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芳
【摘 要】在早期的教學活動中,并未對音樂教學給予重視,而在課程改革之后,才逐漸認識到音樂教學的重要性。但由于教學手段不佳,教學效果受到了極大的影響。這與缺乏對音樂教學作用的認知存在一定的聯(lián)系。雖然教學改革中提出了全面發(fā)展的教學理念,但部分教師人員的教學觀念仍未做出改變,也就沒有對音樂教學的方法做出調整。此種狀況下,也會影響教學生活化的實踐效果。本文,就以小學音樂教學為例,對小學音樂教學生活化的實踐方法展開研究,以期促進小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關鍵詞】小學音樂;流行性音樂;生活化
在新課標的要求下,學校方面對原有的教學工作做出了調整,將培養(yǎng)學生全面發(fā)展作為重要的教學目標,原本教學工作中不被重視的音樂教學也被列為教學改革的范圍之內。就小學的音樂教學來說,應結合現(xiàn)階段學生的心理特點,采取合理的教學手段來提升音樂教學的質量。因小學生具備愛玩和好奇的天性,可以通過正確的教學引導來增強其學習興趣。其中生活化教學方式的應用表現(xiàn)較為突出,不僅能夠引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還可增加課堂的趣味性,讓音樂教學更加貼近生活實際。
一、更新教學觀念
若想切實的充分發(fā)揮音樂教學有效開展的重要意義,作為小學音樂教師就必須積極的更新教學觀念,加強對創(chuàng)造教學方法的研究與分析。同時積極的拉近與小學生之間的距離,與小學生建立起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1]。例如:小學音樂教師在講《動物說話》一課時,應該積極的加入到小學生的行列中,與小學生一起手拉手的學習。任課教師可以帶領小學共同制作小動物的帽子。需要特別注意的是,任課教師不可以對小學生過多的限制,讓小學生充分發(fā)揮現(xiàn)象,制作自己想要扮演的小動物。在這一過程中,不僅可以培養(yǎng)小學生的音樂能力和創(chuàng)造能力,同時還可以培養(yǎng)小學生的實際動手能力。
二、借助游戲實現(xiàn)課堂教學生活化
游戲是引發(fā)小學生注意力的重要手段,為增強音樂教學的效果,也可將游戲融入到具體的音樂教學活動中,讓學生能夠深切的感受音樂的魅力,并且從中學習到音樂文化和音樂知識,從而促進小學生綜合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
《小巴郎,童年的太陽》是民族特點鮮明的歌曲,在針對這一曲目展開教學時,由于學生不能很好的掌握新疆歌曲的節(jié)奏特點,知識很難保障學習的效果。為了改善此種教學現(xiàn)狀,教師人員可以借助游戲引導的方式,增強學生對這首歌曲旋律和節(jié)奏的理解。如可以借助生活中常見的物品,如水杯、石頭和碗筷等可以敲擊出聲音的物品,為學生演繹不同的節(jié)奏。并且引導學生利用生產中常見的物品,對這首歌曲的節(jié)奏進行模仿。部分學生對音樂有一定的接觸,節(jié)奏感較強,可以很好的掌握這首歌的旋律,而部分沒有音樂學習經歷的學生則會在節(jié)奏感方面存在一定的不足。此種情況下,就要求教師采取不同的教學手段,加強對學生學習方法的正確引導,使其快速掌握歌曲的節(jié)奏特點。
三、將音樂回歸于生活
在向學生教授每個樂器的音色時,可以讓學生自己去發(fā)掘每種音色在生活中的反應。比如,學生們會發(fā)現(xiàn)沙球的聲音像是下雨時的沙沙聲,下雨的雷聲跟定音鼓的聲音非常接近,鋼琴的快速琶音,就是流水流過的聲音。這些學生在平日中早已熟知的聲音可以幫助學生在最短的時間中去體會樂器發(fā)出的聲音,并且在操作時更容易理解教師教授的指法。
在鋼琴教學時,教師通常需要多次提醒學生將手指抬起,但并未告知學生,將手指抬起的原因,而由于學生的認知能力不足,很難通過自己的理解了解到彈奏鋼琴時,需要控制手指的力度。為使學生對鋼琴彈奏過程中,手指力度的控制有正確的認知,可以借助多媒體教學的方式,對于不同力度下所呈現(xiàn)的演奏效果進行視頻動畫展示,提升學生對鋼琴演奏技巧的認識。
四、利用動畫片音樂開啟音樂課堂教學
任何一部成功的動畫片的背后,都有著一首甚至更多讓小學生深愛的音樂。就像風靡全國的《喜洋洋和灰太狼》、《熊大和熊二》,所有的學生都能隨口哼唱出里面的配樂。教師就可以將動畫中的配樂帶到課堂中來,將動畫效果和音樂教學中的重難點相結合,通過動感的視覺沖擊吸引學生的注意力。
如,在音符教學中,二分音符、四分音符和八分音符的辨別存在一定的難度,大部分學習都無法掌握三者的音符規(guī)律,也就無法正確判斷出是哪種音符。為順利解決教學難題,教師可以通過引導學生進行角色扮演的方式,記住音符的規(guī)律。如設置固定的跑道,讓學生參與扮演光頭強、熊大和熊二的角色,并且在跑道中設置障礙,只有正確唱出節(jié)奏才能順利通過。在參與活動的過程中,為了幫助熊大、熊二成功逃脫追捕,學生會很努力的進行音符學習,這可在一定程度上提升音樂教學的質量。
五、深入挖掘小學生的創(chuàng)造能力
學習興趣和對新知識的好奇心是小學生進行音樂知識學習的重要推動力[2]。因此,小學音樂教師在通過創(chuàng)造教學開展小學音樂教學活動的過程中,應該深入的挖掘小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能力,主張激發(fā)小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對新音樂知識的求知欲望。例如:小學音樂教師在教小學生分辨聲音時,可以為小學生準備一些易拉罐、鑰匙、玻璃杯、裝滿水的玻璃杯和裝有半杯水的玻璃杯等,隨后引導小學生用一只筷子敲擊這些物品。最后,將小學生的眼睛蒙住,由任課教師敲擊這些物品,由小學生來猜,猜對最多的小學生獲勝。對于獲勝的小學生,任課教師應該給予一些小獎勵。
六、利用流行性音樂增強音樂學習的積極性
流行音樂以其的大眾化、全方位和娛樂性被廣“大人民群眾所喜愛,同樣也深深的吸引著學生的注意力。流行音樂中思想性和藝術性的高度統(tǒng)一、趣味性和時代性也得到非常完美的融合。
教師應該從學生學習音樂的主要需求出發(fā),不僅滿足學生的學習要求,還要滿足學生情操得到提神的需求。教師將流行音樂的元素帶到課堂中,讓學生多元化的去接受與生活緊密相連的流行音樂、影視音樂和網絡音樂,在自己感興趣的領域去學習,在這當中,教師要注意幫助學生去選擇積極向上、格調較高的音樂作品。
七、結語
音樂教學生活化的主要目標,就是讓學生、教材、教學環(huán)境實現(xiàn)與生活的緊密連接,讓生活經驗實驗音樂化,讓音樂的問題回歸到生活中,將音樂課堂打造成緊張活潑、嚴肅有趣的課堂,讓學生愛上音樂,愛上這樣的學習和生活方式,讓小學音樂課堂的教學效果得到明顯的提升。
參考文獻
[1]佟賀.小學音樂創(chuàng)造教學的現(xiàn)狀及對策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