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馳
摘要:近年來,P2P網絡借貸模式在國內興起并得到迅速發(fā)展,滿足了中小企業(yè)的發(fā)展需要,打破了商業(yè)銀行長期壟斷的局面。但同時由于法律缺位、監(jiān)管不到位以及平臺自身的管理風險等,P2P網絡借貸出現了一系列如“跑路”、“圈錢”、“詐騙”等問題,嚴重影響了P2P行業(yè)的健康有序發(fā)展。本文首先介紹P2P網絡借貸的內涵及特點,并指出其存在的風險,最后針對上述風險提出相關建議。
關鍵詞:P2P;網絡借貸;風險;建議
1 引言
P2P網絡借貸平臺是一種新型互聯網借貸平臺,借款人和貸款人以這一平臺作為信息中介,進行借款和融資。隨著中國經濟的發(fā)展,人們的投資需求日益提升,傳統(tǒng)的商業(yè)銀行借貸難以滿足中小型企業(yè)和大量中低收入群體的借貸需求,P2P網絡借貸應運而生。2007年6月,我國首家P2P企業(yè)“拍拍貸”在上海成立,之后P2P網絡借貸在國內迅速發(fā)展。但隨之而來風險和問題也逐漸暴露出來,如尚缺乏明確的國內行業(yè)規(guī)范、征信系統(tǒng)缺失等,P2P網貸平臺的健康有序發(fā)展仍任重道遠。
2 P2P網絡借貸平臺的內涵及特點
2.1 內涵
P2P網絡借貸就是個人對個人的網絡借款,P2P網貸平臺通過將民間閑散的小額資金聚集起來,向有資金需求的人群發(fā)布信息,撮合雙方完成借貸,其實質就是一種民間小額借貸。P2P平臺的運作模式有多種,如以拍拍貸為例的信息中介模式,網站不參與借款交易,僅充當交易平臺。還有以宜信為代表的債權轉讓模式,網站首先以自有資金出借,之后再把債權轉讓給投資人。
2.2 特點
市場準入門檻低,交易成本低。P2P網貸平臺與傳統(tǒng)銀行相比,對于用戶信貸的審核和抵押的要求較低。其線上操作避免了大量的人工交易的成本,同時簡化了繁瑣的手續(xù),節(jié)省了時間和空間,使交易流程更加便捷。
客戶群體以低收入人群為主。P2P網貸平臺面向的更多是中小型企業(yè)及低收入民眾,他們通常難以達到銀行的貸款要求,而P2P網貸平臺的門檻則相對較低,很少要求提供抵押。
風險分散。P2P網絡借貸平臺的出借人可以將資金分散給多個借款人對象或者借款項目,使風險得到了最大程度上的分散。正如雞蛋不能放在一個籃子里的投資策略一樣,P2P是一種多對多的關系,資金提供者可以將資金分散,同時借款人也有著無數的資金提供方可以選擇。
借貸利率市場化。傳統(tǒng)銀行受國家的限制,其借款利率只能在基準借貸利率上下浮動,因此無法快速準確的反映市場需求,從而影響國家進行調控。但是P2P平臺受眾廣泛,其利率商定自主性強,可以更加直接快捷的反映市場需求的變化[1]。
3 P2P網絡借貸平臺的風險
3.1 外部風險
第一,法律體系不完善。P2P網絡借貸在我國是新生兒,而新的法律設立往往需要歷經復雜的程序,這也就造成我國法律在監(jiān)管P2P平臺時出現了短板的現象,無法跟上新生事物的步伐。目前P2P網絡借貸最主要的法律風險是其基本只受民法限制,而民法相對于刑法、行政法這種公法來說,對于法律主體的管制和約束力、制度規(guī)范執(zhí)行力較弱,難以覆蓋P2P平臺所存在的風險。由于我國完善的法律系統(tǒng)的缺失,再加上行業(yè)自律體系不完善,導致大量的平臺跑路、倒閉現象層出不窮,并且使投資者利益得不到有效的保護,這也就迫切的要求國家完善相關的法律法規(guī),進一步提升法律法規(guī)的保障力和強制執(zhí)行力。
第二,監(jiān)管風險。政府對P2P平臺無明確的準入標準,使得資本和管理水平參差不齊的企業(yè)都得以進入P2P網貸市場;同時具體的行業(yè)標準的缺乏,導致P2P平臺的管理和運營模式各異,例如采用統(tǒng)計口徑不一的會計準則,導致監(jiān)管的落實存在很大的障礙,監(jiān)管成本較高,對于統(tǒng)一化的監(jiān)管造成了較大的阻礙。根據銀監(jiān)會的規(guī)定,未經銀監(jiān)會主管部門準許,任何單位和個人不能從事融資擔保業(yè)務[2]。但由于有關部門監(jiān)管的缺失,市場上仍然存在著眾多沒有得到銀監(jiān)批準而開展融資擔保等金融業(yè)務的P2P平臺。同時我國目前尚未形成專門的監(jiān)管機構對P2P進行有效監(jiān)管,當發(fā)生監(jiān)管問題時,各部門相互推卸責任,無法落實具體職責。以上種種現象表明,監(jiān)管的缺失使整個P2P行業(yè)魚龍混雜,嚴重阻礙了我國P2P網絡借貸行業(yè)的健康發(fā)展。
