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敏
摘要:《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課程標準(2017年版)》,融入思想政治學科新課程改革精神,凸顯了新時代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課的新思路、新理念、新教法。以德育教化為基礎,以培育思想政治學科核心素養(yǎng)為目標,以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主線,對高中思想政治課進行新的探索,推動基礎教育思想政治課課程改革和德育工作新發(fā)展。
關鍵詞:高中思想政治課? ?新課程標準? ?學科核心素養(yǎng)
2004年實驗版的《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課程標準》是思想政治學科新課程改革的初步探索與實踐,隨著經濟、政治、文化等方面發(fā)生的深刻變革,新時代中國社會主要矛盾變化了,新時代的中國教育要培育社會主義合格的建設者和接班人,要提高全體國民素質和人才培育質量,加之,高考文理不分科等高考改革舉措逐漸推行,實驗版的課程標準有一些不相適應之處亟待解決。教育部2013年就對普通高中的課程進行修訂工作,高中思想政治學科的教材更是隨著時代的發(fā)展和課程內容的更新,進行了數次修訂?!镀胀ǜ咧兴枷胝握n程標準(2017年版)》(以下簡稱2017版課標),就是在新時代背景下,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和教育思想,承載基礎課程理念,綜合思想政治教育現(xiàn)實,貼近教育教學實際,構建的具有中國特色的思想政治課程標準。2017版課標與實驗版的課程標準相比,順應了新時代中國發(fā)展的實際,強化了國家對培育人才的要求,貼近高考改革的新形勢,更彰顯了新時代思想政治課程的新特色。
一、課程名稱設置:緊貼新時代內涵
高中思想政治課程的教材是教學的基本素材,教師的課堂教學和組織相關的社會實踐活動都要以教材為依據。教材是課程標準的重要載體和具體體現(xiàn),教材中的教學內容、選取的素材案例、運用的編寫體例等,都體現(xiàn)著課程標準的要求和基本精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了入新時代,2017版課程標準要求高中思想政治課遵循以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主線,設計課程的整體框架,從我國社會發(fā)展的歷史方位、從黨和國家事業(yè)發(fā)展大局著眼,思想政治課程貫徹“因事而化、因時而進、因勢而新”的原則要求,融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思想內涵、基本方略、核心要義等重要內容進教材。
具體而言,高中思想政治課遵循普通高級中學課程的模塊層次的組織形態(tài),必修課程模塊依舊設置四個,但是將三個圍繞“經濟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的生活主題設置的必修課程,和以馬克思主義哲學常識為主要內容的課程,調整為以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主線,依循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歷史進程,概述為何開創(chuàng)和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的今天又該如何堅持和發(fā)展。此外,在2017版課標中將必修課的教材名稱更新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與社會”、“政治與法治”、“哲學與文化”。2017版課標對教材名稱進行了更新,在設置課程具體內容時,緊貼新時代的內涵,體現(xiàn)了2017年版新課程標準中對高中思想政治課程結構的完善和重新架構,將必修課程獨立的經濟、政治、文化、哲學主題改為以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主線,綜合高中思想政治課程內容的學科邏輯和生活邏輯,轉變?yōu)榕c新時代社會發(fā)展主題相契合,圍繞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在教材內容中明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科學社會主義理論邏輯與中國社會發(fā)展歷史邏輯的辯證統(tǒng)一,融合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思想,既立足于新時代學生多樣化的學習興趣和高考改革后考評學生升學的需要,又關注學生的學科核心素養(yǎng)培育與發(fā)展,滿足高校自主招生以及學生個性化發(fā)展的要求。
二、課程理念設計:呈現(xiàn)學科價值定位
