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英萍
內(nèi)容摘要:作為群居的人類,口語交際是重要的交流方式。初中階段是學生口語表達能力提高的關鍵時期,《初中語文新課程標準》對口語交際也提出要求。作為一線的初中語文教師,本文就自己的實際做法談談我對初中語文教學中鍛煉學生口語交際能力的研究方法。
關鍵詞:初中語文 口語交際 研究方法
人不能離群獨居,群居的特點決定人際交往的重要性。而口語交際是人際交往最基本、最經(jīng)常的交流活動,良好的口語交際能力更是現(xiàn)代人必備的素質(zhì)之一。提高口語水平,提高良好的交際能力是每個初中生所應具備的。
口語交際也出現(xiàn)在《初中語文新課程標準》里,《初中語文新課程標準》對初中語文口語交際的總目標是“具有日??谡Z交際的基本能力,學會傾聽、表達與交流,初步學會文明地進行人際溝通和社會交往?!倍A段目標對第四學段(7—9年級)的口語交際的要求是:“1.能注意對象和場合,學習文明得體地進行交流。2.耐心專注地傾聽,能根據(jù)對方的話語、表情、手勢等,理解對方的說話觀點和意圖。3.自信、負責地表達自己的觀點,做到清楚、連貫、不偏離話題。4.注意表情和語氣,使說話有感染力和說服力。5.在交流過程中,能根據(jù)需要調(diào)整自己的表達內(nèi)容和方式,不斷提高應對能力。6.講述見聞,內(nèi)容具體,語言生動。復述轉(zhuǎn)述,完整準確、突出要點。7.能就適當?shù)脑掝}作即席講話和有準備的主題演講,有自己的觀點,有一定說服力。8.課堂內(nèi)外討論問題,能積極發(fā)表自己的看法,有中心、有條理、有根據(jù)。能聽出討論的焦點,并有針對性地發(fā)表意見?!?/p>
作為一線的初中語文教師,熟知《初中語文新課程標準》的要求,在日常的教學活動中通過貫徹實施達到《初中語文新課程標準》的要求,讓學生學有所獲。在此談談我對初中語文教學中鍛煉學生口語交際能力的研究方法。
一.立足教材,專題訓練
在中學語文教材里,以單元內(nèi)容為主的綜合性學習,都安排了相應的口語訓練。如七年級下冊語文的第二、第四、第六單元就有綜合性學習,這些綜合性學習與口語交際訓練有著緊密聯(lián)系,為聽、說、讀、寫的訓練創(chuàng)造了有利條件。在開展這幾個單元的綜合性學習前,我讓學生根據(jù)綜合性學習的內(nèi)容,提前去調(diào)查、走訪、收集、整理口語交際材料,為口語專題訓練奠定堅實的基礎,讓學生有話說、敢說、能說、說具體,培養(yǎng)學生傾聽能力、應對能力、表達溝通能力等交際素養(yǎng),從而提高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如第六單元的綜合性學習,上課前讓學生搜集招牌、廣告詞和對聯(lián),上課時同學間分享, 把自己認為最喜歡、最有趣或最有意義的內(nèi)容進行交流。學生參與度高,既讓學生在生活中學語文、用語文,又使學生通過有感而發(fā)的交流提升了口語能力。
二.把口語交際訓練滲透在教學過程中
口語交際訓練僅僅依靠幾節(jié)口語交際課遠遠不夠,應該貫穿在語文教學的始終。語文教學離不開閱讀,閱讀離不開課文。課文是學生學習語言、積累語言的典范,也可以成為學生口語訓練的內(nèi)容。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三者互動的過程,通過彼此間的對話、溝通、交流達到教學目的,因此,充分重視在教學過程中滲透口語交際訓練是十分重要的。我校的小組合作模式更有利于進行口語交際訓練,在課堂這個主陣地中訓練口語交際,我的做法如下。
1.讀后復述。
朗讀是學生口頭表達的基礎,它既能讓學生積累規(guī)范的語言,又能讓學生體驗到規(guī)范語言的價值。在閱讀教學過程中,讓學生通過不同方式的讀達到同一目標:讓學生在理解課文的基礎上,運用自己的口頭語言復述課文大意,表達文章感情。復述課文是指讓學生用自己的語言和課文中的重點語句,把課文的內(nèi)容有條不紊、有重點地表述出來。復述,不僅要求學生熟悉、理解課文內(nèi)容,積累課文語言,達到閱讀的認知層次,而且還需要用得體的語言、恰當?shù)谋磉_方式表達出來,達到創(chuàng)造性的語言運用層次,因此不失為口語交際訓練的重要方法。
例如《偉大的悲劇》一文,我讓學生通過快速閱讀,概括故事大意,大部分的學生都能按照“何時何地何人干何事?結果怎樣?”的模式用自己的口頭表達能力結合文中的重點語句復述故事情節(jié)。
2.述后評價。
學生復述完故事情節(jié)后,我還要求學生對所讀的課文內(nèi)容進行評價,可以對人、對事、對物、對理、對情節(jié)……可以說感受、說看法、說情感……這樣做的目的是鼓勵學生開動腦筋,訓練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把想法流利地表達出來。又如讓學生讀完、復述完《偉大的悲劇》一文的故事后,我讓學生說說“讀完課文后你對文中描寫的哪個情節(jié)最深刻?為什么?”學生就通過口頭表達自信、流暢地說出自己的感受。
