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婷婷
摘要:華裔女性作為美國主流文化中的邊緣女性,在中美文化差異之下,面臨著艱難的生存困境和生存選擇。而在美國長大的子輩與曾經在中國成長和生活過的母輩,這兩代華裔女性之間的復雜而糾纏不清的倫理關系正是其困境的突出表現(xiàn)。本文旨在從倫理意識,倫理身份以及倫理選擇三個方面闡釋母輩與子輩在文化沖突與夾縫中生存的困境,而經過了母女之間的矛盾和斗爭后,實現(xiàn)心理上的認同感和對彼此的理解與接納。
關鍵詞:母女關系;倫理困境;倫理選擇
有關《喜福會》的解讀,眾多學者從文化身份、女性主義、后殖民視角以及文化差異的視角進行了闡釋。在已有研究中,關于《喜福會》中的母女關系問題雖有論述,但沒有重視從母女關系倫理探討母女之間從倫理沖突到做出正確的倫理選擇的整個過程為我們帶來的倫理思考所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和倫理價值。本文將探討《喜福會》中吳宿愿等四位母親與吳菁妹等四位女兒兩代人之間母女倫理關系中的交往障礙,并嘗試探究造成倫理關系錯位的深層原因以及最終的正確倫理選擇如何實現(xiàn)。聶珍釗先生認為:“所謂‘倫理,就是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及其規(guī)則。倫理來源于生活。它關涉人的存在原則及其生存關系,是對人之行為、品性以及制度的系統(tǒng)化反射。倫理的基本問題乃是人與人之間、人與神之間和人與自然之間的關系問題?!雹倌概畟惱黻P系是人與人之間關系的一種重要形態(tài),在個體成長階段,孩子與母親所建立的親密關系是其日后對待客觀事物以及看待自己的重要基礎。因此,解決母女關系中所面臨的倫理困境并找到正確的倫理選擇具有重要的意義。
一、母女關系中中美倫理觀念的對立
“西方哲學反思的倫理觀,即認為倫理是建立在理性反思基礎上的人的行為方式,誠如蘇格拉底所說,未經反思的生活是不值得過的”。②西方哲學建立在理性的自我反思之上,因而美國的倫理觀念也深受理性哲學的影響,更加看重理性分析和反思對于生活的意義。而中國的倫理觀念則是建立在秩序和道德之上的,強調孝順和等級輩分差異,重視人際關系和氏族血緣的紐帶。
(一)家長權威意識與反抗權威背后的自我意識
在中國傳統(tǒng)觀念中,父母是子女最大的靠山,也是能夠主宰子女命運的人,因為以傳統(tǒng)的等級輩分這一在社會、家庭生活中至關重要的標準來看,父母的權威遠遠高于子女對于自由的追求?!断哺分械哪赣H們因為逃難等原因離開中國,往事不堪回首,她們對離開故土惴惴不安,卻又對新生活充滿希望。而到了美國之后,她們才發(fā)現(xiàn)自身所堅持的倫理意識與美國的主流倫理意識存在著對立和矛盾,而這種矛盾在母女關系中表現(xiàn)得尤為突出。
中國傳統(tǒng)家庭倫理將“孝”擺在了至關重要的位置。在戰(zhàn)國末期,韓非子曾提出“不養(yǎng)恩愛之心,而增威嚴之勢”,提倡父慈子孝的家庭倫理觀。到了漢代,由于“三綱五?!钡奶岢觯彝惱碛^發(fā)展到了“父雖不慈,子不可以不孝,父要子亡,子不可以不亡”這一提倡孝道的新高度。家長懲治子女的過錯是無可厚非的,子女應對父母恭敬侍奉,違抗父母的命令則會被視為不孝。這種傳統(tǒng)倫理觀念在《喜福會》中的母親們對待女兒的方式和態(tài)度上可見一斑。江林多與女兒韋弗里·江的相處模式是強制灌輸與被動接受的關系,這是很多傳統(tǒng)中國家庭的教育模式。她的母親江林多甚至把女兒下棋拿獎的功勞歸功于自己,這令在美國成長的韋弗里非常反感。然而,江林多對于韋弗里的反感態(tài)度采取的是更加猛烈的無視和聽之任之,這正是傳統(tǒng)孝道思想在她的頭腦中造成的映射。因此,韋弗里一氣之下的罷棋決定在江林多眼里是非常忤逆、不孝的決定,她也在氣憤之下不再如從前那般逼女兒拿到好成績。在中國倫理觀念的指導之下,江林多所表現(xiàn)出來的非理性意志終究沒能夠戰(zhàn)勝需調整自己心態(tài)、觀念以支持女兒棋藝精進的理性意志。
