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偉名
【摘 要】
目的:分析全自動血細胞分析儀和血涂片細胞形態(tài)學運用于血常規(guī)檢驗中的效果及價值。方法:對本醫(yī)院收入及予以血常規(guī)檢驗的184例受檢者開展調查分析,選取時間是2016年2月至2018年11月,對全部受檢者均采取全自動血細胞分析儀檢測及血涂片細胞形態(tài)學檢測,研究檢測結果。結果:184例受檢者中,采取全自動血細胞分析儀檢查呈現(xiàn)陽性占據37.50%,血涂片細胞形態(tài)學檢查呈現(xiàn)陽性占據28.80%。將血涂片細胞形態(tài)學檢查結果作為金標準,全自動血細胞分析儀檢查的靈敏度、特異度、陽性預測值、陰性預測值分別是92.45%、84.73%、71.01%、96.52%。結論:在血常規(guī)檢驗中采用全自動血細胞分析儀檢測及血涂片細胞形態(tài)學檢測均可獲得良好效果,需要依據受檢者的實際狀況及臨床需求合理選取檢測方法。
【關鍵詞】全自動血細胞分析儀;血涂片細胞形態(tài)學;血常規(guī)檢驗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effect and value of automatic blood cell analyzer and blood smear cell morphology in blood routine test. Methods: 184 cases of the hospital's income and blood test were investigated and analyzed. The time was from February 2016 to November 2018. All patients were tested by automatic blood cell analyzer and blood smear. Cell morphology examination, study the test results. Results: Of the 184 subjects, 37.50% were positive by automated blood cell analyzer and 28.80% by blood smear. The morphological examination results of blood smear cells were used as the gold standard. The sensitivity, specificity, positive predictive value and negative predictive value of the automatic blood cell analyzer were 92.45%, 84.73%, 71.01%, and 96.52%, respectively. Conclusion: In the blood routine test, the automatic blood cell analyzer and the blood smear cell morphology test can achieve good results. It is necessary to select the detection method according to the actual condition and clinical needs of the subject.
Key words: automatic blood cell analyzer; blood smear cell morphology; blood routine test
【中圖分類號】 R331.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2-3783(2019)02-03-034-01
血常規(guī)檢驗為臨床血常規(guī)指標檢測的常用方式,可以了解紅細胞數目、白細胞數目、血小板數目改變情況,有助于疾病的診斷及治療。血常規(guī)檢驗方式比較多,全自動血細胞分析儀檢測方法、血涂片細胞形態(tài)學檢測方法是臨床血常規(guī)檢驗中比較常用的兩種方式,各存在一定優(yōu)勢和不足[1]。本文將本醫(yī)院予以血常規(guī)檢驗的受檢者納入分析資料,探究全自動血細胞分析儀和血涂片細胞形態(tài)學實施在血常規(guī)檢驗中的效果與意義。
1 資料與方法
1.1 基礎資料
將本醫(yī)院收入及予以血常規(guī)檢驗的184例受檢者(選自2016年2月至2018年11月)歸入研究資料,男性和女性之間比例是95比89,年齡上限80歲,年齡下限21歲,其年齡均值為(48.63±2.45)歲。受檢者均接受全自動血細胞分析儀檢查及血涂片細胞形態(tài)學檢查。
