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學博
【摘要】但凡說到語言知識,不外乎是“聽、說、讀、寫”幾個學習與應用過程。而從我們這類幼兒師范學校的教學實際來講,由于被教育對象作為未來幼兒教師的屬性,更對學生語文知識學習與應用的能力提出了更加規(guī)范和嚴格的要求。因為只有他們更加專業(yè),能夠得心應手地應用語文知識,才能感染和影響下一代幼兒從人生的初始階段就能夠科學、規(guī)范地進行語文基礎知識的學習。鑒于此,筆者認為,想方設法進一步提升幼師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非常重要。
【關鍵詞】職業(yè)教育 幼師學生 語文素養(yǎng) 提升途徑
從幼兒教育的過程來看,寓教于樂的教學活動都需要通過高效而富有特點的溝通來完成,進而引導幼兒在潛移默化中收獲到知識。而在當代幼兒教育事業(yè)中,教師的教學效果很大程度上取決于語言表達能力。從這點意義上來講,幼兒教師在教學活動中必須做到準確規(guī)范地運用普通話來表達思想情感和對于事物的見解,才能夠使教學過程達到滿意的效果。從學前教育專業(yè)學生職業(yè)教育的角度而言,更應當具備良好的語文素養(yǎng),才能更好地勝任幼兒教師這一職業(yè)。
一、培養(yǎng)良好的閱讀習慣加強學生的語言積累
(一)鼓勵學生廣泛閱讀
要提高學生閱讀能力,首先要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所謂閱讀習慣,指的是學生在閱讀行為中針對閱讀對象所表現出來的一種行為特征。它是在長期的閱讀實踐中培養(yǎng)起來的,并且也是不易在短時間內發(fā)生改變的。多讀書可以培養(yǎng)良好的閱讀習慣,從書中學習語言表達的方式方法和技巧知識,增加語言的素材,增加一個人的氣質涵養(yǎng)。閱讀的過程實際上是一個再創(chuàng)造的過程,能夠激發(fā)人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鑒于此,筆者認為,培養(yǎng)學生的讀書習慣十分重要。教師不僅要在口頭上講解讀書的好處,更重要的是時時處處做出榜樣,抓緊業(yè)余時間博覽群書,以便在課堂上經典名著隨口道來,這樣的老師才是學生崇拜的好老師,學生才能積極配合,共同完成教學任務。
(二)課堂教學加強誦讀
在語文知識學習過程中,誦讀是眼、腦、口、耳四種器官并用的學習活動,人們往往對讀過的語句印象深刻,這才利于記憶的形成。誦讀是把文字轉化為有聲語言的一種創(chuàng)造性活動,它能夠發(fā)展學生的思維,激發(fā)學生學習語言的興趣。誦讀有利于發(fā)展智力,獲得思想熏陶,有助于情感的傳遞。誦讀不僅要全身心地投入,而且要學會從誦讀中體會節(jié)奏感,品味作品的情趣和神韻。例如,文言文字少而意思深,單音而韻味長,需要通過放聲誦讀,才會記得牢靠,有利于進一步理解。在練習誦讀時,教師要善于創(chuàng)設情境,渲染氣氛,引導學生帶著感情讀。例如,在教授詩詞時,可以嘗試配上音樂,為學生營造朗讀的良好氛圍,學生在美好的意境中去讀,能更好地體味到其中韻味。
(三)引導學生帶著思考去朗讀
不難發(fā)現,在朗讀教學中,要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因此,筆者認為,在教學中,教師應當充分重視朗讀,讓學生通過朗讀與文本產生共鳴,獲得情感的熏陶,從而深入了解文本所表達的深刻內涵。朗讀教學的開始往往是教師做范讀,教師在范讀時,如能讀得準確傳神,并借助抑揚頓挫的變化,便能在不知不覺中把學生帶進文本的藝術境界里,使他們受到情的感染,進入作者的思想境界,與書中的主人公達到情感上的溝通,產生共鳴,從而讀出感情。這樣一來,學生在朗讀的過程中也容易在關鍵的篇章體會到作者的思想感情。
二、培養(yǎng)和保持學生的學習興趣
常言道“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毙睦韺W的研究也充分證明:學習興趣是構成學習動機中最現實、最活躍的成分。鑒于此,筆者認為,能使學生在愉悅的氣氛中學習,喚起學生強烈的求知欲望才是語文課程教學成功的關鍵。
(一)把握好新課開始的前奏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也是人才成長的起點,是學生主動學習、積極思考、探索知識的原動力。由此可見,使被教育者萌發(fā)興趣在一堂新課開始之前顯得非常關鍵。筆者認為,在導入新課時可以采用多種方式如講故事、設懸念、猜人物等方式,也可以借助音樂烘托氣氛,使學生們很快就能融入到設定的情節(jié)與氛圍中。
(二)開發(fā)學生的思維和想象空間
學生如果越能意識到語文學習的迫切性、必要性,對語文學習就會越感興趣,就會越積極地投入學習。同時,興趣又會影響學習的態(tài)度。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主要依靠教師去引導,教師在教學中提出一些有意義的,學生感興趣的問題都可以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引發(fā)學生主動思考,主動學習。在教學中,筆者嘗試采用自主探究、小組合作的學習方式,設計有意義的問題激勵每一個學生獨立思考,發(fā)表不同見解。在此過程中,教師要教會學生善于傾聽其他同學的不同意見,在小組交流、合作中達到共同獲取知識、發(fā)展能力的目的。
三、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表達能力
從很多學科的教學過程來看,教師的語言修養(yǎng)在極大程度上決定著學生在課堂上腦力勞動的效率。尤其對于未成年學生來講,教師的言行,都會深深印在學生們的腦海里,潛移默化地影響著他們。由此可見,教師職業(yè)口語藝術的高低,直接影響著教學效果。
良好的語言表達能力除了知識儲備充分,能夠說到點子上以外,經常處于能夠得到實踐的氛圍與場景必不可少。因此,“多說”無疑是不斷提升語言表達能力的必由之路。多說,是有準備、有計劃、有條理地去說,或者是介紹,或者是演講,要說得好、說得精彩,必須有充分的準備,而這一準備過程和實際說的過程,也就是在練習語言表達的過程。為了不斷提升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筆者在每節(jié)課課前都為學生設定有練講環(huán)節(jié),每位同學講完,筆者會找?guī)孜煌瑢W進行點評。點評的過程也可以練習學生組織語言的能力,從別人身上學到她們的優(yōu)點,同時改進不足之處。
四、結論及建議
綜上所述,語文素養(yǎng)要靠平時的積累,作為一名幼師專業(yè)的學生,更應該注重培養(yǎng)閱讀和口語表達等基本的素養(yǎng)。從我們多年的教育實踐經驗來看,備受大家尊崇的專家、學者無不是在博覽群書的基礎上,通過良好的語言表達能力起到了感染和帶動被教育者的效果。因此,在提升幼師專業(yè)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道路上,還需要教育界廣大同仁們不懈努力,探索出更加科學有效的實踐教學之路,才能為學前教育事業(yè)發(fā)展培養(yǎng)和輸送更多優(yōu)秀的幼兒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