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明微
摘 要:對會計電算化與傳統會計的比較,是基于兩者基本信息的闡述,找到相同點與不同點,而在分析與比較后,也會讓傳統會計做出改變,讓企業(yè)找到最佳的會計信息處理方式,以此提高會計信息處理的效率,加快會計工作的發(fā)展,完成信息化管理的目標。
關鍵詞:會計電算化;傳統會計;賬務處理
1會計電算化與傳統會計
1.1會計電算化
當下,會計電算化在企業(yè)中的應用不斷深入,擴大了應用的范圍,即它是用軟件處理會計信息,完成會計工作。它的技術特點是:信息處理具有集中性,以往會計信息的處理,需要多人、多個崗位,由人工記賬、算賬,整個工作過程復雜,但用軟件處理,減少了人員的使用與崗位的設置,通過計算機即可全部處理;信息存儲具有集中性,電算化軟件與系統的使用,除可以分析信息,也會實現全面存儲,根據類別與重要程度,放到數據庫內;自動處理信息,軟件內會設置多個公式,這些公式可以根據運算的規(guī)律,分析信息,用這一方式處理,可以減少人工對信息分析的影響,避免人工分析中出現的多個問題。同時,系統也可以完成復雜的計算;最后,用多種方式處理信息,會計電算化系統是基于管控的主體,完成計算,或是運用其他方法,多方面完成信息的處理,為決策提供信息。
1.2傳統會計
傳統會計,是所有處理都由人工完成,即用純手工的方式,記錄內部信息,具體的工作方式是,人工記賬、算賬、報賬等,具體是參照歷史成本,計算資產,并進行會計核算,所有過程都在人腦內進行。因為這一方式已經有很長的使用時間,也被稱作是傳統手工會計。它的特點是,工作履行的責任后是對投資者負責,企業(yè)所有經營活動的進行,投資的結果都會影響活動最終進行的效果,而其工作的重點是計算收益計量,并整合相關的計量;其會計的處理具有單一性,不論是主體、期間還是其他內容,都圍繞一個內容進行,但信息的處理具有復雜的特點,體現為信息之間的關系、接口與計算等方面。
2會計電算化與傳統會計的比較
2.1會計電算化和傳統會計的聯系
二者利用業(yè)務的原始數據分析,信息內容一致;有統一的目標,不論用哪種方式處理會計信息,其對應的目標都是為企業(yè)決策者提供信息,讓其根據信息做出決策,并用信息滿足企業(yè)各方面的需求。 這是它的初始目標,它的最終目標是,體現出會計職能的作用,既用信息為企業(yè)提供信息服務,也要讓會計分析參與企業(yè)決策,以此增加企業(yè)得到的經濟效益,完成工作目標。
2.1.1兩者都遵循會計恒等式
資產通俗來說就是資金的占用,企業(yè)的資金來源于兩部分即負債和所有者權益,無論是會計電算化和傳統會計都必須遵循資產等于負債加所有者權益的會計恒等式。
2.1.2兩者記賬方法相同
復式記賬法是近代會計產生的標志,是會計核算方法的核心。兩者在會計核算時都采用復式記賬法,遵守有借必有貸,借貸必相等的會計規(guī)則。
2.1.3兩者都遵守會計準則
會計準則是企業(yè)進行核算,生成和提供會計信息的依據,也是國家調控經濟、維護經濟秩序
的手段。無論是會計電算化還是傳統會計都需要遵守國家統一的會計準則和財務制度,在處理日常的經濟業(yè)務和會計事項時都必須遵守相關的法律法規(guī)及會計準則,如:《企業(yè)會計準則》、《小企業(yè)會計準則》等。
2.2會計電算化與傳統會計的區(qū)別
2.2.1人員結構
如果是用傳統會計處理,要求所有會計人員必須有專業(yè)知識與操作技巧,拿到經濟業(yè)務的基本數據后,可按照會計處理過程處理,從中分析出信息,為企業(yè)管理層提供數據,幫助企業(yè)管理者做出正確的決策。而若是用會計電算化處理,不僅要求人員具備專業(yè)知識,也要求其可以熟練操作軟件,同時,企業(yè)也會聘用系統維護人員,以免軟件出現故障后修復不及時,造成損失。
2.2.2科目的設置
