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娜
【中圖分類號】G635.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04-0061-01
春秋時期管子曾說:“善政不如善教之得民也。善政,民畏之;善教,民愛之。善政得民財,善教得民心?!币灿姓f:“一年之計,莫如樹谷;十年之計,莫如樹木;終身之計,莫如樹人。”世界上沒有才能的人是沒有的。問題在于教育者要去發(fā)現每一位學生的稟賦、興趣、愛好和特長,為他們的表現和發(fā)展提供充分的條件和正確的引導,這就需要教師能為人師表,有好的品德,去影響學生,帶動學生。而使學生對教師尊敬的惟一源泉在于教師的德和才。
再長的路,一步步也能走完,再短的路,不邁開雙腳也無法到達。欲為人師,必先強幾,欲游刃有余,必先辛苦自己。
自從參加工作以來,我由最初的恐懼到現在的沉穩(wěn),經歷了一個猶如《西游記》師徒四人西天取經的過程,當然我依然走在取經的途中,不斷地摸索著教學方式,吸取教學經驗。此時,我突然想到這次新高考改革培訓時,上海市特級校長陳晞校長講到一句話:“每個人都有兩個區(qū):舒適區(qū)和恐慌區(qū)”,這對我觸動很大。舒適區(qū),即對這個領域駕輕就熟,很有話語權;恐慌區(qū),即對這個領域不熟悉,內心恐懼、焦慮,無所適從。回憶這三年的教學工作,我發(fā)現自己大多數時候都處于恐慌區(qū)。那如何克服這種無形的恐慌呢?即學習喬布斯的“空杯心理”。也就是介于舒適區(qū)和恐慌區(qū)之間:學習區(qū)。只有不斷地學習,不斷地改變自己,才能慢慢驅除恐慌。既然我能赤手空拳來到這個陌生的地方通過自己的奮斗并生存下來,那么教學工作也能勝任。
對師德的理解,仁者見仁,智者見智??追蜃诱J為師德是“學而不厭,誨人不倦”的偉大修養(yǎng);陶行知認為師德是“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的人生信仰。偉人的修養(yǎng),我現在不能達到;在取經的路上,我需要不斷地研究師德的真正意蘊。
關于師德的教育案例,我絞盡腦汁竟想不起來一兩個令我滿意的案例。簡單地分享一下我在教學中遇到的一些困惑和我自己的解決方案。只想說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這是一條漫長的路,一條充滿荊棘的路,需要我去探索。
語文課一般安排在早上,且以早上第一二節(jié)居多。那么早上第一二節(jié)課是學生最容易打瞌睡的時候,語文教師也有抱怨學生狀態(tài)不好,收到的教學效果自然較差。美國心理學教授詹姆斯通過實驗研究表明,只有8個小時的睡眠才能夠使人體功能達到高峰。而我經常聽到學生講,前一天晚上一點睡覺,更有甚者是兩三點睡覺,那自然而然不能保證足夠的睡眠。有一次早上第一節(jié)課去上課的時候,我發(fā)現,上課鈴聲已經響了,但是卻有一半學生爬在桌子上睡覺。這個時候,作為新老師最容易窩火,也容易發(fā)脾氣,但是我沒有。像往常一樣,我喊了起立,喊了坐下。因為我想起莎士比亞的一句名言,形容當時的情景再合適不過了。我就用洪亮的聲音說了這句名言:“我們寧愿重用一個活躍的侏儒,不要一個貪睡的巨人?!庇械膶W生聽到之后,揉了揉朦朧的睡眼,木訥地看了我一眼,做起了“發(fā)呆”的狀態(tài);有的學生依然保持原來的睡姿,好像沒聽到。我為了避免尷尬,拿起粉筆,在黑板上寫下了這句名言,我感覺每一個字寫得都鏗鏘有力,像是要把黑板穿透了。在我點下句號之后,我發(fā)現大部分同學已經看向了黑板,但還有幾個同學依然在夢周公。我問他們,這句名言是誰寫的?葉圣陶、魯迅……各種猜測。只有一個同學說對了,莎士比亞!對,就是莎士比亞。全班同學以熱烈的掌聲在歡呼。這時候,我發(fā)現,全班同學都醒了。我又讓同學們大聲地誦讀這句名言,并把它擦掉,找一兩個學生背誦,終于,整個課堂氣氛活了。
這是我最引以為傲的一節(jié)課,也是最開心的一節(jié)課。自己有愛孩子的一切,用微笑和智慧來面對每一節(jié)課,以不變的熱忱去挑戰(zhàn)每一個教育的高度,以不變的熱情去關愛每一位孩子,讓每一個孩子都快樂的成長。這才是成功的教育,也是一個有創(chuàng)新的教育者。
幽默的語言和親切的稱呼,以及多問學生自己不懂或者裝作不懂的問題也是拉近教師和學生距離的橋梁。在教授沈從文的《邊城》時,課文中有一些方言,我其實通過語境能猜測出其中的意思,那么就裝作不懂。比如“貝斯砍腦殼”,將這個任務交給學生來解釋,他們很開心自己比老師強,并教我讀方言。
快樂是世界上最神圣的情感需要,讓我們在贊美中獲得快樂,因為贊美是照在孩子心靈的陽光,沒有這種陽光,他們就無法發(fā)育和成長,一次鼓勵表揚勝過一百次甚至一千次的批評指責。蘇霍姆林斯基說過:“沒有不想成為好孩子的兒童。從兒童來校的第一天起,教師就應該善于發(fā)現并不斷鞏固和發(fā)展她身上所有的好東西?!蔽疫€會親切地稱呼學生“航哥、婭婭美眉、丹丹、小靜靜”等,這都可以拉近彼此之間的距離,讓學生在輕松愉悅的環(huán)境中快樂地成長。
盧梭說:“不要在教天真無邪的孩子分辨善惡的時候,自己就充當了引誘的魔鬼?!鼻楦芯哂泻軓姷母腥拘?,是可以相互交流的。教師要用充滿感情的言辭、神態(tài)、動作和表情去點燃學生的感情之火?!敖毯妹恳粋€學生”是我的使命;“愛學生”是教好每一個學生的關鍵。我會始終用愛的目光關注著學生的發(fā)展,始終用愛的雙手攙扶學生前進,以教師的愛指引著每一個孩子走向成功?!敖裉斓睦蠋煛本褪顷柟猓谡樟羷e人的同時,也照亮了自己,這就是我的價值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