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寧
【摘 要】本文基于學科課程性質以及課程標準相關內容,提出在《道德與法治》新教材教學中,要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道德選擇能力。并從實踐教學出發(fā),對道德選擇能力的具體實施做了初步研究。
【關鍵詞】思品課堂;道德選擇
新的課程標準提出,“學會面對復雜的社會生活和多樣的價值觀念,以正確的價值觀為標準,作出正確的道德判斷和選擇”,是初中生應提高的道德能力之一。
所謂道德選擇,是“一種特殊的社會選擇,它是指人們在多種可能性之間或在某些矛盾沖突的復雜情景之中,依據(jù)一定的道德理想、道德原則和道德規(guī)范在現(xiàn)實的道德關系中所做出的各種道德意識和道德行為的選擇”。在多元文化與多元價值這一不可回避的生活現(xiàn)實面前,如何引導學生做出選擇,幫助他們培育價值理性,確立正確的價值觀念,是道德與法治教師應思考的問題。
筆者認為,初中生道德選擇能力的培養(yǎng),應該是基于道德教育與法治教育,本質上是對生活實踐知識、實用知識的學習,在課堂上通過設計與青少年生活貼近、青少年喜愛的活動,在探究、體驗、反思與分享中展開思維和情感的過程;在課內外活動中處理道德難題,提高道德判斷能力和道德思維能力,逐漸積聚更多、更自覺、更強大的道德行動能力,涵養(yǎng)品格,從而使學生在自主選擇中形成正確的價值認同。
筆者在講授九年級上冊“凝聚價值追求”一課中,主要從課堂教學層面,以課堂教學為載體,探索對學生道德選擇能力的培養(yǎng)。
一、探索與實踐
環(huán)節(jié)一:小組活動:“官宣”——我的選擇?
師:2018年10月16日,某明星突然宣布的婚訊。
(出示網(wǎng)絡“官宣”體刷屏圖片)你會“官宣”什么?
小組活動:請選擇你想“官宣”的人或事,說明理由。
生:……
師:同學們知道54年前的今天是什么日子?
1964年10月16日,隨著一聲巨響,一朵巨大的蘑菇云騰空而起,中國人自己研制的第一顆原子彈試驗成功!中國人揚眉吐氣,挺直了脊梁!10月16日,冥冥中上天的安排,在中國原子彈爆炸成功這一天,也同樣是一位科學家的生日,他就是中國原子彈之父——錢三強。
(錢三強事跡介紹)
他們的“世紀之戀”,他們的報國精神,不該被淹沒在那些爆炸性的新聞中,他們才應該是這一天的頭條。在那個沒有網(wǎng)絡的年代,這才是官宣最該曝光的人,最該曝光的愛情!
環(huán)節(jié)二:話題探討:“女排”——逆襲背后?
(視頻呈現(xiàn))中國女排在2016年里約奧運會上奪冠場景。
話題1:中國女排成功逆襲的原因?
話題2:如果女排姑娘在賽場上失利了,女排精神還存在嗎?
對于第一個話題,學生普遍都認為是中國女排高昂的斗志、頑強的作風、精湛的技藝,還有一直以來全國人民對女排的支持,國家對女排的培養(yǎng)等。
對于第二個話題,學生中開始出現(xiàn)不同的聲音,有的學生認為女排精神還在,因為女排精神已經(jīng)深深扎根在中國人的心中,有非常強大的生命力和感召力;但有的學生認為,如果失利了,人們雖然也會談論,但還是會被漸漸遺忘。
此時筆者只是引用了女排教練郎平的一句話:“女排精神不是贏得冠軍,而是有時候知道不會贏,也竭盡全力?!边@就是女排精神!這就是偉大的民族精神!
環(huán)節(jié)三:各抒己見:惡搞“經(jīng)典”——你怎么看?
身處網(wǎng)絡時代,文化日漸多元,一些經(jīng)典被惡搞。
各抒己見:
如果你在朋友圈看到了這些被惡搞的視頻,你會如何評論?
大部分的學生認為通過嘩眾取寵、標新立異的惡搞,達到謀取私利的目的的行為是錯誤的;有的學生認為不需要太當真,娛樂而已;還有一些學生認為有些惡搞就很有趣,也成就了經(jīng)典,比如說周星馳的《大話西游》。
但有學生立刻說,這種改編對原作沒有惡意,只是賦予了經(jīng)典形象一些符合現(xiàn)代觀念的意義。并就此提出,惡搞還要分場合、分對象,不是每一個經(jīng)典都能“另類演繹”。
(圖片呈現(xiàn))媒體曝光《黃河大合唱》等紅色經(jīng)典及英雄人物被惡搞。
(材料呈現(xiàn))
材料一:作曲家冼星海的女兒冼妮娜說:“我父親是用血和淚來寫的這部作品,代表我們這個中華民族之魂,不朽之作。嚴肅的音樂不可以這樣的來調侃?!?/p>
材料二:網(wǎng)絡上眾多網(wǎng)友的反對聲音。
材料三:中宣部關于開展嚴格規(guī)范網(wǎng)絡直播違法違規(guī)行為整治行動等的統(tǒng)一部署。
師:為什么政府和廣大社會成員面對紅色經(jīng)典被惡搞的態(tài)度高度一致?