課程理念是課程的核心,是指導課程建設的靈魂,教學設計、課程實施、教學評價、教學反思等,都要受到課程理念的支配。2004年頒布的《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課程標準(實驗)》確立高中思想政治課程的基本理念為:“堅持馬克思主義基本觀點教育與把握時代特征相統(tǒng)一”、“加強思想政治方向的一道與注重學生成長特點相結合”、“構建以生活為基礎、以學科知識為支撐的課程模塊”、“確定課程實施的實踐性和開放性”、“建立促進發(fā)展的課程評價機制”。而最新頒布的《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課程標準(2017年版)》結合以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根本目的,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任務的課程性質,更新了2004年實驗稿的五條思想政治課程理念,重新確立了四條新的課程理念。
(一)堅持正確的思想政治方向
思想政治課是以馬克思主義基本觀點教育為核心的社會主義公民素質教育課程,不同于一般的文化知識課程,所傳授給學生的是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論,寓德育于各項教學環(huán)節(jié)之中,從根本上說,也是一門德育性質的課程,必須堅持正確的思想政治方向,幫助受教育者成為具備良好政治、思想、道德素養(yǎng)的合格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堅持正確的思想政治方向”與實驗稿的課程理念相比,把“注重學生成長特點”相剝離開來了,所體現(xiàn)的是思想政治課程對學生的多樣化的思想活動,不僅僅是“加強思想政治方向的引導”,也不單單要處理思想政治課程理論灌輸與學生成長特點的關系。這二者都是堅持正確的思想政治方向的迫切要求,在實際的思想政治課堂教學中必須認識到二者的重要性。“堅持正確的思想政治方向”是課程性質的要求,也是課程理念首要遵循的原則?!凹訌娝枷胝畏较虻囊龑А? 強調的是通過思想政治課程的理論灌輸,旗幟鮮明地提供給受教育者正確的價值標準和政治方向,理念突出的是“灌輸”的內容是確定正確的結論和觀點。而“堅持正確的思想政治方向”則是結合新時代我國社會發(fā)展的實際對“加強思想政治方向的引導”理念的繼承和完善。
我國改革開放已經40年,思想政治課的改革發(fā)展也經歷了幾次大調整,日益完善,面對我國新時代背景下社會變革和實踐創(chuàng)新中的新問題、新挑戰(zhàn)、新機遇,思想政治學科必須堅持正確的思想政治方向,要用國情的眼光、辯證的眼光、歷史的眼光、國際全球觀大局的眼光,引領學生通過觀察發(fā)現(xiàn)、分析思考、辯證論述、反復踐行,將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入腦入心,真懂真學真信真用馬克思主義。
(二)構建以培育思想政治學科核心素養(yǎng)為主導的活動型學科課程
新頒布的思想政治課程理念力求構建學科邏輯與實踐邏輯、理論知識與生活關切相契合的活動型學科課程,是對“構建以生活為基礎、以學科知識為支撐的課程模塊”和“確定課程實施的實踐性和開放性”的凝練。思想政治教育不是生搬硬套的說教,講述的不是假、大、空的虛話,而是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任務的道德教育,要教授的是馬克思主義正確的價值觀點和立場,教給學生的是真實運用于實踐的方法論。新理念下,思想政治課不再是單純的課堂灌輸和理論教授,而是活動型課程,鼓勵教師采用多元的組織形式進行授課,倡導學科內容采取思維活動和社會實踐活動等方式呈現(xiàn),力求通過一系列的活動及其結構化設計,將“課程”與“活動”相互融合,實現(xiàn)“課程內容活動化”、“活動內容課程化”,讓思想政治課程用生動活潑的方式呈現(xiàn)給學生,改變思想政治課在學生心中的“壞印象”,真正使得思想政治課成為對學生進行道德教育,素質培育的實踐樂園。
(三)尊重學生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改進教學方式
常言道:“教學有法,教無定法,貴在得法”,“尊重學生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就是得法。教學方式的選擇首要依據的就是教學對象,教師的教,是為了學生更好地學,教師對思想政治課教學方法的選擇要尊重學生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從知、情、信、意、行等維度來考慮高中學生的年齡特征、心理和生理特點、知識水平。此外,課程實施中改進教學方式,要充分利用現(xiàn)代化信息技術,拓展教育資源和教育空間,抓住課堂的生成性問題,延展學生思維;要創(chuàng)新議題教學法的引入、引導,使課堂教學在開放、互動的民主氛圍中,讓學生敢言其實,澄清價值觀;要通過問題情景的創(chuàng)設,發(fā)掘學生問題意識,熏陶和感染學生學習,培育學生的批判性思維;要鼓勵學生合作學習、自主探究,促進學生學習上互幫互助,增進班級的集體意識與合作精神,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精神,提高學生學習能力和動手實踐的本領。
(四)建立促進學生思想政治學科核心素養(yǎng)發(fā)展的評價機制
