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永春
【摘要】根據工作安排,威縣教研室曾對去年新入職教師進行了一次全面調查。主要通過對新教師的課堂教學、課后交談來了解他們的狀況。筆者回顧聽課過程,對他們有了如下的認識和感觸。
【關鍵詞】新入職教師 成長遇見的問題 提升能力策略
【中圖分類號】G45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09-0190-02
優(yōu)勢:總體來看,他們精力充沛,熱情高漲,責任心強,工作認真負責,又因與學生的年齡差距不大,易與學生打成一片,同時又能借助網絡教育資源豐富自己的教學環(huán)節(jié),這些都給基礎教育帶來了相當大的活力。
不足:在新入職教師隊伍中,不僅有師范院校的畢業(yè)學生,而且還有很多非師范學校畢業(yè)的學生,因此面臨著一系列的對教學工作適應的問題。
今年又有幾百位新入職教師將被充實到各個教學崗位,我們又該如何應對呢?筆者有幾點建議。
一、增強教師職業(yè)的認同感
在新入職教師培訓課堂上,我曾做了一個簡單的調查,當被問到:“聽到上班了,就會很高興,特別滿意,喜歡自己的老師工作的請舉手!”時,教師中舉手的寥寥數(shù)人。我想對舉手的新老師們說:祝福你們,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西方有一句諺語,終生從事自己喜歡工作的人,連上帝都羨慕,是最值得祝福的人。想對有顧慮的老師說:如果不喜歡,你可以離開,如果你不喜歡,但又離不開,那就想盡一切辦法去喜歡你的工作吧,否則的話你就是苦海無邊了。不喜歡怎么辦?裝的喜歡,每天上班時、上課時、進班時都裝的喜歡,謊話說一千遍就變成了真理,何況不是謊話。同樣的工作,不同的心態(tài),不同的結果,樂也教苦也教,何樂而不為呢?
二、做一個好學的人
時代在變,學生在變,教材在變,我們處在一個變化的時代,而我們的年輕教師要想跟上這個變化的世界,只有兩個選擇,一是學習,第二還是學習。
1.可以向書本學習
對于新入職教師,首先必看的就是各學科的《課程標準》。在聽課過程中,部分教師就出現(xiàn)了超綱現(xiàn)象。如在講小學科學時,教師就像講初中物理一樣的講起了原理。而課程標準對課程性質、理念、設計思路、各學科總目標、學段目標及課程實施建議都進行了詳細的解釋。只有先把課標吃透,我們才能把握住教學的方向;然后就是對教材的解讀。教材是教師和學生進行教學活動的憑借材料,是教學信息溝通的中介媒體,因此鉆研好教材是備課、上課,達成教學目標,完成教學任務的基礎和前提。如何去研究教材呢?
①首先是理解。就是要確保把教材中的每一句都弄懂。以小學數(shù)學為例,教材中的“想一想”“議一議”“說一說”“試一試”等等各表示什么意思,應達到什么目標和效果,教材中的情境圖又有什么含義,編者意圖又是什么等,都需要我們仔細去解讀,這是我們新入職教師要必做的基本功。②精通。掌握教材的知識結構,包括層次、關系。優(yōu)秀的教師不僅把一課時、一單元、一冊,還要把整個小學階段、中學階段進行縱向、橫向地知識串連,形成“豎成線、橫成片”的知識結構網絡,這樣才能對教什么、怎么教、為什么這樣教,做到胸有成竹,上起課來才能做到得心應手。③創(chuàng)造性地使用教材。就是對教材進行學習化的加工,以培養(yǎng)學生核心素養(yǎng)為核心,根據各學科的特點,結合每位教師的風格特點,把知識變成學生易于接受和樂于接受的信息,力求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可以向同事學習
現(xiàn)在學校很重視對教師的培養(yǎng),各種教研活動都在有條不紊的進行著。而聽評課是學校最喜歡,最經常,最容易操作,也是效益最大的一種教研方式。對于新入職教師又從什么角度去聽評課呢?可以聽同事如何處理教材的,自己又有什么差距;也可以從教學過程中尋找可取之處,像課堂導入、情境的創(chuàng)設、板書的設計、教學的語言、課件的制作、小組合作學習等方面,從中獲取教學靈感,“他山之石”可以來“攻玉”,讓自己的課堂上層次,讓你自己伴隨著不斷的聽課、評課使教學能力逐步提高。
3.向專家學習,和高尚的人對話
現(xiàn)在我們教師向專家學習的渠道很多,如可閱讀優(yōu)秀教師、特級教師發(fā)表在教育刊物或專著的教育教學文章、課堂實例、教學設計;看、聽名師的教學視頻;還有每年都有的學習培訓等等,總能學到一些先進的教學經驗。新入職教師又如何從中使自己提升呢?
第一步:學。在學習優(yōu)秀文章、課例或錄像后,通過與同行研討,把專家的先進思想、觀念、課堂教學方法、模式想明白。第二部:仿。在學習別人經驗的基礎上,“依葫蘆畫瓢”,模仿著上自己的課,且學一課帶動一類的課。第三步:創(chuàng)。這是在仿的基礎上,聯(lián)系模仿課的成效得失再進行設計,起于模仿而高于模仿,逐步形成自己的教學特點和風格。第四步:寫。把自己的教學經驗和模式,借助理論進行總結、反思形成文章。長此以往,必可促進教師的教育教學水平。
不管是哪個學段的教師,由于不同的成長環(huán)境,所呈現(xiàn)的初始狀態(tài)會參差不齊。但在教學幾年后,就會有大的變化,三至十年定能見分曉。有的教師教學能力與水平一個學期一個新臺階,成為縣乃至市、省級優(yōu)秀教師,有的教師卻始終在原地踏步,而這又取決于新教師是否經歷了學習中實踐,實踐中反思,反思中提升的過程。
參考文獻:
[1]王瑩,許淑君.引領新教師成長的幾點思考[J].學周刊,2018(7):76-77.
[2]錢志芳.新入職專業(yè)教師專業(yè)成長培養(yǎng)的現(xiàn)狀及思考[J].考試周刊,2013(78):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