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宏斌
[摘要]目的 探索咽鼓管球囊擴張術(PTCA)治療慢性復發(fā)性分泌性中耳炎的臨床效果。方法 選取2016年1月~2018年1月我院收治的100例慢性復發(fā)性分泌性中耳炎患者,使用奇偶數(shù)分組模式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各50例。對照組行鼓膜置管手術治療,觀察組行咽鼓管PTCA治療,比較兩組的臨床效果。結果 觀察組瓦氏動作(Valsalva)、氣導聽閾、并發(fā)癥總發(fā)生率、術后1、3、6個月咽鼓管功能障礙評分低于對照組(P<0.05),導聽閾、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P<0.05),積液消失時間、耳鳴消失時間、鼓膜愈合時間、聽力恢復正常水平時間短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 對復發(fā)性慢性分泌性中耳炎患者實施咽鼓管PTCA治療效果顯著。
[關鍵詞]咽鼓管球囊擴張術;復發(fā)性;分泌性中耳炎;效果
[中圖分類號] R764.29? ? ? ? ? [文獻標識碼] A? ? ? ? ? [文章編號] 1674-4721(2019)2(b)-0162-03
分泌性中耳炎具有反復性高、病程長、難治愈、發(fā)病急驟等特點,早期主要表現(xiàn)為中耳積液、耳悶脹感、聽力下降等,若治療不及時,還可增加致殘率,加重耳損傷。目前常用手術治療[1]。早期的鼓膜切開置管術,能消除中耳黏膜炎癥反應,減輕鼓室內負壓,引流中耳積液,但隨著研究深入,發(fā)現(xiàn)整體療效不佳[2]。部分學者提議用咽鼓管球囊擴張術(PTCA)治療,其不僅能彌補傳統(tǒng)手術不足,加速康復進程,減輕咽鼓管負擔,降低中耳通氣管過早脫出、鼓室再次積液等概率,減輕對機體創(chuàng)傷性[3]。而本研究旨在探索對慢性復發(fā)性分泌性中耳炎患者實施不同手術方式的價值,現(xiàn)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6年1月~2018年1月我院收治的100例慢性復發(fā)性分泌性中耳炎患者作為研究對象,使用奇偶數(shù)分組方法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各50例。對照組中,男29例,女21例;年齡30~60歲,平均(51.86±4.19)歲;病程11~31個月,平均(19.35±3.19)個月;病變部位:27例為左耳受損,23例為右耳受損。觀察組中,男28例,女22例;年齡31~61歲,平均(51.52±4.22)歲;病程10~30個月,平均(19.35±3.19)個月;病變部位:28例為左耳受損,22例為右耳受損。兩組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納入標準:①本研究已經(jīng)我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且研究者自愿加入;②患者通過影像學檢查,確診為分泌性中耳炎,且均屬于復發(fā)性;③均有手術適應證。排除標準:①有抵觸情緒患者;②先天性耳廓急性或聽力障礙患者。
1.2方法
對照組采用鼓膜置管手術治療,對患者行表局麻手術,首先對鼓膜前下方進行弧形切開,將鼓室內分泌物全部吸凈(用吸引器),并將T型中耳通風管放置在鼓膜切口處。觀察組采用咽鼓管PTCA治療,對患者行局部麻醉(導入潤滑劑),為了收縮鼻腔,可用1∶1000的腎上腺素,且維持5 min,用鼻內鏡檢查鼻腔情況,在咽鼓管鼻咽口置入導管,并導入導絲,進行加壓(水泵形式),打脹球囊,緩慢加至10 atm,維持2 min,隨后進行水泵減壓,負壓吸引,將導絲和球囊退出后,吸出分泌物,若無異?,F(xiàn)象,便可結束手術[4]。
1.3觀察指標
比較兩組瓦氏動作(Valsalva)、導聽閾、氣導聽閾、總有效率、并發(fā)癥發(fā)生率、咽鼓管功能障礙評分[5]、積液消失時間、耳鳴消失時間、鼓膜愈合時間、聽力恢復正常水平時間。
總有效=顯效+有效。顯效:患者咽鼓管功能和聽力功能恢復正常,臨床癥狀完全消失;有效:Valsalva動作難度降低>50%,咽鼓管、聽力功能恢復>50%,癥狀有所改善;無效:患者咽鼓管、聽力、癥狀均無改善和恢復趨勢[6]。
咽鼓管功能障礙評分(采用ETDQ-7量表)[7]:主要包括耳內疼痛感、壓力感、堵塞感、轟鳴、聽聲悶脹或含混不清、水泡破裂聲、不適感等情況,每項評分為0~7分(幾乎沒有影響~嚴重影響)分數(shù)越高,代表癥狀越嚴重。
1.4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2.0統(tǒng)計學軟件對數(shù)據(jù)進行處理,符合正態(tài)分布的計量資料用均數(shù)±標準差(x±s)表示,采用t檢驗,不符合正態(tài)分布者轉換為正態(tài)分布后行統(tǒng)計學分析;計數(shù)資料用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組各癥狀恢復時間的比較
觀察組積液、耳鳴消失時間,鼓膜愈合、聽力恢復正常水平時間均短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表1)。
2.2兩組咽鼓管功能障礙評分的比較
兩組術前咽鼓管功能障礙評分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術后咽鼓管功能障礙評分均有所改善。而觀察組術后1、3、6個月后的咽鼓管功能障礙評分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表2)。