納入標準:(1)受檢者自愿參加研究;(2)受檢者需要接受血常規(guī)檢驗;(3)受檢者或受檢者家屬在醫(yī)院下發(fā)的知情同意書上面予以簽字。
排除標準:(1)受檢者的配合性比較差;(2)受檢者的依從性比較差;(3)受檢者存在認知障礙;(4)受檢者存在溝通障礙;(5)受檢者存在精神疾病或精神異常。
1.2 方法
全自動血細胞分析儀檢查方法:收集受檢者3毫升到5毫升肘靜脈血作為檢測標本,采取枸櫞酸鈉實施抗凝處置,對血液標本按照800轉/分鐘的轉速實10分鐘離心處理,獲得上清液,血液標本需要于室溫下4小時之內完成檢測,采取全自動血細胞分析儀開展測定,對測定結果予以詳細記錄。
血涂片細胞形態(tài)學檢查方法:收集受檢者3毫升到5毫升肘靜脈血作為檢測標本,添加抗凝試管內,將血液標本混合均勻,予以瑞氏法染色處理,之后按照45度斜角推片制作厚薄適中的血涂片,將血涂片放在顯微鏡下觀察,了解血液標本的血小板數目、白細胞數目、紅細胞數目等,對測定結果予以詳細記錄。在檢測過程相關操作需要保證嚴格無菌,且將檢測結果和受檢者實際狀況予以比較,如果出現(xiàn)檢測結果和受檢者實際狀況不符現(xiàn)象,需要對受檢者再次收集血液樣本實行血涂片細胞形態(tài)學測定。
1.3 相關指標
分析采取全自動血細胞分析儀檢查及血涂片細胞形態(tài)學檢查的血常規(guī)檢驗結果,并將血涂片細胞形態(tài)學檢查結果作為金標準,研究采取全自動血細胞分析儀檢查血常規(guī)的靈敏度、特異度、陽性預測值、陰性預測值。
1.4 判斷標準
全自動血細胞分析儀檢查陽性判斷標準:全自動血細胞分析儀出現(xiàn)機器報警;全自動血細胞分析儀檢查陰性判斷標準:全自動血細胞分析儀未出現(xiàn)機器報警。
血涂片細胞形態(tài)學檢查陽性判斷標準:細胞大小、細胞分類、細胞形態(tài)、細胞數目等指標中任一項出現(xiàn)異常;血涂片細胞形態(tài)學檢查陰性判斷標準:細胞大小、細胞分類、細胞形態(tài)、細胞數目等指標中無一項出現(xiàn)異常。
2 結果
2.1 采取全自動血細胞分析儀檢查及血涂片細胞形態(tài)學檢查的血常規(guī)檢驗結果
184例受檢者的血常規(guī)檢驗結果中,采取全自動血細胞分析儀檢查呈現(xiàn)陽性有69例,占據百分數是37.50%(69/184),陰性有115例,占據百分數是62.50%(115/184);血涂片細胞形態(tài)學檢查呈現(xiàn)陽性有53例,占據百分數是28.80%(53/184),陰性有131例,占據百分數是71.20%(131/184)。
69例全自動血細胞分析儀檢查呈現(xiàn)陽性受檢者中,儀器提示原始細胞有3例,其中,血涂片細胞形態(tài)學檢查結果為陽性有1例,陰性有2例;儀器提示未成熟細胞有13例,其中,血涂片細胞形態(tài)學檢查結果為陽性有6例,陰性有7例;儀器提示異型淋巴細胞有10例,其中,血涂片細胞形態(tài)學檢查結果為陽性有6例,陰性有4例;儀器提示核左移有18例,其中,血涂片細胞形態(tài)學檢查結果為陽性有13例,陰性有5例;儀器提示有核紅細胞有3例,其中,血涂片細胞形態(tài)學檢查結果為陽性有2例,陰性有1例;儀器提示嗜酸性粒細胞增多有7例,其中,血涂片細胞形態(tài)學檢查結果為陽性有7例,陰性有0例;儀器提示嗜堿性粒細胞增多有2例,其中,血涂片細胞形態(tài)學檢查結果為陽性有2例,陰性有0例;儀器提示單核細胞增多有13例,其中,血涂片細胞形態(tài)學檢查結果為陽性有12例,陰性有1例。采取血涂片細胞形態(tài)學檢查呈現(xiàn)陽性共有49例,陰性共有20例。
115例全自動血細胞分析儀檢查呈現(xiàn)陰性受檢者中,血涂片細胞形態(tài)學檢查結果為未成熟細胞陽性有1例,核左移陽性有1例,異型淋巴細胞陽性有1例,有核紅細胞陽性有1例。采取血涂片細胞形態(tài)學檢查呈現(xiàn)陽性共有4例,陰性共有111例。
2.2 采取全自動血細胞分析儀檢查血常規(guī)的靈敏度、特異度、陽性預測值、陰性預測值
將血涂片細胞形態(tài)學檢查結果作為金標準,全自動血細胞分析儀檢查的靈敏度是92.45%(49/53),特異度是84.73%(111/131),陽性預測值是71.01%(49/69),陰性預測值是96.52%(111/115)。
3 討論
血常規(guī)檢驗可以對受檢標本開展血小板檢測、血紅蛋白檢測、紅細胞檢測等,得到檢測結果之后,綜合考慮受檢標本中相關細胞形態(tài)、細胞數目等為疾病的臨床診斷提供一定參考,對疾病臨床治療和預后分析存在指導意義。血常規(guī)檢驗常用方法有全自動血細胞分析儀檢查法、血涂片細胞形態(tài)學檢查法等,而且,近年來,全自動血細胞分析儀檢查法在臨床血常規(guī)檢驗中的應用更為廣泛。