(二)由男性主導的婚姻意識與抵制控制的自由意識
在中國倫理環(huán)境中成長起來的母親們持有婚姻由男性主導的觀點。羅絲·許·喬丹的母親許安梅在幼年時親眼目睹自己的母親被外婆和舅舅拒之門外,原因是她的母親喪夫之后嫁給了吳慶做妾。在他們眼中,寡婦嫁人做妾的行為是不貞潔的體現(xiàn),嚴重敗壞了家族的名聲。由此可見,中國古代的“三從四德”、倫理綱常對中國人根深蒂固的男權思想影響之深遠。
在傳統(tǒng)觀念的影響下,很多女性的自我意識漸漸淡化,婚姻中的話語中心也漸漸轉移到男性身上,以致母親們形成一種女性依附于男性的倫理意識。許安梅的母親在吳家的地位很低,吳慶也是一個喜新厭舊的男人。由于生育男孩是有功勞的事,安梅的同母異父的弟弟整日被二姨太抱在懷里成了她的兒子。許安梅親眼目睹了母親最終不堪身心重負,選擇自殺來結束自己悲哀的命運。有著這樣經歷的許安梅帶著內心的創(chuàng)痛,在美國也成為了一位母親??墒?,她的女兒羅絲的婚姻卻面臨著破裂,而這種破裂也和許安梅給她灌輸?shù)膫惱硪庾R有著很大的聯(lián)系?!八f,如果我聽她的,以后我也能像她一樣洞悉事物。真理都源自某個超越一切的地方,高高在上。如果我不聽她的,就會變得耳根子軟,輕信他人,而別人的話終歸是靠不住的,因為那些話發(fā)自他們心底私欲所在,是與我不搭界的地方?!雹墼S安梅以她作為母親的威嚴來使自己的女兒對她的話言聽計從,不止如此,還以種種可能出現(xiàn)的惡果來威脅她。
許羅斯自小對母親的仰視與服從使她面對婚姻問題時沒有自己堅定的立場。面臨婚姻危機之時,羅絲漸漸意識到自己過于順從的性格導致了自己的婚姻破裂。她不想向親手培養(yǎng)了她這種性格的母親尋求慰藉,也不想和她聊自己的婚姻問題;取而代之的是,她選擇和心理醫(yī)生傾訴并試圖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
二、主流與邊緣對立下的倫理困境
“倫理實際上是一定民族群體所創(chuàng)造的凝結著他們的價值觀念與行為規(guī)范系統(tǒng)的一種生活方式?!雹菰诿绹幕h(huán)境之下,華裔的文化背景和倫理觀念會導致她們與主流文化格格不入。
(一)原生文化中母輩的倫理創(chuàng)傷
移民到美國的母親們在中國都有各自的悲慘經歷,她們不止承受了生活加諸身上的不幸,更遭受了戰(zhàn)爭、子女的突然離散、去世以及妊娠的突然終止對她們的巨大打擊。精神和身體的極度痛苦、母與子之間的倫理關系從親密溫暖到天人永隔造成了她們長時間走不出這樣的創(chuàng)傷記憶。“創(chuàng)傷是精神分析學術語,指一個人的心靈在未能預知的情況下突然受到高度刺激,無法用正常的方法適應,從而使心靈受到長久的困擾?!雹迏撬拊傅恼煞蚴菄顸h長官,她帶著雙胞胎女兒在逃亡桂林尋找丈夫的路上,飽經磨難,死里逃生,卻從此與兩個尚在襁褓中的嬰兒失散。吳宿愿把對另兩個女兒的思念和期待也強加在了吳菁妹身上,創(chuàng)傷記憶的反復性闖入使她更加限制了菁妹的人生選擇。不但自己決定女兒的愛好和學習興趣,而且在女兒的每一步關鍵選擇上都進行干涉。
許安梅幼年時曾經受極度的身體和心靈的雙重打擊。她的母親回家探望卻不被家里人歡迎,在爭吵之際,許安梅面前的一大鍋熱湯被打翻到她的身上,重度燙傷險些沒要了她的命。她后來不顧外婆和舅舅的反對,跟隨母親去了吳家生活,幼年時即目睹了母親在吳家做妾時的境遇,而后母親不堪重負,選擇了自殺結束這樣的生活。許安梅親身經歷了從母親受折磨到自殺死去的整個過程。
江林多幼時被迫與父母分離,做了黃家的童養(yǎng)媳,在黃家得到的是丫鬟的待遇。她的婆婆黃太太對她不滿就隨意打罵,又逼她與兒子成婚后圓房。而瑩映·圣克萊爾被丈夫無情地拋棄和背叛,為了報復丈夫而親手殺死了自己腹中的胎兒。這一行為并沒有真正達到報復丈夫的目的,反而對她自己造成了很大的精神創(chuàng)傷。這一自殘行為影射出男性對待婚姻的不忠對女性形成了巨大的感情傷害,以致其不能夠理智做出選擇而嚴重傷害了自己的精神和身體。