2.3兩組并發(fā)癥總發(fā)生率的比較
觀察組并發(fā)癥總發(fā)生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表3)。
2.4兩組治療總有效率的比較
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表4)。
2.5兩組各指標恢復情況的比較
兩組治療前Valsalva、導聽閾、氣導聽閾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上述指標均有所改善,而觀察組Valsalva、氣導聽閾低于對照組,導聽閾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表5)。
表5? ?兩組各指標恢復情況的比較(x±s)
與本組治療前比較,*P<0.05
3討論
分泌性中耳炎目前常用手術治療,通過合理的切開引流術,雖能暫時性恢復病情,但容易導致后期復發(fā),還需合理選擇手術方案,避免后期出現(xiàn)鼓室積液、咽鼓管功能障礙等現(xiàn)象[8]。對于復發(fā)性慢性分泌性中耳炎患者,常需行咽鼓管PTCA治療,其能提高完全根治率,降低后期并發(fā)癥發(fā)生,明顯改善咽鼓管功能和聽力功能[9]。
咽鼓管PTCA能夠利于手術成功率的提高、聽力癥狀的改善,促進管腔橫截面積增大,減輕ET黏膜整體炎癥反應,改善通氣和咽鼓管功能,擴張咽鼓管管腔,促使菲薄纖維瘢痕替代炎性細胞,恢復上皮細胞,降低術后并發(fā)癥發(fā)生率[10-12]。同時通過咽鼓管PTCA,將球囊管道置入咽鼓管,能明顯恢復咽鼓管功能,擴大阻塞或狹窄的區(qū)域,防止鼻咽部液體進入鼓室,減少過多積液,穩(wěn)定咽鼓管功能,提高整體療效性[13]。
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Valsalva、導聽閾、氣導聽閾恢復情況均優(yōu)于對照組(P<0.05),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P<0.05),積液、耳鳴消失時間,鼓膜愈合、聽力恢復正常水平時間均短于對照組(P<0.05),咽鼓管功能障礙評分、并發(fā)癥總發(fā)生率低于對照組(P<0.05)提示咽鼓管PTCA能減輕咽鼓管負擔,減輕對機體創(chuàng)傷,降低術后復發(fā)率,使癥狀得以改善,恢復纖毛功能,減少中耳積液[14],與江文博等[15]的研究結果相同,提示咽鼓管PTCA的效果良好。
綜上所述,咽鼓管PTCA能加速鼓膜愈合時間,降低并發(fā)癥,改善耳鳴、積液癥狀,用于患者的治療效果明顯。
[參考文獻]
[1]關兵,王瑩,徐麗,等.局麻下咽鼓管球囊擴張術加鼓膜置管術治療頑固性分泌性中耳炎[J].中國耳鼻咽喉頭頸外科,2016,23(11):645-646.
[2]何本超,徐必生,鄢勤文,等.咽鼓管球囊擴張術治療難治性分泌性中耳炎的療效分析[J].中國內鏡雜志,2016,22(10):97-99.
[3]周詩侗,高明華,鄒帆,等.咽鼓管球囊擴張治療慢性分泌性中耳炎—伴或不伴鼓膜穿刺[J].中華耳科學雜志,2018, 16(1):48-53.
[4]李永奇,陳愈彬,尹根蒂,等.咽鼓管球囊擴張術治療慢性復發(fā)性分泌性中耳炎[J].中華耳科學雜志,2016,14(5):610-614.
[5]劉月紅,莊惠文,吳旋,等.咽鼓管球囊擴張術治療難治性分泌性中耳炎的策略和療效分析[J].中華耳科學雜志,2016, 14(5):591-595.
[6]裴秋萍,李聲岳,張燕平,等.鼻內鏡下咽鼓管球囊擴張術治療老年慢性分泌性中耳炎患者的療效[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7,37(17):4364-4365.
[7]卜陽,金新.咽鼓管球囊擴張術在兒童分泌性中耳炎的應用效果分析[J].河北醫(yī)學,2017,23(12):1952-1955.
[8]侯昭暉,李瑞香,吳南,等.咽鼓管球囊擴張術治療頑固性分泌性中耳炎的療效評價[J].中華耳科學雜志,2016,14(5):560-565.
[9]馬釗恩,翟錦明,廖禮兵,等.咽鼓管球囊擴張術治療慢性分泌性中耳炎的短期療效觀察[J].山東大學耳鼻喉眼學報,2017,31(5):54-56.
[10]張雪溪,陳敏,劉薇,等.應用咽鼓管球囊擴張治療復發(fā)性分泌性中耳炎臨床分析[J].中華耳科學雜志,2016,14(5):566-571.
[11]李保江.咽鼓管球囊擴張聯(lián)合鼓膜穿刺術治療小兒分泌性中耳炎[J].實用中西醫(yī)結合臨床,2018,18(6):62-63.
[12]賴世佳,童梓德.咽鼓管球囊擴張術聯(lián)合鼓膜切開置管術治療慢性復發(fā)性分泌性中耳炎臨床觀察[J].解放軍醫(yī)藥雜志,2017,29(7):47-49.
[13]戴炳譯,關兵,于愛民,等.咽鼓管球囊擴張術聯(lián)合鼓膜置管治療難治性分泌性中耳炎的分析[J].中華耳科學雜志,2017,15(6):679-684.
[14]梁茂金,張志鋼,許耀東,等.咽鼓管球囊擴張術治療慢性分泌性中耳炎的療效分析[J].中國醫(yī)學文摘-耳鼻咽喉科學,2015,11(6):315-318,323.
[15]江文博,張建耀,胡建道,等.咽鼓管球囊擴張術治療慢性分泌性中耳炎的療效探討[J].中國中西醫(yī)結合耳鼻咽喉科雜志,2017,25(4):244-246,253.
(收稿日期:2018-08-31? 本文編輯:崔建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