喻佳
〔摘 要〕隨著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入,在高職舞蹈教學體系中,中國古典舞身韻在形態(tài)訓練、表演訓練和舞蹈表演課程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加強中國古典舞身韻課的學習,讓技術技巧有了身韻的神采,才能更有藝術的感染力和表現(xiàn)力,才能使中國古典舞在表演上更加具有舞蹈性和民族審美性。
〔關鍵詞〕中國古典舞;身韻;重要性
隨著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入,各大院校的舞蹈專業(yè)如雨后春筍般蓬勃發(fā)展。各大院校也根據(jù)人才培養(yǎng)的需求,進行了一系列課程的改革,在高職院校舞蹈表演的教學體系中對其專業(yè)的科學性、專業(yè)性和訓練時效性的要求更為明確。
高校舞蹈表演人才培養(yǎng)目標是要培養(yǎng)既能掌握舞蹈的基礎理論知識,又具備一定的舞蹈表演能力,能從事舞蹈表演、教學和編導或研究的專業(yè)人才。可見行之有效的訓練是關鍵。中國古典舞身韻有中華文化意蘊之美、行云流水的動勢和神形的合一,具有極高的訓練價值,在舞蹈表演專業(yè)教學體系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一、中國古典舞身韻在形態(tài)訓練中的重要性
20世紀80年代初的中國古典舞《身韻》課是北京舞蹈學院唐滿城和李正一教授經(jīng)過多年的實踐與研究而設計的。它不僅代表著中華民族文化審美的民族風范,融合了戲曲和武術藝術的動作和造型,還蘊含著中國傳統(tǒng)舞蹈的神韻。特別是表演時動作通過“擰、傾、圓、曲”展現(xiàn)人體千姿百態(tài)的曲線美,強調(diào)呼吸的配合,剛柔并進,松弛有度,蘊含著深厚的文化內(nèi)涵,具有極高的訓練價值。
中國古典舞身韻的內(nèi)涵包含身法和韻律兩個部分。“身法”是外部技法的范疇,“韻律”是內(nèi)涵藝術的體現(xiàn)。“身”指我們身體所展現(xiàn)的動作、舞姿、體態(tài)及路線,它也可稱為“形”;“韻”是指一切內(nèi)在表達的氣蘊、呼吸、意念及神采,它也可稱為“神”;身韻教學的任務就是讓學生掌握“以神領形、以形傳神”的表達方式,讓“形”與“神”有機地結合起來。身韻訓練的要素是在以腰為核心的基礎上以身形的動作來表達不同的神韻,不同的神韻也形成了不同舞蹈的風格特點及文化內(nèi)涵。所以身形的訓練就要從“根”入手。
1.中國古典舞身韻的“根”——元素訓練的重要性
中國古典舞身韻的形成,是從“根”——元素的提煉入手。它多以上身的基本訓練為主。以提、沉、沖、靠、含、腆、移、旁提為基本元素,遵循“欲左先右”“欲上先下”“欲開先合”等運動規(guī)則。正如唐滿城教授所說“提煉元素、發(fā)展元素、運用元素,是解決身韻訓練之有效辦法”。中國古典舞身韻中元素訓練既有類似,又有本質(zhì)上的區(qū)別,如何找到它們的差異與共同點,相互融會貫通,才可以運用自如。如在“沖靠”“移”與“含腆”的訓練中,“沖靠”是斜移之動律,而“移”是橫向的左右動勢,“含腆”是胸腔帶動的前后動律,三者都是由提、沉來帶動,它們既有相同點,又相互融合統(tǒng)一,形成變化萬千的圓動律:“平圓、立圓、八字圓”,從而形成了千姿百態(tài)的古典舞舞姿。因此在身韻課教學中元素的訓練是身韻最基本的“根”,它在古典舞身韻的學習中起著重要的作用,我們不但要重視它,更要強化它。
2.中國古典舞身韻的“神”——氣息訓練的重要性
如果說元素訓練是中國古典舞的“根”,那么氣息訓練則是中國古典舞身韻的“神”。氣息即呼吸,人們常說“外練筋骨皮,內(nèi)練一口氣”。可見氣息的訓練在身體的運用上及其重要,舞蹈要跳得好,氣息的訓練絕不可忽視。舞蹈中的呼吸訓練不同于生活中的呼吸,在任何一個舞蹈動作中,氣息是人體動作變化的主要動力,它配合不同的音樂節(jié)奏、變化不同的方向,讓人逐漸體會和了解呼吸,感受氣息與身體在動作運動過程中的關系。因此舞蹈中的氣息是“有意識的呼吸”。舞蹈中“有意識的呼吸”是通過訓練才能完成的。
氣息訓練與中國古典舞身韻中的元素訓練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它貫穿于動作的始終,學生在訓練學習中逐漸感受呼吸與身體的微妙關系,從而體驗和認識自己的身體,運用自己的身體來表達情感。例如在最基本的“提沉”訓練中,“提”為“吸氣”,“沉”為“吐氣”,是氣息與身體配合下最基本的動作?!疤帷笔窃凇俺痢睔獾幕A上,氣從丹田提至胸腔,然后胸腔帶動腰椎從彎曲一節(jié)一節(jié)到直立的過程,而氣息一直貫穿與始終,延伸不斷。中國古典舞身韻元素動作從低到高,由淺入深,都是利用氣息來協(xié)調(diào)身體的意識,調(diào)整動作的節(jié)奏,只有掌握了氣息與動作的形態(tài),才能賦予動作鮮活的生命力,才能真正體會中國古典舞的神韻所在。
