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建梅
教育者需要制訂教育目標,這幾乎不言而喻,因為教育是一種有指向性的、有目的的事業(yè)。教育目標是指學校培養(yǎng)人才應達到的標準,是教育模式的核心內(nèi)容,所以教育策略必須緊密圍繞教育目標制訂和開展,它也是目標模式操作過程中的重要一環(huán)。與此同時,教育目標必須反映具體的目的,它的實現(xiàn)應是可觀測的。
一、教育目標和其他教育要素之間的關(guān)系
要實現(xiàn)目標模式的教育目標,首先,教師要堅持以目標模式的教育理論指導教育實踐活動,創(chuàng)造實現(xiàn)目標模式的條件,實現(xiàn)教育目標;其次,制訂執(zhí)行的評價標準和教育原則能夠促使教育目標模式的實現(xiàn);再次,教師和學生的角色定位要能夠促進教育目標的實現(xiàn)。在目標模式中,教師不僅要把自己看作是教師,還應該把自己當作學生的父母、朋友,從而能夠接近學生,了解學生的心聲,幫助學生排除心理上的困惑。
由此可見,教育目標模式在整個教育模式中處于核心地位,它的實現(xiàn)關(guān)乎目標模式的成敗。因此,教師要對學生因材施教,采取有效措施,使教育目標具有可預見性。
二、教育目標化
初中《語文新課程標準(2011)修訂版》提倡培養(yǎng)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筆者認為語文教學由“四基”向“四能”轉(zhuǎn)化,期間具有明顯的教育目標,所以語文教學目標化是大勢所趨。在教學活動中,教育目標化是指任何能夠擴大學生德育和智育發(fā)展成效最大化的教育技術(shù)。簡單地說,就是使學生成為“樂之者”,教師管理學生和教育學生的方式能夠收到最大的成效,就像教師手中握著一支省力的杠桿,四兩撥千斤,去撬動沉重的物體。教育目標化是教師追求的目的,目標模式是實現(xiàn)教育目標化的技術(shù)手段。
三、教育目標的特性
1.目標模式具有針對性
每個學生都有不同的個性,教師針對學生的個性特點,選擇合適的教育模式是有效完成教育目標的策略。根據(jù)目標模式制訂教育目標,教師要緊密結(jié)合教育對象的認知、情感和行為,有針對性地采取具體策略。
2.目標模式具有指向性
教育模式都有指向性,目標模式也不例外。無論何種教育模式,都是以教育目標為核心,精心規(guī)劃操作過程,且模式的設(shè)計和操作過程也需要滿足特定的因素。目標模式的指向性是指在學生管理和教育學生中選擇一個明確的教育目標,教師圍繞這個目標開展各類教學互動。
四、教育目標要具體、易操作
就教育自身來說,教育工作是一個長期的過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另外,教育目標也應該是可操作的,不能太籠統(tǒng)。從學生接受教育的過程來說,教師要改變具體的某個學生,也是一個漸進的過程,不可能以逸待勞。教師的教育行為也應該與教育目標一致,具體、可操作,所以教師要遵循一定的規(guī)范,緊密圍繞教育目標開展各項工作。
五、教育目標宜小不宜大
目標模式的教育目標的實現(xiàn)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目標模式制訂的教育目標要緊密圍繞學生的特長,有輕重緩急、有計劃、有層次,按照學生的接受程度逐步開展。目標模式的教育目標可分為長期目標和短期目標兩種,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制訂的教育目標往往是指短期目標。長期目標又可以分成若干個小目標,小目標的完成可以促進大目標的實現(xiàn)。要想改造學生,教師必須圍繞學生的思想狀況、行為方式等進行短期教育活動,讓他們自覺改正不良言行。
六、明確、具體的教育目標
目標模式的教育目標是立德樹人,整個教育過程都是圍繞這個核心任務(wù)開展的。立德樹人是教師不可推卸的責任,且要用辯證的眼光來看待立德和樹人的關(guān)系,立德是為了樹人,立德促進樹人。也就是說,教育人的工作,以立德為先,培養(yǎng)有高尚情操的人,培養(yǎng)有健康心理素質(zhì)的人,培養(yǎng)有遠大抱負的人。樹人是社會進步的客觀需要,社會的發(fā)展需要合格人才的支持。目標模式采取的措施能夠緊密結(jié)合學生的實際情況,符合學生的心理特點,既省時省力,又能完成教育任務(wù)。
參考文獻:
[1]劉宏武.新課程的教學模式構(gòu)建[M].北京:中英民族大學出版社,2007.
[2]戴婧婧.初中語文課堂教學模式發(fā)展趨向研究[D].蘇州:蘇州大學,2014.
[3]張保昌.淺析新課標背景下初中語文高效課堂的構(gòu)建[J].學周刊,2018,(27).
(作者單位:甘肅省積石山縣保安族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