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敏哲
摘要:魏晉的風度表現在這一時期的人物上,有名士,也有英雄,他們在社會上生存,魏晉風度初見雛形。他們在自然中尋覓,在尋覓中發(fā)展,成就了他們的人生哲學。與他們美好的相貌相結合,魏晉風度橫空出世,被后人敬仰,尊崇。這一現象引發(fā)了筆者的思考:時至今日仍能讓人敬仰艷羨魏晉風度有何美學特征呢?
關鍵詞:魏晉風度;名士;天人合一;美智
1 引言
“魏晉風度”的概念,已經成為學者專家的廣泛用語,成為人們耳熟能詳的文學術語。這一概念在近代因魯迅先生的演講《魏晉風度及文章與藥與酒的關系》而被人們廣泛接受,成為對魏晉時期人物的性情、風神以及文章特點的凝練概括?!妒勒f新語》就是魏晉風度的形象記錄。魏晉名士在我們腦中的印象往往被寬袍綽袖,玉簪木屐所充斥,不乏明月為身,流水做姿的風氣,其中他們的處世哲學更應該為我們所探討。筆者認為魏晉風度有以下三個特征:名士壓抑的英雄情結,崇尚自然的天人合一,愛美清談的舉止行為。這就是對魏晉風度的解釋。
2 名士壓抑的英雄情結
顧名思義,魏晉風度講述的是魏晉時期士階層的價值判斷、處世態(tài)度等。具體來看:“風”,字面上是態(tài)度姿態(tài)之意;“度”,指的是人的氣質或姿態(tài),;風度,是指一個人既保存著形態(tài)美又在心靈上有所追求??沼衅つ一騼H僅有所學識的人,是不能代表魏晉時期的風度的。既注重形式,又注重內涵,就是對魏晉風度的最好闡釋,恰好魏晉的一批名士就符合這一時代特征。
重儀容,尚清談,逐自然,這就是對魏晉名士的概括,評判一個人的標準從功業(yè)、守節(jié)變成了儀表、才華。與在此之前的英雄不同,名士放浪形骸,超然物外,玉樹臨風;英雄俠肝義膽,勇冠三軍。前者有的是名士的風骨,后者有的是英雄的本色。當然,也有二者兼而有之的一點,比如諸葛亮,三國演義對諸葛亮的描寫是:“身長八尺,面如冠玉,頭戴綸巾,身披鶴氅,羽扇綸巾,清秀儒雅,飄飄然有神仙之概。”[1]符合名士風范,但是不同于名士的是,諸葛亮終是被劉備請出了茅廬,逃不過塵世的喧囂,在滾滾紅塵中指點江山。魏晉名士更多的是知與行的不相符,心中一腔報國熱血,未必能化作碧濤。魏晉名士的時代,是各大勢力相互抗衡的時代,名士們身在其中,左右為難,不敢與之對抗,就把情懷寄托在山水之間。嵇康就是一個不錯的例子。劉義慶曾說:“嵇康身長七尺八寸,風姿特秀?!盵2]風采已在,是名士的第一步。司馬昭也想籠絡嵇康為官,但嵇康傾向于皇室,對司馬昭拒絕合作,由此遭到嫉恨。鐘會也想結交嵇康,也遭到冷遇,結下仇隙。呂安被誣陷不孝,嵇康出面辯護,鐘會借此向司馬昭進言除掉了嵇康。當時三千太學生請愿赦免嵇康,以嵇康為師,司馬昭不許。行刑前,嵇康彈奏《廣陵散》,從容赴死。他內心有的是英雄情結,苦于政治的高壓,面對司馬家族的疑神疑鬼,面對司馬家族謀權篡位的狼子野心,傾向皇室是嵇康的政治判斷,不愿與司馬昭合作是他的政治選擇。有心無力應該是嵇康一生最真實的寫照,把自身所有抱負投于打鐵之中,閑來一嘯,尋找內心最純凈的世界。而這一切都是他潔身自好的最好表現。這應該就是最好的魏晉風度了。
3 崇尚自然的天人合一
此處“天人合一”區(qū)別于董仲舒提出的加強專制的“天人合一”。一說是儒家提倡入世,另一則是道家,道法自然。文化流派的不同,很大程度上決定了思想的不同。魏晉的風流是唯美的,是朦朧的。自然則是最美的,當然符合魏晉的風度。自然在西方衍生出自然科學,在中國衍生的則是美學藝術。西方達爾文對自然進行探究,實踐在自然之中,最后成就了進化論;與之相較,竹林七賢的名號也是源于自然,是人與自然的有機結合。在與自然的相處中,才有了《歸去來兮辭》、《飲酒》等詩歌。
魏晉時,“自然”用在人身上,真的很多見了。其中一個最典型的例子,就是玉。衛(wèi)玠的名字就是如此,玠者,圭也。用在古時諸侯的祭祀上。衛(wèi)玠人如其名,人稱璧人。遷居建安時,引來圍觀,衛(wèi)玠身體本就虛弱,最終形成重病。成語“看殺衛(wèi)玠”就是這么來的。王武子談衛(wèi)玠:“珠玉在側,覺我形穢?!盵3]意思是和衛(wèi)玠在一起,讓“我”自慚形穢。以玉喻人并非一例。嵇康、潘安皆是如此?!妒勒f新語》寫潘安道:“潘安仁,夏侯湛并有美容,喜同行時人謂之‘連壁”[4],不難看出,玉石使用十分頻繁?!芭爸病北挥脕碜YR人家生兒子?!拌啊笔侵笍目v向分成兩半的玉器,形似半個圭?!芭爸病奔耐辛藢笠淮缬褚粯拥母哔F品質的期待。
那么為什么魏晉時期,玉成為一種風尚呢?玉,白暇又高潔。這就是魏晉時名士的價值追求。一則如圭如壁一樣清秀,二則如切如磋一樣高貴。不與世俗合污,不隨風搖擺,連婚姻都講求門當戶對,這就是魏晉所講求的門戶制度。