吳宿愿組建喜福會的想法源起于在桂林發(fā)生戰(zhàn)爭期間團聚弱勢女性群體以減輕焦慮和恐懼。這一想法被她帶到美國,延續(xù)了從前的抱團取暖的傳統(tǒng),實際上是對吳宿愿等人在美國新環(huán)境中生活并不如意的一種象征,也表現(xiàn)出她們在主流文化之下的邊緣地位。
(二)新居文化中子輩的倫理困惑
韋弗里的母親江林多是一位擅長烹飪的婦女。這位母親以烹飪作為表達關愛、體現(xiàn)尊嚴以及展示權威的手段。因此,韋弗里想利用母親的這一特點使男朋友里奇贏得母親的認可。只是沒想到在品嘗母親烹飪成果的餐桌上,里奇的表現(xiàn)與中國人謙虛謹慎的風格完全不同。韋弗利的這位美國男友并沒有以容納和理解的眼光來看待韋弗利的父母,他完全沒有試圖適應中國風格的餐桌習俗,而是把美國人的行為方式和用餐習慣展現(xiàn)的淋漓盡致。韋弗里夾在父母與里奇中間,她懂得父母向來的做派,所以對里奇的表現(xiàn)大跌眼鏡。典型的表現(xiàn)就是里奇不懂韋弗里母親的“中國式謙虛”,母親說自己的拿手好菜太難吃了,不夠咸,沒有入味,其實是為了引起大家的注意,使各位紛紛品嘗,而后夸贊她的廚藝。不想里奇卻“在母親驚愕的目光注視下,里奇往盤子里猛加了好多又黑又咸的醬油。”⑦因此,韋弗里身為華裔后代,她不能夠完全預料出里奇作為一個美國人在中國餐桌上的實際表現(xiàn),她只知道里奇的實際表現(xiàn)是她的母親所不能接受的。文化的差異使韋弗利的兩方親密關系存在鴻溝,她夾在中間痛苦至極。
瑩映·圣克萊爾的迷信使女兒麗娜的生活籠罩上了陰影,她的母親從前的悲慘經歷不曾從記憶中消失,而這種痛苦也傳遞給了麗娜。幼年時,她的母親給她灌輸了很多人性之惡對她可能造成的威脅,給她的童年籠罩上了濃重的陰影?!皬哪且院?,我開始看到自己周圍可怕的東西。我是用自己遺傳自母親的中國式眼光看到這些東西的。我在沙坑里挖了個洞,然后能看到那個洞下面群魔亂舞。我看到閃電長了眼睛,四處搜尋它想要擊倒的小孩。”⑧麗娜的母親圣克萊爾·瑩瑩相信因果循環(huán),現(xiàn)世報應,有著典型的“中國式迷信”。她曾跟麗娜講過她的父親曾把一個乞丐處以極刑,后來那個人變作厲鬼向他索命,在那之后一個星期就去世了。她把自己所受的磨難和前一段不幸的婚姻也歸咎于因果報應、“唇亡齒寒”。麗娜時常被母親以嫁給一個壞男人的可能來威脅,因此不得不聽從母親的吩咐。
三、華裔女性的倫理選擇
(一)從拒絕到接受
吳菁妹的母親去世后,吳菁妹在替代她在喜福會上的位置時不得不承認自己并不真正了解自己的母親,她的說法使得在場的幾位母親都感到不可思議,但菁妹說出了自己作為華裔女兒的心聲。菁妹的這一表達也是面對內心的真實想法,她選擇表達出來,就表示她開始愿意去了解母親而不再如從前一般固執(zhí)己見。母親與女兒之間的母女關系中涉及到復雜的倫理選擇,即面對年齡和文化的極大鴻溝,母女選擇彼此接納、互相理解還是針鋒相對、心懷隔閡。因此,進行怎樣的倫理選擇對于母女之間一系列問題的解決具有很大的現(xiàn)實意義。當吳菁妹坐上飛機飛往中國時,她感受到了自己身體里流著中國血液,她意識到了自己從前從未接受卻實實在在屬于自己的一部分。她的人生中,很多次都在以自己的主體權力抗衡著母親所傳遞給她的中國倫理意識和倫理身份。而在與姐姐相見、相擁而泣的一刻,她經歷了正確的倫理選擇,也就是接納自己作為華裔女兒的身份,完成了與母親的和解。
(二)從心門緊鎖到敞開心扉
韋弗里少年時是一個下棋天才,她的母親也常向別人炫耀自己女兒的下棋天賦和優(yōu)秀戰(zhàn)績,這正是很多中國家長習以為常的事,但在韋弗里眼中,這樣的行為令她非常反感。她曾經以放棄比賽要挾母親不再把自己當做炫耀的資本,不想母親卻真的沒有搭理她,她也沒能參加那次重要的錦標賽。而后,韋弗里下棋時再也沒有母親在一旁指指點點了,母親對她下棋也不再說什么。沒有了母親的支持,韋弗里總是擔心自己失去了下棋的天賦,因而屢戰(zhàn)屢敗,并決定不再下棋??梢?,即使韋弗里不喜歡母親拿她的成績炫耀,然而母親這一強大后盾必不可少,她希望母親以平等和獨立的姿態(tài)和自己相處。因此,母女之間存在的文化障礙和理解鴻溝應該得到妥善解決。