(筆者向學生介紹了1939年3月,冼星海完成《黃河大合唱》作曲的情形)
師:就是這樣一個在簡陋中誕生的作品,卻迸發(fā)出了號召億萬中華兒女團結一致、抗日救亡的磅礴力量。它用音符和旋律承載著艱苦卓絕的抗爭歷史,用吶喊和嘶吼彰顯著勇敢無畏的民族精神。尊重歷史、尊重經(jīng)典、尊重英雄,就是守衛(wèi)我們共同的價值追求和理想信念,守護民族代代相傳的精神家園,這也就是我們倡導和踐行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二、解讀與思考
1.在情境體驗中學會選擇
道德選擇能力的培養(yǎng),需要將學生置身在復雜的、具體的、生活化的價值沖突情境中,幫助學生認識和分析不同價值的思想淵源、具體表現(xiàn)以及可能的后果,讓學生在體驗與反思的過程中學會辨別是非,體驗和感受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正確性、合理性,從而做出正確的道德判斷和選擇,過真正有價值有意義的生活。
上述案例中情境的創(chuàng)設,首先全部來自真實的社會生活,能夠讓學生感受到生活的真實,生活的復雜;其次,不論是“對官宣”的認識,還是對“惡搞”的評價,筆者都是以開放的、思辨問題形式呈現(xiàn),把生活中的矛盾沖突、生活對學生個體的挑戰(zhàn)性盡可能地展示出來,鼓勵學生在實踐的矛盾沖突中積極探究和體驗,自主形成正確的道德觀和良好的行為習慣。
2.在多元對話中學會選擇
道德選擇能力的培養(yǎng),要求學生在一種身心敞開、相互平等的關系中進行生生對話、師生對話,內在于教育情境的教師和學生,他們之間的詰難問疑,他們之間的對話與交流,能喚醒彼此的自由和創(chuàng)造。在師生對話中,教師要注重提高對學生思想、智慧、情感、態(tài)度的挑戰(zhàn)性。
例如:筆者在教學設計中,通過對先進人物事跡的深度考察,愛國事件的多重分析,引導學生不僅認同國家發(fā)展的核心價值,而且認同支撐國家發(fā)展的民族精神;不僅認同國家的歷史和文化傳統(tǒng),而且認同民族和國家的英雄榜樣,從而認同對國家發(fā)展所肩負的歷史使命。
生生對話是關鍵。以小組合作探究形式呈現(xiàn)的生生對話,使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知識遷移能力和辯證思維能力得到了很好的培養(yǎng),在對話中,學生互相質疑解疑,在你問我答中明辨是非。而相互的合作探究、對話交流、溝通理解、求同存異,這本身也是一種道德選擇的體驗過程。
3.在尊重理解中學會選擇
教學生學會選擇,就要給學生留足選擇的空間。具有矛盾沖突的情境會帶來學生獨特化與個性化的理解和表達。求異就是創(chuàng)造的開始,教師要引導學生去探索、去質疑、去創(chuàng)新,對于學生的不同選擇應尊重與包容。
在“官宣”環(huán)節(jié)中,有學生提出:在多元化的今天,大家喜聞樂見的大眾明星的事情也是可以報道的。此時筆者只是說到:有太多太多共和國的科學元勛們,他們選擇在最好的年華、在學術發(fā)展最巔峰時期,沖破重重阻力回到祖國!即便條件困苦,即便受過委屈,他們依然那樣無怨無悔地,把最最赤誠的心和最最熱烈的愛,獻給了祖國和人民。如果他們還在的話,也一定會樂于看到大家幸??鞓返臉幼樱驗樗麄兎瞰I了一生目的就是,為了共和國,為了這片土地上的人民。而當我們揚眉吐氣,享受今天的幸福生活時,不要也不應該忘記他們!這些為共和國發(fā)展嘔心瀝血的大國脊梁!
【參考文獻】
[1]思想品德課新課程標準[M].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年版
[2]羅國杰主編.倫理學[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3]李小平.基礎心理學[M].江蘇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4]楊一鳴.彰顯國家意志,促進人的全面發(fā)展[J].中國教育學刊,2018(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