二、中國古典舞身韻在表演訓練中的重要性
舞蹈真正的生命力在于運動的過程。而古典舞身韻中“點”與“線”“靜”與“動”的運動線路與軌跡更是變化萬千。它以圓為主體,強調(diào)以腰為軸心的“平圓、立圓、八字圓”的運動軌跡,配合內(nèi)心的念想和意識從而發(fā)展延續(xù)到全身的整體運動。而中國古典舞的“魂”——神韻的所在則是一種發(fā)自內(nèi)心深處微妙的情感,是舞蹈演員在舞蹈表演和創(chuàng)作中一種特有的、不自覺的自我表現(xiàn)意識。因此選用中國古典舞身韻作為培養(yǎng)學生表演意識的必修課具有重要的作用。
1.中國古典舞身韻短句的訓練加強了“心、意、氣”的配合
古典舞身韻短句的訓練有著承上啟下的作用。我們通過身韻的短句訓練來加強“心與意合、意與氣合、氣與力合、力與形合”的“心、意、氣”的神韻訓練。學生在學習短句中通過自身的感覺、意識、意念來支配身體演繹舞蹈動作,并且也可以培養(yǎng)學生發(fā)揮自己的想象力來表達情感,為以后演繹作品打下扎實的基礎。例如:在橫擰的短句訓練中,我們遵循上身的單一動律加上頭、手、眼、腳的配合,可用抹手、穿手等延伸上肢動作,也可加入腿部動作、步法,由此連接旋轉等技巧訓練,使動作組合技術化,在橫擰短句中更注重“由動到靜” ,“由靜到動”的瞬間運用法,這就需要我們很好地控制自己的“心”,從心而發(fā),由意而生,用氣配合,達到剛勁與柔美的和諧統(tǒng)一。
2.中國古典舞身韻在劇目中的“精、氣、神”的展現(xiàn)
舞蹈的表演對“精、氣、神”的表達非常重視。也就是在舞蹈表演中所謂的人物精神氣質(zhì)、內(nèi)心世界的表現(xiàn)。演員通過對“手、眼、身、法、步”來展現(xiàn)“精、氣、神”。我們知道在戲曲表演中,非常講究“眼神”,所謂“一身之戲在于臉,一臉之戲在于眼”更是強調(diào)出了眼神運用的重要性。中國古典舞身韻從戲曲、武術的基礎上傳承、發(fā)展、創(chuàng)造,融入了自己獨特的文化底蘊和審美意識,成為具有民族審美的舞蹈語匯。古典舞身韻劇目作品《扇舞丹青》《芳春行》、群舞《黃河》等就是很好典型。例如經(jīng)典劇目《黃河》大量運用古典舞身韻課堂中元素、短句訓練中的組合動作,從擰傾的動作形態(tài)來加以挖掘開發(fā),在配合著氣勢宏偉的民族音樂,使舞蹈劇目注入了民族審美,加強了舞蹈的民族文化特性,突出了一個時代的古典舞舞蹈語言。作品《扇舞丹青》將傳統(tǒng)的扇舞與書畫藝術自然地結合起來,舞者通過“精、氣、神”的運用使動作行云流水般。一會兒似狂草,一會兒像描丹青,使整個舞臺營造出古典、端莊的氛圍。充滿中國傳統(tǒng)古典文化的形態(tài)特征,情感也在舞者的舞、樂、書、畫中融于一體,情景交融,表達了一種恬靜、含蓄,言有盡而意無窮的藝術境界。
三、中國古典舞身韻課在舞蹈表演課程中的重要性
中國古典舞身韻在一系列系統(tǒng)的訓練要求及規(guī)范性下,把“形、神、勁、律”完美結合,使表演者的動作更加富有情感,富有生命力,完美地體現(xiàn)了中國古典舞訓練的精髓。中國古典舞身韻的訓練是中國古典訓練和表演的有機結合。中國古典舞身韻課程已經(jīng)成為舞蹈表演學生必不可少的一門骨干必修課。它根據(jù)學生的年齡特點,由淺入深的貫穿于舞蹈表演學習的始終。我們在低年級將中國古典舞身韻教學與基訓結合起來,進行地面簡單的元素和眼睛訓練,讓學生在腦海中形成身韻概念,解決學生在形態(tài)意識方面的困惑。在中年級進行集中的短句訓練,通過云間轉腰、雙晃手、搖臂等短句的訓練,加強學生“擰、曲、圓、傾、勁、律”的形態(tài)訓練,更強調(diào)氣息的配合,體現(xiàn)古典舞的神韻。在高年級將古典舞基訓、古典舞身韻、技巧有機融合進行經(jīng)典劇目和創(chuàng)編劇目的練習,進一步加大動作的難度,提高身法的運用,強調(diào)“形、神、勁、律”的配合,使表演者潛在的表現(xiàn)力得到充分的發(fā)揮,使表演者創(chuàng)作的舞蹈形象更加生動,更加鮮明。今天,加強中國古典舞身韻課的學習,使其技術技巧有了身韻的神采,才能更有藝術的感染力和表現(xiàn)力,才能更好地體現(xiàn)中國古典舞身韻的內(nèi)涵,才能使中國古典舞在表演上更加具有舞蹈性和民族審美性。 (責任編輯:黃麗玲)
參考文獻:
[1]唐滿城,金浩.中國古典舞身韻教學法[M].上海:音樂出版社,2003.
[2]王帝.淺談中國古典舞身韻的訓練價值[J].華章,2009.
[3]趙麗敏.中國古典舞身韻在教學訓練中的價值[J].錦州師范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9.
[4]肖瑞澤.談古典舞中的身韻[J].神州民俗(學術版),2011.
[5]金嵐.中國古典舞教學中呼吸的訓練方法[J].藝術科技,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