覃世蓮
443500長陽土家族自治縣中醫(yī)院,湖北宜昌
手術室是患者接受手術治療的重要場所,風險高,手術本身具有一定的風險,加上情緒狀態(tài)不好可能會影響手術過程,風險進一步增加,因此,如何做好相應手術室的護理管理,提高護理質量非常重要。5S管理是一種先進的工作管理模式。其中,5S是整理、整頓、清掃、清潔和素養(yǎng),遵循這種管理方法,可以有效提高整體工作質量[1]。本研究分析了5S管理用于手術室護理管理的效果,報告如下。
2016年3月-2018年2月收治手術室患者90例,按隨機數字表法分組,試驗組男30例,女15例;年齡21~73歲,平均(45.24±2.99)歲。對照組男28例,女17例;年齡21~72歲,平均(45.21±2.92)歲。其中,護理人員20名,均為女性,年齡21~39歲,平均(26.14±2.92)歲。兩組一般資料相似,有可比性。
方法:對照組施行常規(guī)化護理干預,試驗組應用5S管理:①整理:在手術室的操作護理管理中,需進行物品分類管理,確定護理人員的責任,安排專門人員管理手術室設備,每天進行手術器械檢查,確保器械隨時可用,檢查所用醫(yī)療器械和無菌物品的日期和數量,確保物品完好和器械完好。制定高效、科學和完整的分揀流程,在急救手術時快速作出反應,保障準備充分。②整頓:抓好各崗位工作內容整改工作,重新規(guī)劃各崗位工作要求,避免工作內容的重復或遺漏,對發(fā)生問題時的人員要問責,改善護士的工作環(huán)境,做好態(tài)度和技術培訓。分析手術室護理中存在的問題,整改管理體系,及時調整原有管理體系中的不合理場所,積極收集醫(yī)生、護士、患者的反饋意見,有針對性地改進。③清掃:手術室的清掃需根據護士的工作能力,分組輪班清掃,做好與手術器械和儀器管理人員進行溝通的工作,并對手術室采用雙重簽名法。及時檢查設備和物品的日期和密封情況,并及時反饋發(fā)現過期、無法正常使用的物品并及時補充。④清潔:實現工作制度化、透明化,加強質量控制工作。建立質量控制小組,對工作落實情況進行監(jiān)督,實施良好的獎懲制度,促進護士責任心的提高,促使護理質量不斷提升。⑤素養(yǎng):素養(yǎng)是5S管理最為核心的內容,需加強對護理人員的培訓,不斷提升其護理理論和操作技能,定期進行急救護理模擬訓練,提高其應急能力[2-3]。
觀察指標:比較兩組差錯率、物品完善率;手術室護士手術配合評分、器械管理評分、應急能力評分、安全護理評分(0~100分,得分越高則護理服務質量越高);護理前后護士焦慮自評量表評分(20~80分,得分越高則焦慮程度越高)、工作積極性評分(0~100分,得分越高則護理工作積極性越高);感染發(fā)生率。
統(tǒng)計學方法:采用SPSS 20.0統(tǒng)計軟件,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兩組差錯率、物品完善率相比較:試驗組差錯率低于對照組,物品完善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護理前后護士焦慮自評量表評分、工作積極性評分相比較:護理前兩組護士焦慮自評量表評分、工作積極性評分相近,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護理后試驗組護士焦慮自評量表評分、工作積極性評分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兩組手術室護士手術配合評分、器械管理評分、應急能力評分、安全護理評分相比較:試驗組手術室護士手術配合評分、器械管理評分、應急能力評分、安全護理評分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兩組感染發(fā)生率相比較:試驗組感染發(fā)生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1 兩組差錯率、物品完善率比較[n(%)]
表2 護理前后護士焦慮自評量表評分、工作積極性評分比較(x±s)
表3 兩組手術室護士手術配合評分、器械管理評分、應急能力評分、安全護理評分比較(x±s)
手術室護理工作的質量直接影響患者的治療結果,而影響手術室手術的因素包括管理因素、護理因素、護士因素等,上述問題可影響護理工作質量,導致護理糾紛和手術風險增加。5S管理是一種符合現代醫(yī)療服務思想的管理解決方案。從字面上理解,5S管理側重于環(huán)境管理、技能提高和良好服務態(tài)度。通過概念拓展,5S也涵蓋了質量控制、人文關懷等問題。它充分體現了管理的價值,促進了護理質量的提高[4-5]。
在5S管理體系下,手術室護士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明確自己的工作內容,做好每一項護理工作。而建立質量控制小組,可確保5S管理體系的完善實施。此外,素養(yǎng)管理強調護士的態(tài)度和技術培訓。態(tài)度是提高患者依從性和促進護士與患者之間溝通的基礎。技術是改善手術結果的基礎。通過不斷培訓,可進一步提高護理服務質量,促進護理工作進入良好循環(huán),并獲得患者和醫(yī)生對護理服務的認可[6-8]。
本研究中,對照組施行常規(guī)化護理干預,試驗組應用5S管理。結果顯示,試驗組差錯率低于對照組,物品完善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試驗組手術室護士手術配合評分、器械管理評分、應急能力評分、安全護理評分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護理前兩組護士焦慮自評量表評分、工作積極性評分相近,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護理后試驗組護士焦慮自評量表評分、工作積極性評分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試驗組感染發(fā)生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表4 兩組感染發(fā)生率比較
綜上所述,5S管理在手術室護理中的應用效果確切,可緩解護士焦慮,提高其工作積極性,提升護理服務整體質量,降低感染率,提高物品完善率和降低差錯發(fā)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