第三,信用體系不健全?,F在我國已成為僅次于美國的第二大經濟體,但是我國的征信體系建設卻未能與經濟發(fā)展水平發(fā)展相均衡。根據央行征信中心網站公開的數據,征信系統(tǒng)在覆蓋個人和企業(yè)的數量上一直維持著增長勢頭,從2015年4月的8.64億自然人、2068萬戶企業(yè)及其他組織,增加到2018年5月的自然人9.6億,企業(yè)和其他組織2531萬戶[3]。但是中國大陸將近14億人,企業(yè)及其他組織數量也在不斷增加,征信系統(tǒng)覆蓋范圍還有很大的增長空間。
同時,還存在著中低階層消費群體沒有信貸記錄或信貸記錄很少的現象,如學生群體和農民群體等。中低層消費群體雖然單筆金融需求額較少,但具有海量的群體基數,市場總量十分巨大。根據中國社科院的《“三農”互聯網金融藍皮書》,自2014年至2016年,我國“三農”存在超過3萬億元的金融缺口,部分原因就是征信還未完全覆蓋該領域[4]。
總體來說,信用在我國生產生活中的地位舉足輕重,對于信用信息的迫切要求征信系統(tǒng)需要進一步擴大覆蓋范圍,并普及到中低消費群眾之中。
3.2 內部風險
3.2.1 信息管理風險
首先,平臺資信審核過于寬松。在資信審核過程中,P2P網貸平臺通常會要求借貸雙方登記身份證號等基本信息,但由于是線上操作,缺少線下實體網點,無法當面進行審核,因此平臺很難進行有效的信息核實和驗證。這也就使不法分子有機可乘,他們會利用假身份在平臺上登記來實現洗錢、詐騙等非法目的。同時,平臺的責任意識淡薄,對出借資金來源審查驗證流于形式,這也進一步加劇了非法洗錢的風險。另外,平臺對借款人的信用狀況,是否有按期償還能力這些方面的關注度不夠,使出借人面臨的按約還款的風險進一步加大。
其次,平臺存在信息泄露的風險。P2P網絡借貸是一種互聯網金融,其線上操作和借貸的需要,平臺必然會收集借貸雙方大量的資料,如個人身份證明和銀行賬號等,這也就涉及對隱私信息的管理。但由于網絡固有的信息安全問題和平臺的信用問題,用戶的個人信息可能存在因遭到黑客攻擊或是平臺非法買賣而泄露的風險。在如今的大數據時代,信息泄露可能會對借貸雙方的資金安全甚至人身安全帶來威脅。根據《2018數據泄露損失研究》,大型數據泄露導致的損失巨大,百萬條記錄可致損失4000萬美元,5000萬條記錄可致損失3.5億美元[6]。
3.2.2 資金管理風險
目前有很大一部分的P2P平臺未向第三方平臺進行賬戶托管。許多平臺為了吸引投資者,采用虛發(fā)或多發(fā)項目引進資金,資金因沒有對應的項目而沉淀在平臺所控制的賬戶里,再加上平臺上借貸雙方都是通過平臺的賬戶進行資金的流轉,最終形成巨額“資金池”[7]。如果資金池中的資金無正規(guī)的第三方托管、網站工作人員疏于自律等,則很容易導致平臺亂用客戶資金,甚至“攜款潛逃”。
4 P2P網絡借貸平臺的發(fā)展建議
4.1 完善法律體系,加強法律執(zhí)行力度
首先,需要進一步完善法律體系。P2P爆雷潮仍在持續(xù),我國目前仍沒有專門的法律法規(guī)對網貸信息中介、借貸利息的具體標準和網絡貸款平臺的注冊資金等方面提供細致的監(jiān)管標準,各部門相關的法律責任也不明確,嚴重威脅了出資人的權益,阻礙了P2P平臺的進一步發(fā)展。P2P網絡借貸所涉及到的主體十分廣泛,涵蓋了民間借貸、電子商務、第三方支付和中介服務等行業(yè),因此需要完善相關立法,才能夠更深入廣泛地對這一行業(yè)進行有效管理。建議出臺一份更加細致、全面的方案,使追責時可以具體到有關部門,使在平臺監(jiān)管上有具體的標準,并且?guī)椭鶳2P平臺進行更加精準的定位。同時,對于P2P 的網絡貸款許可證、最低注冊資本、商業(yè)經營范圍、借貸利息的具體標準等進行明確和細化,實現有效監(jiān)管。
另外,對于P2P平臺觸及法律紅線的行為,必須嚴格依法規(guī)制,將其更多地納入行政法、刑法的管轄范圍之內,如涉及非法集資等犯罪行為的,必須嚴格依法懲治。
4.2 加大監(jiān)管力度
第一,明確監(jiān)管范圍。首先,監(jiān)管部門應當對P2P平臺設置嚴格的準入門檻,避免其魚龍混雜的情況,讓其中不合規(guī)的平臺盡快退出市場。這就要求我們逐步實現網絡借貸平臺備案制向牌照制的轉變。監(jiān)管部門應在注冊資本、平臺技術,平臺信譽等方面嚴格把關,只有符合規(guī)定的才發(fā)放牌照,這樣可以提高整個P2P行業(yè)的水平,從而達到降低風險的目的。