在母女溝通中,始終存在著障礙和誤解,江林多自以為以權威對女兒實行“管教”和“約束”正是自己表達關愛和宣示自己作為母親的特權,而在韋弗里看來,母親的這種方式對于在美國倫理環(huán)境中長大的她來說是很殘忍而且不近人情的。緊張的母女關系不止曾造成韋弗里棋藝事業(yè)的失敗,也波及了韋弗里的情感生活。當她發(fā)現(xiàn)母親對自己的新男友里奇感到不滿意時,她料想母親很有可能會拒絕同意他們的婚事。因此,在她對母親的否認和質疑感到絕望之時,她帶著憤怒和一絲勇敢的真誠去找母親溝通,做出了正確的倫理選擇。
看見睡眠中母親與平日里彰顯威力時大不相同的慈祥面容,韋弗里為自己平日對待母親的強悍以及和母親的爭執(zhí)不快流下了委屈和悔恨的淚水。母親看見后也以多年未曾叫她的昵稱“妹妹”稱她,語氣焦急,以為她遇到了很難辦的事情。“短短數(shù)秒之間,我心里似乎經歷了五味雜陳的變化:由惱怒她的強硬到驚詫于她的天真,接著又為她的脆弱無助深感恐懼?,F(xiàn)在我只覺得自己周身麻木,異常軟弱,仿佛有人拔掉了我的電源,以致全身暢行的電路驟然而止?!雹峋o張的母女關系已經發(fā)展到這步田地,母女之間隔閡太深才會導致女兒對母親的猜疑。問題已經發(fā)展到了不可不解決的程度。
“唉,她的強硬!她的柔弱!簡直要將我撕裂了,理智和情感各向一方。我跟她并肩坐在沙發(fā)上,有種兩敗俱傷的感覺?!雹庠凇皟蓴【銈敝?,女兒韋弗里對母親的心結徹底解開了。韋弗里在經歷了正確的倫理選擇之后,修復了與母親原本緊張的關系,同時,也最大程度地實現(xiàn)了自己的婚姻期望。
四、結語
《喜福會》中的三位母親聯(lián)合起來為吳菁妹籌集去中國見雙胞胎姐姐的旅費,完成菁妹的母親吳宿愿生前的最大心愿。體現(xiàn)出在美國文化倫理環(huán)境下,邊緣女性組成聯(lián)盟的溫暖力量,給予了吳菁妹莫大的鼓舞。中美倫理意識的沖突導致了母女關系的緊張,通過女兒們做出的正確倫理選擇,母女關系從隔閡走向融洽,母女相互尊重、理解并采取平和溝通的相處的方式對于女兒們的生活具有重大的意義。畢竟,女兒應該將自己的人生建立在母親的引導基礎之上。華裔的倫理意識時時刻刻存在于她們的家庭中,她們必須正視這種自己與母親的倫理意識差異并做出正確的倫理選擇,才能夠實現(xiàn)與母親以及母親背后的倫理價值體系的和解。
注釋:
①聶珍釗.文學倫理學批評導論[M].北京大學出版社,2014.
②肖群忠.論中國倫理的文化根基與詮釋路徑[J].新疆師范大學學報,2016 (5).
③④⑦⑧⑨⑩譚恩美.喜福會 李軍,章力譯[M].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16,204頁,151頁,195頁,102頁,198頁,199頁.
⑤⑥都嵐嵐.此心安處是吾鄉(xiāng):論《家》的創(chuàng)傷敘事與倫理取向[J].當代外國文學,2016 (4).
參考文獻:
[1]付爽.霍夫斯泰德文化維度視角下《喜福會》的母女關系解讀[J].安徽文學(下半月),2018 (11):47-48+53.
[2]李萍.創(chuàng)傷理論視閾下《喜福會》中的女性成長解析[J]. 山東工會論壇,2017,23 (05):95-98.
[3]Ben Xu,Memory and the Ethic Self:Reading Amy Tans The Joy Luck Club.MELUS,Vol.19,No.1,Varieties of Ethnic Criticism(Spring,1994),pp.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