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鑌怡
【摘 要】詞串(word string)是法律英語中較為典型并頻繁出現的一種詞語串。詞串的形成有多方面的原因,針對這些原因,本文對詞串的類型進行了大致分類,并淺析了針對各類型詞串的翻譯策略。
【關鍵詞】詞串(word string),法律英語,近義詞
一、引言
英美法規(guī)、法律文件(包括契約、遺囑、信托協(xié)議等)中經常有一個句子中出現幾個近義詞并列的情況,在理解和翻譯上造成棘手問題。在原來只需要一個詞表達之處,經常連用幾個近義詞,學者評論說:(法律語言里)如果能串上六個詞,似乎從不肯用一個字。(楊穎浩,1998:24)在英文私人法律文書漢譯中,一大語言特征上的挑戰(zhàn)便是詞串(word string)的翻譯。(Deborah Cao, 2008:88)
二、詞串的定義
首先,詞串可由一系列名詞、動詞、形容詞、副詞和其他短語構成。例如:Each party to this Agreement hereby acknowledges that it is aware that it or its advisers, agents or solicitors may discover facts different from and in addition to facts that they now know or believe to be true with respect to the subject matter of this Agreement, but it is their intention to hereby fully, finally, absolutely and forever settle according to the provisions of this Agreement any and all liabilities, claims, disputes and differences which exist, may exist or have ever existed between them relating in any way to the matters the subject of this Agreement.可以看到,這些詞串中的詞由于出現的位置相同,所以詞性上通常一致。其次,詞串通常為同義詞。(Deborah Cao, 2008:88)以下例子摘自典型的英文合同:Each party acknowledges that except to the extent caused directly by the other partys negligence or breach of this Agreement Party A assumes all risks for any liabilities, expenses, losses, damages and costs (including legal costs on a full indemnity basis and whether incurred by or awarded against a party)...因此,筆者試講詞串(word string)的定義總結如下:詞串是指法律英語,特別是私人法律文件中,同時出現在一個句子中的一串詞性相同的近義詞。
三、詞串高頻出現的原因
詞串之所以在法律英語中如此常見,主要出于以下幾種原因。首先,這是對早期安格魯薩克遜語言傳統(tǒng)的繼承。早期安格魯薩克遜語言傳統(tǒng)即將兩個相似并且含義相近的詞連用,而且通常為頭韻詞。(Tiesma 1999:13–15)安格魯撒克遜人與其他日耳曼部落一樣,在法律語言中大量使用上頭韻連用詞,這在現代普通英語中也十分常見,如‘aid and abet、‘fame and fortune、‘might and main、‘new and novel、‘part and parcel、‘safe and sound等。(Tiesma 1999:13–15)。其次,是受到法律法語的影響。Mellingkoff (1963)指出,法律法語上詞語的成雙成對的用法在中世紀法律英語中也有沿用,并且產生了些許改變。這種結構通常的出現形式為,英語本語詞在前,后跟隨等同詞義的法語詞,例如‘devise and bequeath、‘break and enter、‘acknowledge and confess、‘goods and chattels、‘had and received、‘will and testament、‘fit and proper等。(Tiesma 1999:32)這種雙式詞、三聯詞的傳統(tǒng)用法隨后發(fā)展為詞串或兩個以上的同義詞連用。比如,土地權轉手時常用上這些詞組成詞串:grant、bargain、sell、alien、release、assign、transfer、set over及confirm,仿佛數量的增加就等于多上了一層保險一般。(Aitkin and Butter 2004:4)