全自動血細胞分析儀檢查法是依據光學相關原理、電學相關原理等檢查細胞形態(tài)及細胞數量等,判定細胞形態(tài)以及細胞性質等是否出現(xiàn)異常,比如,健康者淋巴細胞數目相對穩(wěn)定,出現(xiàn)病毒感染的時候其淋巴細胞數目明顯提高,全自動血細胞分析儀則可以將其檢出并進行反映[2-3]。全自動血細胞分析儀還可以區(qū)分出淋巴細胞、中性粒細胞、嗜酸性粒細胞、單核細胞、嗜堿性粒細胞等,將異常淋巴細胞以及巨大未成熟細胞予以檢出。全自動血細胞分析儀檢查方法相關操作比較簡便,可以重復檢查,且能夠于比較短的時間內將有關檢查操作完成,診斷準確率比較高,全自動血細胞分析儀采取儀器開展相關指標檢測,能夠規(guī)避人工失誤現(xiàn)象,具有比較高的檢驗穩(wěn)定度,適宜應用于大樣本檢測中[4-5]。然而,血細胞存在多變性以及復雜性,全自動血細胞分析儀對細胞形態(tài)的識別能力欠佳,容易出現(xiàn)一定誤診現(xiàn)象。受檢者實際狀況存在差異性,相關血液細胞形態(tài)也有可能具有不同。采取全自動血液細胞分析儀實施血常規(guī)檢驗的時候可以對多數對胎兒有較大不良印象,容易造成血氧供應不足,嚴重時可導致胎兒死亡,另外常伴有嚴重瘙癢,可造成孕婦產生食欲不佳、惡心、嘔吐等問題,不利于營養(yǎng)支持工作的開展,且會導致產婦抵抗力的降低。
目前在治療妊娠期肝內膽汁淤積癥上仍然缺乏具有針對性的特效藥物,一般采用地塞米松聯(lián)合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干預,但療效并不理想,且存在一定的毒副作用。在對妊娠期肝內膽汁淤積癥病因的研究上,目前已經較多,大多學者均認為其與產婦雌激素含量增加,引發(fā)肝內膽汁酸代寫障礙而引發(fā),在血清膽汁酸濃度較高的情況下,可造成血氧供應不足,進而容易誘發(fā)不良妊娠結局。徐英芳, 杜潔等研究表明[3],可在傳統(tǒng)藥物治療的基礎上,聯(lián)合熊去氧膽酸干預,能夠有效減少膽汁酸分泌,有助于改善肝功能。熊去氧膽酸副作用小,常用于膽結石、膽汁性肝硬化等疾病的治療,效果較好,可減少膽汁的分泌量。熊去氧膽酸具有較強的親水性,為雙羥基膽汁酸,研究表明,熊去氧膽酸在作用于人體后,可與人體肝內源性膽汁酸產生競爭作用,能夠有效起到保護患者肝臟細胞的作用,可減少膽汁的分泌。本次研究中,實驗組在三藥聯(lián)合治療后,其實驗組瘙癢評分低于對照組,代表采用該藥物,可明顯緩解患者的瘙癢癥狀,有助于提高患者住院期間的舒適性。在TBA、ALT、AST指標的對比上,其水平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P<0.05,代表該藥物有助于改善患者肝功能。另外實驗組剖宮產、胎兒窘迫、羊水糞染及圍生兒死亡發(fā)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產后出血量少于對照組,新生兒Apgar評分,分娩孕周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代表使用該藥物能夠有效改善患者的妊娠結局,有助于促進患者體內的膽汁排除,與上述研究一致,代表該方案應用價值顯著。綜上所述,在妊娠期肝內膽汁淤積癥的臨床治療中,采用地塞米松、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熊去氧膽酸三藥聯(lián)合治療方案效果明顯優(yōu)于對地塞米松、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治療方案,在臨床治療時,可在常規(guī)治療的基礎上,聯(lián)合使用熊去氧膽酸,以緩解臨床癥狀,改善妊娠結局,保障母嬰安全。另外,田輝, 雷瑩娟等研究中,采用中西醫(yī)結合的方式,從療效分級的角度,對比了熊去氧膽酸聯(lián)合抗膽?zhàn)鰷c常規(guī)西醫(yī)治療的臨床療效,有效率高達92.3%,但受病例限制,本次研究未開展有關對比研究,為此后期仍需積累病例資料,驗證中西醫(yī)聯(lián)合用藥的臨床療效,以此制定更為有效的用藥方案。
參考文獻
[1] 谷小梅. 熊去氧膽酸治療妊娠期肝內膽汁淤積癥的臨床療效及對妊娠結局的影響[J]. 中國婦幼保健, 2017, 32(23):5895-5897.
[2] 何淵. 腺苷蛋氨酸聯(lián)合熊去氧膽酸治療妊娠期肝內膽汁淤積癥的臨床療效及其對妊娠結局的影響[J]. 醫(yī)學信息, 2016, 29(15):79-80.
[3] 徐英芳, 杜潔. 熊去氧膽酸膠囊治療膽汁酸正常的妊娠期肝內膽汁淤積癥患者的療效及對妊娠結局的影響[J]. 中國婦幼保健, 2017, 32(8):1646-1648.
[4] 田輝, 雷瑩娟, 葛靜. 熊去氧膽酸聯(lián)合抗膽?zhàn)鰷委熑焉锲诟蝺饶懼俜e癥的臨床療效及對妊娠結局的影響[J]. 中醫(yī)藥導報, 2016(5):86-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