受中國古代一千多年來“科舉取士”考試評價制度的影響,以及教學評價研究滯后,課程評價指標物化等因素的桎梏,思想政治課的課程評價出現(xiàn)以下誤區(qū),主要表現(xiàn)在:評價功能過分注重甄別與選撥,忽視了評價的發(fā)展性和全面性原則,疏忽了學生在各個學習階段的進步狀況和努力程度;評價方式主要是量化評價,依靠紙筆測試,按分數高低評價學生的發(fā)展狀況,缺乏質性的評價體系,沒有看到學生的成長變化;評價內容側重課本內容的考核和知識點的運用,“為智是舉”,忽略了學生能力目標和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目標的評價,導致出現(xiàn)“高分低能”、“書呆子”現(xiàn)象;評價主體以教師評價學生為主,學生淪為被動的評價對象,學生懼怕考試,害怕教師。
思想政治課對學生學業(yè)的評價,是根據一定的標準對學生的學習結果進行考核和價值評判,也是思想政治教師判斷學生經過課程學習是否達到課程目標,完成教學任務和教學目標的依據。2017版課標,創(chuàng)新了評價學業(yè)的質量標準,以學生完成本課程的學習任務為基礎,以學科核心素養(yǎng)為中心,對學生的關鍵性表現(xiàn)進行學業(yè)質量評判,要求思想政治課程評價要緊緊圍繞思想政治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形成與發(fā)展,建立激勵學生不斷進步的發(fā)展性評價機制。要注重學生的學習和社會實踐活動是行為表現(xiàn),采用多種評價方式,綜合評價學生的理論思維能力、政治認同度、價值判斷力、法治素養(yǎng)和社會參與能力等,全面反映學生思想政治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發(fā)展狀況。
三、課程目標的設計:凸顯學科核心素養(yǎng)
課程改革的出發(fā)點是課程的培養(yǎng)目標,課程目標承載著一定的課程價值,是國家教育目的在思想政治學科課程中的具體表現(xiàn),也是編制課程、實施課程、評價課程的指南和依據。思想政治課程的培養(yǎng)目標指向的對象是學生,所體現(xiàn)的是學生通過課程的學習應該達到的要求。2017版課標,將政治認同、科學精神、法治意識、公共參與歸納為思想政治學科核心素養(yǎng),這不僅是課程目標設計對培養(yǎng)對象的要求,也不單純是學科德育性質的集中體現(xiàn),而是黨的教育方針的細化和具體體現(xiàn),更是國家培育社會主義優(yōu)秀的建設者和接班人所應該具備的素質。
課程目標設計,凸顯學科核心素養(yǎng),明確了學生通過課程學習應達到的正確價值觀念、必備品德、社會能力。具體體現(xiàn)在:第一,改變從三維目標規(guī)定具體課程內容要達到的目標,用四個層面的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培育要求代替三維目標。在課程目標中明確提出:“通過思想政治課程學習,學生能夠具有思想政治學科核心素養(yǎng)。”綜合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目標,圍繞教材內容,對具有政治認同、科學精神、法治意識、公共參與素養(yǎng)的學生課程目標提出要求,如“認同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歷史的必然、理解法治是先進的國家治理方式、用馬克思主義世界觀和方法論分析和解決問題、有序地參與公共事務,勇?lián)鐣熑巍?。第二,倡議“構建以培育思想政治學科核心素養(yǎng)為主導的活動型學科課程”的基本理念。力求構建學科邏輯與實踐邏輯、理論知識與生活關切相契合的活動型學科課程,凝練“構建以生活為基礎、以學科知識為支撐的課程模塊”和“確定課程實施的實踐性和開放性”的理念。高中思想政治課不是生搬硬套的說教,講述的不是假、大、空的虛話,而是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任務的道德教育,要教授的是馬克思主義正確的價值觀點和立場,學生通過學習掌握的是真實運用于實踐的方法論。第三,將學科核心素養(yǎng)納入學業(yè)水平考試命題建議。將四個方面的思想政治學科核心素養(yǎng)進行四個層次的劃分,在學業(yè)水平的考試命題中,把核心素養(yǎng)水平的關鍵行為表現(xiàn)指標作為考評學生的參考條件,兼顧紙筆測驗,構建符合學科核心素養(yǎng)要素,可紙筆測試的指標體系。綜上可知,2017版課標,在課程目標的設計上對思想政治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凸顯,貫穿了高中思想政治課程的各個方面,既貼近高中思想政治課程新理念,又綜合三維目標的實際,將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培育納入課程學習,倡議活動型學科課程,倡導議題式教學方式,將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培育落實在學生的理論觀點教育與實踐活動有機結合之中,還創(chuàng)新研制思想政治學科學業(yè)質量水平,以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關鍵行為表現(xiàn)、學科任務、評價情境和學科內容為基本維度,考核學生思想政治核心素養(yǎng)的真實發(fā)展狀況。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課程標準(2017年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作者單位:江西科技師范大學? 馬克思主義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