3.評后交流。
討論交流是我校自主、合作、探究式的課堂教學模式非常有利于進行口語交際訓練。教師把學生分成六個小組,預設討論的問題,在小組長的帶領下,創(chuàng)設良好的交際氛圍激發(fā)學生人人參與交際的熱情,給學生提供一種自由學習,師生合作,生生合作的情境,鼓勵了學生大膽與人交際。通過全程、全員、聽、想、說、辯等方式,使學生始終在富有個性和積極思維中進行口語交際活動,有效地提高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
4.交流后質(zhì)疑、釋疑。
學生對教師預設的問題通過小組討論、交流后,教師要求學生對預設的問題在班上進行點評、質(zhì)疑、釋疑。質(zhì)疑和釋疑是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重要環(huán)節(jié),這個環(huán)節(jié)既能培養(yǎng)學生耐心專注地傾聽,能根據(jù)對方的話語、表情、手勢等,理解對方的說話觀點和意圖,又能培養(yǎng)學生自信、負責地表達自己的觀點,根據(jù)需要調(diào)整自己的表達內(nèi)容和方式,不斷提高應對能力。還能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培養(yǎng)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讓學生通過你一言我一語的形式,饒有趣味地進行口語交際。
三.在寫作中進行口頭作文訓練
口頭作文教學是指導學生通過說來促進自身寫作能力的提高。葉圣陶先生說:“語文就是語言,就是平常說話。嘴里說的叫口頭語言,寫到紙上的叫書面語言。語就是口頭語言,文就是書面語言。把口頭語言和書面語言連在一起說,就叫語文?!比~圣陶先生的話告訴我們,書面語和口頭語是相輔相成的。在語文教學中,作文往往讓某些學生“談文色變”。例如寫班里熟悉的一位同學,展現(xiàn)這位學生的與眾不同之處。有些學生望文止步,直呼不會寫。此時我會讓這些學生口頭闡述熟悉同學的特長,他們在闡述時說得惟妙惟肖、龍飛鳳舞,我及時給于表揚和鼓勵,并適時給于指導:把你說的寫下來就是一篇優(yōu)秀的作文。就這樣,通過說、寫,讓學生學會“我手寫我口”,“我手寫我心”,既訓練了口語交際能力,又解決了作文難的問題。
四.抓好課前三分鐘的講述
講述就是讓學生講自己的見聞感受等,提高每一位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使每一位學生都有鍛煉的機會,彌補課內(nèi)因時間倉促只能提問少數(shù)學生的不足。講述的對象是全體學生,按照號數(shù)有序地利用每節(jié)語文課課前三分鐘進行。講述的內(nèi)容可以由學生就感興趣的題材自由講述。每節(jié)課由一個學生主講,其他學生可以在主講者講完后發(fā)表自己的看法等,讓講述形成辯論的形式,口頭訓練的效果更佳,訓練的對象更廣泛。在規(guī)定的時間內(nèi)辯論還得不出結論的,就讓學生課外繼續(xù)進行辯論,這就達到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目的,學生們的口頭表達能力就“芝麻開花--節(jié)節(jié)高”了。
五.把生活當成口語訓練的大舞臺
日常生活是口語交際訓練的大舞臺,互動是口語交際課的基本特點。因此,教師要鼓勵學生在日常口語交際中進行雙項互動,主動、大膽地與人進行交流,不斷提高自己的口語交際能力。每節(jié)語文課后,我都會就上課的內(nèi)容創(chuàng)設話題讓學生課后討論,從而達到訓練口語的目的。例如在講授《河中石獸》這篇文章,下課時,我要求學生三人一組分角色表演課本劇,并把自己的感受進行交流。學生對角色的扮演充滿興致,會主動表演課本劇,在輕松詼諧的扮演中進行互動和交流,加強對課文內(nèi)容的理解,又訓練了口語。所以,把問題拋給學生,讓學生在生活這個大舞臺上互動、交流,不失為口語訓練的一個好方法。
口語交際能力是《初中語文新課程標準》里培養(yǎng)學生要具備的其中一種能力,只要作為教師的我們在教學過程中創(chuàng)設一定的情境,重視口語交際課,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必會一步一臺階。
參考文獻
1.《初中語文新課程標準》 唐德華著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17年10月版
2.《葉圣陶語文教育論集》 呂淑湘著 教育科學出版社 2015年02月版
(作者單位:廣東省新興縣蠶崗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