會計電算化科目的設置是,從上至下共有六個明細,并為每個科目設置了一個代碼,如果需要使用某個科目,在對應的輸入框輸入科目的代碼即可,輸入后,隨即顯示代碼的中文名稱,減少了會計人員查閱代碼需要的時間,加快了處理的速度。傳統會計明細的劃分,是先設置總賬,再下設明細賬,明細賬內所有科目的設計只是三級科目,必要時也會用輔助賬輔助,所有顯示均為中文。
2.2.3賬務處理的程序
會計電算化的處理程序是:無須考慮經濟活動的復雜、簡單,活動所有財務數據的處理,都可以用軟件的記賬、算賬等操作完成,而對應的憑證錄入后,數據會從系統內直接反映出來,隨后,信息使用者根據需求使用信息。所有賬目的數據來源都是統一的,不會出現賬目不符的情況,簡化了賬目的分析過程,把不必要的環(huán)節(jié)剔除。傳統會計的核算,是根據經濟項目的復雜與簡單,選擇適合的處理程序,并用程序核算,但選擇任意一種處理方式,登記的方式都是平行登記,按照同向、平行等方式記錄,如此,可以明確不同部分關注的側重點,由總賬統轄,而對賬后可從中發(fā)現失誤,及時改正。
2.2.4賬簿的呈現方式
因為人工與計算機處理的差異,兩種會計信息的賬簿記賬方式有明顯的差異,用傳統手工處理,可使用三種賬簿,分別是訂本式、活頁式和卡片式[1]。其中,訂本式是較為常用的一種方式,但如果用會計電算化處理,會由于打印機打印的限制,很難打出訂本式,故在打印出活頁后,可把活頁整理裝訂成冊。
2.2.5內控與系統初始化設置
從內容的角度分析,基于傳統會計完成內控,是控制企業(yè)各項收支,保證每份收支的合法、合理,而基于會計電算化處理,是加快數據的采集,并優(yōu)化數據的使用,在保證核算質量的基礎上,讓核算方式變得簡便,優(yōu)化內控的效果[2]。從系統初始設置的角度分析,是傳統會計的設置較為簡單,只有需選擇的科目、總賬,在系統內輸入余額,電算化較為復雜,需安裝軟件,并設置相應的賬套等,操作繁瑣。
3會計信息處理方式的發(fā)展
現在,傳統會計已經逐漸被會計電算化取代,所以會計信息處理方式未來的發(fā)展是,會計核算的方式以會計電算化為主,要求選擇適合的軟件,并優(yōu)化企業(yè)的內控。選擇適合的電算化軟件,是企業(yè)根據業(yè)務需求,選擇適合的軟件[3]。同時,軟件的選擇也必須滿足安全性的要求。即會計軟件選擇前,企業(yè)必須對各類軟件有基本的了解,并為保證軟件使用的安全,選擇后試用一段時間,如果從中發(fā)現問題,可用相應的方式改進。且軟件初步使用后,可把傳統會計與電算化的處理方式混合,以此避免軟件失誤給財務核算帶來較大影響。軟件接入系統后,管理人員需定期檢測,修補漏洞,保持軟件運行的穩(wěn)定[4]。完善企業(yè)的內控制度,是用企業(yè)的內部控制,避免徇私舞弊行為的出現,實現電算化的良性發(fā)展。即要求內控制度建立后,明確各崗位的工作內容,保證有明確的分工,并在實際操作中落實崗位責任制,提出針對不同崗位的工作內容,給出不同的權限,把互不相融的崗位分離,確保各項工作相互監(jiān)督、互相制約。
結語:
社會與技術的發(fā)展,減小了傳統會計的適用性,故在傳統會計的基礎上,借助技術優(yōu)勢,研發(fā)并使用會計電算化完成會計核算,是完善企業(yè)財務的分析與處理,讓處理更加規(guī)范,即會計電算化是傳統會計的發(fā)展。
參考文獻:
[1]周紅.關于會計電算化與傳統會計的論述[J].財經界(學術版),2017(18):92.
[2]楊秋晨.會計電算化對傳統會計的影響研究[J].知識經濟,2017(03):116+118.
[3]莫默,楊國有.會計電算化對傳統會計職能的影響[J].商場現代化,2015(Z2):203-205.
[4]師冰潔.淺談會計電算化實際工作中可能出現的問題及對策[J].電子世界,2014(12):280-2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