此外,要加強對平臺資金的監(jiān)管,避免P2P平臺對資金的非法濫用。建議監(jiān)管部門要求P2P網貸平臺將資金存放在指定的第三方存管機構,開設專用賬戶,避免平臺對資金的非法挪用。
第二,建立多部門協(xié)調監(jiān)管體系。P2P平臺一直缺乏一個明確的監(jiān)管部門對其實行監(jiān)管。但也由于P2P網絡借貸涉及互聯網和金融兩大行業(yè),其大量的信息要靠單一部門進行監(jiān)管是很困難的。因此我們需要建立多部門協(xié)調監(jiān)管體系,建議以銀保監(jiān)會為主要監(jiān)管部門,同時協(xié)調工商、公安和其他多部門聯動管理,來提高監(jiān)管的效率和質量。
4.3 加強構建信用體系
目前網貸行業(yè)缺乏完善的信用體系,造成了信息不對稱、大量虛假信息等諸多影響。雖然P2P網絡借貸平臺也有采用信用評級方式對客戶進行信用等級評估,但其力度不夠。平臺應該加大對用戶基礎信息的核查,確保其真實性和有效性。面對線上信息難以核查的問題,多部門應該聯合起來去解決,如形成由人民銀行牽頭,聯合權威私營評級機構和政府相關部門的全國性個人信用評價體系。此外,公民也應提高信用意識,自覺配合信用體系的建設。
4.4 加強平臺信息管理能力
第一,提升資信審核的效率和能力。目前很多P2P網絡借貸平臺還與沒有央行的征信系統(tǒng)接通,無法獲得借款人的官方信用信息,也就無法向銀行那樣對失信的借款人進行有效的打擊,這樣借款人承受的壓力很小。平臺上可以建立有違約的借款人的記錄,與銀行等機構實行黑名單共享來針對違規(guī)現象。
第二,加強數據安全保護能力。網絡技術是P2P平臺的發(fā)展基礎,P2P網貸平臺需要加強網絡技術,保護數據安全。一方面,公司可以自行購買服務器,并委托電信運營商托管[8],提高網絡信息保護的力度,防止信息泄露。另一方面,在日常經營過程中,應及時進行數據備份。
4.5 健全平臺資金管理體系
建立日常的財務報告制度。平臺要建立現金余額日報制度,定期測算財務風險臨界值。平臺可以通過聘請對財務風險有相關知識的人才來幫助公司構建這一制度,實現量化管理,從而發(fā)現平臺潛在的財務風險,提前做好防范措施[]。
完善借貸資金托管,防止P2P網貸平臺直接接觸資金。投資人的資金存放在平臺的私人賬戶里,存在極大的資金風險,因此平臺應當配合監(jiān)管機構建立第三方存管體系。
參考文獻:
[1] 陳雪. P2P 網貸存在問題及發(fā)展對策研究[D]. 河南科技大學, 2018.
[2] 《融資性擔保公司管理暫行辦法》第八條:設立融資性擔保公司及其分支機構,應當經監(jiān)管部門審查批準。經批準設立的融資性擔保公司及其分支機構,由監(jiān)管部門頒發(fā)經營許可證,并憑該許可證向工商行政管理部門申請注冊登記。任何單位和個人未經監(jiān)管部門批準不得經營融資性擔保業(yè)務,不得在名稱中使用融資性擔保字樣,法律、行政法規(guī)另有規(guī)定的除外。
[3] “全國集中統(tǒng)一的企業(yè)和個人征信系統(tǒng)簡介”http://www.pbccrc.org.cn/zxzx/zxzs/201506/d708068ce66c4cd6bbd5c37884b93c05.shtml,查詢時間:2018年10月5日;“央行征信已收錄自然人9.6億 企業(yè)其他組織2531萬戶”http://finance.sina.com.cn/money/bank/bank_hydt/2018-08-01/doc-ihhacrce6526459.shtml,查詢時間:2018年10月5日
[4] “社科院發(fā)布“三農”互聯網金融藍皮書:資金缺口超3萬億”http://tech.sina.com.cn/i/2016-08-18/doc-ifxvcsrn8543777.shtml, 查詢時間:2018年10月5日
[5] 《2018年全球互聯網大數據泄露事件,您都知道嗎?》http://www.sohu.com/a/251671938_100238761,查詢時間:2018年10月5日
[6] 柏傳平. P2P網絡平臺的風險監(jiān)控[D]. 浙江大學, 2017.
[7] 楊帆. 對我國P2P網絡借貸平臺風險管理的思考[J]. 江蘇商論, 2016(29):84-85.
[8] 王冰. P2P網絡借貸平臺風險管控對策研究[D]. 河北經貿大學, 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