翟思羽
【摘要】從最初的落后到現(xiàn)在的發(fā)展中的大國家,可見在現(xiàn)代工業(yè)化中,產品的樣式、產品的規(guī)模都在不知不覺中變化著,吸引著我們的眼球。作為消費者的我們當然知道我們最關心的便是產品質量,但是近些年來卻發(fā)現(xiàn)產品質量問題越來越多,涉及到產品質量糾紛的案件愈演愈烈。既影響消費者的自身利益,也影響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秩序的正常進行。
【關鍵詞】產品責任;產品缺陷;精神損害賠償;懲罰性賠償
社會的發(fā)展以及科學技術的神速進步讓生活中產品的供給也不斷的擴大著范圍。目前,產品的數(shù)量讓我們眼花繚亂,產品的形式更是五花八門。而就在此時,與產品質量有關的糾紛案件也都展露頭角。好比說:2008年的“三鹿奶粉事件”以及2014年的“福喜過期肉事件”。這些與產品質量有關的產品責任法律問題給消費者不僅帶來了經濟損失,更慘的要數(shù)人身傷害了。這些種種問題不僅讓廣大消費者更加關注產品質量,也更加關注產品責任的法律問題,甚至更加沖擊了我國市場LiE常的競爭秩序。
從1949年的新中國成立到改革開放之初再到現(xiàn)在的工業(yè)化發(fā)展,我國的市場經濟可謂是突飛猛進。以至于隨著經濟的進步,產品的式樣也琳瑯滿目,也帶動了產品交易的空前發(fā)展?;诖水a品質量糾紛案件的法律問題也逐漸多了起來。因此,很有必要對產品責任制度法律問題在立法中做出嚴格規(guī)定。
《產品質量法》于1993年9月1日起開始正式實施,并且第一次明確提到了產品責任的法律問題。讓那些產品質量糾紛案件有法可依。當然一部法律的規(guī)定并不夠,在同年10月31日也開始實施《消費者權益保護法》,雖然該法是用來保護消費者權益的,但同時也對產品責任問題做出了法律規(guī)定。2008年我國出現(xiàn)了“三鹿毒奶粉”的事件,這個事件驚動了全國人民,因而讓國家更加重視產品的質量問題。因此在2009年《食品安全法》加深了對產品質量問題的研究,對食品安全領域的法律規(guī)定更加慎重,更加嚴格。而在這之后《侵權責任法》也把產品責任的問題收入其中,并且作為一個獨立的章節(jié)。
我國這么多的法律文件中,并沒有對產品的概念做出明確的規(guī)定。倒是在《產品質量法》中制定了一些關于產品概念的規(guī)定。
一、產品的內涵
有了產品才進而有了產品責任。因此在研究產品責任制度之前一定要先了解產品的內涵?!懂a品質量法》中規(guī)定:第一產品是必須經過加工、制作;第二是用于銷售。這個定義或許還有些籠統(tǒng),但是我們還是要先了解什么才是產品中的加工、制作呢?國家質監(jiān)局對此有明確規(guī)定。什么又是用于銷售呢?法律規(guī)定中并沒有明確規(guī)定?;蛟S可以用貨幣來進行買賣的交易都是用于銷售呢?或許以銷售為目的而賣出的物品也是用于銷售呢?可以看到法律對產品的界定是很模糊的,也是很不具體的。因此我們不能一概而論。我還認為法律可以把那些不是產品的一一列舉出來,這樣對產品的界定會更加清晰,更加直觀。
二、產品范圍的界定
唯一一個對產品概念做出規(guī)定的《產品質量法》中提到:構成產品要具備兩個條件。首先必須是經過加工、制作的產品。就好比說:我們喝的奶粉。而一些天然物品,比如天然氣以及農作物所需要的初級農產品卻不屬于產品責任法律問題中的產品。其次便是用于銷售,而現(xiàn)在的立法中也將產品的范圍擴大了一些。好比建筑工程中所用到的建筑材料等都屬于產品。而在后來的《消費者權益保護法》中也對產品的范圍進行了特殊化。例如直接購買的,用于農業(yè)生產的農具、農機、化肥、種子等一些用于生產的物品。這些都屬于產品責任中的產品?;蛟S大家對農產品中的種子有疑問,法律中并沒有把種子納入產品的范圍,而是結合司法實踐把種子默認為了產品責任中的產品。
可見產品的范圍的界定在法律上并沒有明確的規(guī)定,因此我們要結合司法實踐在具體法律問題中,具體分析。
在此情況下,不僅要保護好廣大消費者,也要使產品質量糾紛案件更容易解決,更要從源頭上去杜絕產品質量問題的出現(xiàn)。從而更加進一步的推動市場秩序的運轉。因而本文將會深入剖析產品責任法律問題,并解決產品責任規(guī)則中的法律沖突問題。我將在了解產品責任法律問題的基礎上,借鑒國外的優(yōu)秀制度并結合我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讓我國的產品責任制度更加完善。
目前,我國并沒有完善、明確的產品責任制度。各個規(guī)范之間雖然構成了產品責任法的框架,但是其內部法卻規(guī)定不一。從而造成在司法實踐中,各個法官在司法運用選擇時面臨困境。與國外發(fā)達國家相比,我國的產品責任制度尚處在嬰幼兒狀態(tài),因此我們更要借鑒國外以及自身的司法實踐來制定出獨立的產品責任制度。
產品責任制度是為了保護市場秩序的正?;约敖洕目焖侔l(fā)展。我們也知道法律所追求的是效益與公平。而目前我國的產品責任法并不完善,而對實現(xiàn)效益與公平有一定的難度。產品責任調整的是生產者、銷售者和消費者之間的關系,消費者合法權益的被保護和產品經濟效益的提高,兩者是相輔相成的。近而要完善產品責任法律制度,從而達到生產者、銷售者與消費者之間的利益均衡。
總之,我國產品責任制度的深入研究與發(fā)展在健全立法體制中是一項長期且艱巨的任務,需要我們理論結合實際,共同努力,共同總結,并在適當?shù)臅r候要引進國外經典判例以及規(guī)范,從而建立起完善的具有中國特色的產品責任法律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