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明明
醫(yī)生手記
今天出門診,我一連看了三個藥物性肝炎患者。
第一個是28歲女性,因覺得自己有點胖,便按廣告買了一種名叫“奧斯利他”的減肥藥,吃了1個月。5天前,她出現惡心、嘔吐、食欲下降等癥狀,化驗發(fā)現,血清轉氨酶等肝功能指標顯著異常。
第二個還是女性,42歲,因嫌自己長了不少白發(fā),便去看了位老中醫(yī),連續(xù)服了3個月的湯藥。半個月前,她出現惡心、嘔吐等消化道癥狀,在當地醫(yī)院就診,發(fā)現肝功能顯著異常。我查詢患者服用的中藥方后發(fā)現,每方都有何首烏。
第三個是54歲男性,7天前因牙痛自行到藥店買了撲熱息痛服用,服藥后牙痛未緩解,便加大劑量服用。3天前,他出現惡心、嘔吐、食欲下降等癥狀,化驗發(fā)現,血清轉氨酶比正常值高5倍左右。
一天見到這么多藥物性肝炎,有很多話不得不說。
“妖孽”的減肥藥
減肥藥“奧利司他”2000年在我國上市。其主要作用機制是,與脂肪形成無活性中間體,通過對消化道的多種脂肪酶產生可逆性抑制,使膳食脂肪吸收減少約1/3,逐漸消耗機體儲存的脂肪,達到減輕體重的目的。但在實際使用過程中,很多人出現了肝損害。2010年5月,美國食品藥品管理局(FDA)對奧利司他的肝損害數據進行了全面評估,確認1999年至2009年8月間因使用奧利司他而發(fā)生嚴重肝損害的病例有13例,其中2例因肝衰竭死亡,3例需要進行肝移植。盡管奧利司他與肝損害的關聯性尚不明確,但考慮到其嚴重性,我國相關部門于2010年9月對奧利司他的生產企業(yè)提出了要求:需在藥品說明書中增加可能出現肝損害不良事件的警示。
減肥主要靠合理飲食和科學運動,使用奧利司他的消費者,務必謹慎、再謹慎。
何首烏的“魔影”
何首烏是傳統(tǒng)中藥,在400多年前的《本草綱目》中就有記載,謂之能“烏人發(fā)”。按中醫(yī)理論,何首烏味苦甘澀,性微溫,歸肝腎經,可補益精血、解毒、截瘧、潤腸通便。何首烏分為生何首烏和制何首烏,在我國民間使用廣泛,認同度較高,但盲目使用出現問題者也不在少數,其中最常見的是肝毒性。現代醫(yī)學揭示,何首烏含蒽醌類衍生物,其中的大黃素、大黃酚和大黃酸是重要的肝毒性物質。
何首烏的肝毒性是明確的。因此,慢性肝病患者切不可盲目服用何首烏或含何首烏的保健品。即使是健康人,服用時間也不宜過長,生何首烏每日用量不可超過1.5克,制何首烏每日用量不可超過3克。
“暗藏”的解熱鎮(zhèn)痛藥
很多解熱鎮(zhèn)痛藥具有肝毒性,以對乙酰氨基酚(商品名為撲熱息痛)最為常見,很多“感冒藥”的復方制劑(如“感康”“泰諾”“感冒靈”等)中都含有對乙酰氨基酚。對乙酰氨基酚引起肝細胞毒性,主要是由于藥物在生物轉化過程中產生毒性較大的自由基代謝產物所致。超劑量服用,在服藥期間飲酒,都會增加肝損害的風險。
如何防范解熱鎮(zhèn)痛藥引起的肝毒性?最重要的是要看清復方制劑的配方,不要重復用藥,用藥時間不可過長,服藥期間要多飲水,不要飲酒。
專家提醒:有些藥物的肝毒性有時是無法預料的,其毒性與劑量無關,與個人的特異體質有關。怎么辦?正是應了這樣一句話:是藥三分毒,能不吃藥就盡量不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