆于內(nèi)容和表達都有欠缺。那么如何讓小學生的作文流暢呢?我認為教師就要抓住細節(jié)授技巧,要做到“三個要”即:一要參與學生寫日記。小學生寫日記就是為作文練筆,為了防止學生的日記寫成流水賬,教師和家長應該參與學生寫日記。如先讓孩子把他們和小伙伴們的游戲、外出游玩時的所見所聞、校外觀察到的小事、自己的各種感想等等,先用口語形式和家長或老師交流,家長或老師給予提示和理順后,再寫出來,由此促進孩子敘述事情的能力逐漸提高。二要引導學生留心觀察生活,學會描述。生活是寫作的源泉,好多小學生在觀察事物時,找不到事物的特點,因此而無法描述。這就需要教師手把手地教。如我在引導學生描寫人物的“笑”時,除把人的笑容分成大笑、傻笑、微笑、奸笑、偷笑等等外,還引領(lǐng)學生注意人們笑時眼睛的變化,嘴巴的形態(tài)、面部肌肉的表情、笑聲的感受等等,讓學生在描寫時得心應手。三要指導學生構(gòu)想好作文的提綱。教學中我發(fā)現(xiàn),好多學生在作文時為了趕時間,草草地規(guī)劃一下提綱便動筆,邊寫邊想,往往造成語句不連貫,文章不流暢。教學中,我要求學生在作文前,對命題除了要有大的框架外,還要把作文的具體內(nèi)容簡單規(guī)劃出來,即大框架下還有小思路,也就是在那一段中我要寫哪些內(nèi)容,提綱細了寫作就能一氣呵成。這些技巧看似平平,卻對學生的作文水平有很大影響,亟待我們?nèi)ド罡?/p>
總之,小學生是人生的啟蒙階段,作文對于他們來說有丈二和尚摸不到頭腦的感覺,猶如一個人進入陌生城市又沒有地圖一樣摸不到東西南北。因此,在教學中教師就要用依葫蘆畫瓢的方法,循序漸進地引導他們亦步亦趨地步入寫作的殿堂。讓他們能從容地拿起自己的筆,抒發(fā)內(nèi)心的情感。
(責編 韋淑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