除了高潔,魏晉名士們還講求一種孤高。堅持自己的節(jié)操和品行。松就是最好的寫照?!墩撜Z·子罕》:“歲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松竹梅至今都被看做操守的象征。山濤談嵇康平時如“孤松之獨立”,其他人也說嵇康“肅肅如松下風”[5]。這樣的嵇康徐徐走來,瀟灑自由,活得漂亮,灑脫。
自然的物象已經不是魏晉時的審美對象,更多是一種價值追求。阮籍有詩云:“孤鴻號外野,翔鳥鳴北林”[6],自己心中悲苦,郁結于心又不直言,運用的是自然。陶淵明號五柳先生,五柳不僅只是他門前的五棵柳樹,更是他對自然的推崇和熱愛。在廣闊的天地之中追求人生的自由,是魏晉名士放縱灑脫的真正意蘊。這一切都是受到老莊的影響,談玄論道也正是他們的表現。
4 美與智
魏晉不乏美男子。如潘安仁,潘安被稱作花縣令,一說因為他在河陽種遍桃花,二說與花比美。雖然對于潘安相貌描寫并不多,潘安年少時挾著彈弓走洛陽道,婦女們看到他,手牽手將他環(huán)繞,而且擲給他新鮮的瓜果,潘安滿載而歸。據說洛陽紙貴的主人公左思也進行效仿,最后無人知曉,失意而歸。何晏更不必說,號稱傅粉何郎。他膚白貌美,十分細膩。因此魏明帝以為他涂抹了厚厚的一層白粉。夏天時,魏明帝召他來喝熱湯,何晏喝完熱湯以后,用袖子擦了擦臉上的汗珠,不僅沒有掉粉,而且白里透紅。這樣好看的皮囊,外表儀容美觀清爽,但卻色厲內荏。不如衛(wèi)玠、樂廣、阮籍等人,做到了美與智的統一。清談,就是魏晉的一個文人現象,對于動和靜、有與無進行深刻的探究,反復辯論。
衛(wèi)玠和樂廣,都是清談的大家,二者也有一段淵源。衛(wèi)玠曾經問樂廣夢是什么。樂廣說:“夢源于想?!毙l(wèi)玠說:“那些從來沒有見過的、接觸過的東西,我們卻夢到了,怎么會是想的結果呢!”衛(wèi)玠怎么都想不明白,因此積郁成疾,樂廣聽說了,馬上乘車去衛(wèi)玠家為他解說,這才轉危為安。[7]二人都如圭如壁,談玄論玄,這就是他們的美與智。除二人之外,阮籍也是如此。
阮籍和嵇康一樣,不喜歡在宦海之中沉浮,喜好飲酒。與此同時,他也有一副好皮囊。因為喜好飲酒,加上“羸病若此”,阮籍身上擁有的是一種病態(tài)美,符合魏晉時期的審美。作為竹林七賢的阮籍,不僅談玄,文學上也有很深的造詣。他是建安以來,首個全力創(chuàng)作五言詩的人,這對后世產生了深遠持久的影響,包括《紅樓夢》。曹雪芹在賈寶玉身上,賦予了阮籍的影子。阮籍的詩歌具有濃厚的玄學色彩,表現為對現實世界的失望,感嘆生命無常,贊同老莊“達”的思想,認為達的根本方式是“齊物”。
智的表現,并不只在談玄,還有處世風格。阮籍為了躲避司馬昭的拉攏,醉在酒缸里。每天喝的酩酊大醉不省人事,長達六十天之久。奉命的人稟告司馬昭,司馬昭只好作罷。名士們?yōu)榱说挚顾鶒褐?,沒有激烈的言辭和明顯的抵抗,他們的化解之道輕柔又剛強,守住了自身的操守,也保留了心中的純潔世界。
這背后是他們的生存之道,也是他們的處世哲學,也是他們的風骨。在各大政治勢力中周旋,時而孤高,時而順從,在生之時孤高,在死亡的脅迫下屈從。這不是沒有骨氣,面對權力,明哲保身是一種智慧。在最大程度上保證了自己的生命和姿態(tài)。
5 結語
總的來說,魏晉是一個唯美朦朧的時代。變的是東漢的粗獷,不變的是愛國的豪情。將豪情愛國隱晦地表達在自然中,病態(tài)卻又自然。清談的發(fā)展為后世三教合歸儒起到了潛移默化的影響,也對如今人們向往自然,愛護自然,回歸自然作出解釋。值得深思的是其中的審美觀,取其精華的那一分愛國,予以剔除的應該是對于男子膚白貌美的過分追求。如今在日韓文化的影響下,更好地研究魏晉風度,為國家的文化自信找出一條道路。
參考文獻:
[1]羅貫中.三國演義[M].北京:北京作家出版社.1957,303
[2]唐房玄齡等.晉書(第四冊)[M].北京:中央書.1982,1369.
[3]劉義慶.世說新語[M].西安:三秦出版社.2016.8(2017.2重印,229.
[4]劉義慶.世說新語[M].西安:三秦出版社.2016.8(2017.2重印,227.
[5]劉義慶.世說新語[M].西安:三秦出版社.2016.8(2017.2重印,225.
[6]北京大學中文系語文教育研究所.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選修中國古代詩歌散文欣賞[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課程教材研究所.2016,18.
[7]易中天.魏晉風度[M].杭州:浙江文藝出版社,2015,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