最后,這種詞串使用的主要是為增加表達上的概括性,盡量包含所有可能的情況,為各種可能性設兜底。法律文書一經制定出來,其固定性也就具有了相對的滯后性,況且法律制定者受主觀認識能力等方面的局限,也無法準確預知法律所要規(guī)范的所有可能與情形,所以律師通常都十分地謹慎小心,來盡量減少主觀認識能力不足所帶來的法律缺陷。因此,律師在用詞上習慣性拖泥帶水。另一方面也是因為英語法律用語本身重復短語較多,并且各自導致的后果也不盡相同(Goldstein and Lieberman 2002:124)??偟膩碚f,伴隨著普通法的悠久歷史,法律英語中詞串的語言特征不斷發(fā)展。這主要由于法律上的防范原則,即預防締約雙方在出現問題時對簿公堂(Dick 1985:1)。締約或協(xié)議簽訂的主要原因首先就在于為雙方的具體權利、義務做出詳細的、總括性的規(guī)定,其中很重要的考慮就在于防止未來糾紛的產生;其次,當產生糾紛時,合約中的預先約定條款能夠作為補救措施或糾紛解決辦法發(fā)揮作用。普通法系國家的律師們上崗前必須完全掌握起草合同的技能,做到錙銖必較,以便為將來可能發(fā)生的一切情況做好準備。法律英語為了滿足法律上和律師的這種萬無一失的需求,逐漸發(fā)展為一種總括性的、慣常兜底的語言。
四、詞串的分類
英美法律文件中出現的近義詞串依照其性質可分為兩種,即求異型詞串和求同型詞串,其中前者在近義詞中占主要地位,后者為少數。法律家使用求異型近義詞這種有細微差別的詞是為表達在法律上的不同意義。在法律語言中使用的近義詞并不都是求異型的,因為英美法律的特殊歷史背景,在英美法律語言中存在著一類很特殊的近義詞類型,筆者稱之為求同型近義詞。與求異型近義詞相比,求同型詞是少數,但對這一類近義詞的理解卻比求異型要復雜,對譯者的要求也更高。
五、詞串的翻譯策略
詞串在翻譯時應根據其類型和特征進行妥善處理,在翻譯前必須初步判斷其類型,而譯者的知識能力總是有限,一定要勤查資料,仔細判斷。對于求異型詞串,翻譯時亦須傳達原文想要表達的詞間差異,方為信實的佳譯。而其中較難處理得是求同型詞串,由于理論界對此類近義詞缺乏研究,所以法律實務界在文本翻譯時,當遇到這一類近義詞時往往胡亂處理,許多譯者往往挖空心思羅列出數量相當的中文近義詞敷衍了事,結果使譯文與原文差距很大。英文法律文書中的詞串在翻譯上的一個棘手問題在于,目標語中可能缺乏與源語對等或含義相近的一串詞。例如,null and void通常譯做中文時通常為“無效”一詞。這是由于中文中缺乏與之對應的兩個近義詞。這時,null and void在本質的“無效”上含義是相同的,因此姑且這么使用。但實際上,這個詞串在英語中比起簡單的“無效”有著更強硬的語氣效果。再舉一例,如‘costs, expenses, outlays, expenditures, fees, charges and levies這一長詞串。目標語中可能缺乏一一對應的同義詞。但從法律角度考慮,詞串中的每一個詞都可能帶有不同的法律含義,可能引發(fā)不同的法律后果。當發(fā)生糾紛時,法庭需要對每一個單獨的詞進行解釋,各自給予他們不同的含義。因此,并不建議譯者在翻譯時總是將同義詞串處理為同一個詞。
六、結語
鑒于法律英語中詞串的重要作用,在翻譯時應恰當判斷其類型,是屬于求同型還是求異型,這對譯者的法律知識儲備和信息檢索能力都是一個挑戰(zhàn)。在正確判斷的基礎上再進行翻譯,將提升譯文的準確性和專業(yè)度。
【參考文獻】
[1]楊穎浩.略論英美法律語言中的求同型近義詞[J].上??萍挤g,1998(4).
[2] Deborah Cao, 2008, Translating Law, Multilingual Matters LTD.
[3] Tiersma, Peter Meijes, 1999, Legal Language, Chicago, Chicago University Press.
[4] Mellinkoff, David, 1963, The Language of the Law, Boston, Little, Brown and Company.
[5] Goldstein, Tom and Lieberman, Jethro K., 2002, The Lawyers Guide to Writing Well, Berkeley, CA,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