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瑞蘭
一眨眼,我在教育講臺上也奮戰(zhàn)了十幾年。在這十幾年的農村教學工作中,我也慢慢摸索出一條適合自己的語文教學路子,在教學中,有了一些收獲,現總結如下:
一、課堂教學中,注重朗讀的訓練
提高教學質量的首要陣地是課堂。因為這些小孩都是農村山區(qū)的孩子,課堂上讓他們說話確實是一件棘手的事,害羞是他們的天性。剛開始上課時,好像都是我自己一個人在表演,讀書聲小得他們自己都聽不清。為改變這種狀況,我首先鼓勵他們,每一篇課文都是文質兼美的佳作,然后讓他們在反復地朗讀中感悟文章的美。課堂中,采用整體讀,小組讀,品讀好詞佳句等多種形式來引導學生理解課文內容。比如課文上完一篇課文,我都會這樣引導學生,“學習了這篇課文,哪個地方給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請你結合實際談談自己的感受和體會,”此時的學生都能充分表述他們的真實感受,每一個學生都能各抒己見談自己的經歷和感受,并進行具體表述,他們各自在品讀中進一步升華了文章的主要內容,達到了突破重點這個難題。
二、提高預習質量
預習是語文學習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也是提高學生自學能力的必要途徑。于是,每一篇課文我都編好導學案,但導學案必須來源于課文,不能脫離教材。比如課文《落花生》我是這樣編的。1.仔細把課文朗讀一遍,讀懂7個生字。2.課文一共講了幾件事?(種花生—收花生—嘗花生—談花生。)哪件事是詳寫,哪件事是略寫?3.理解父親說的“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講體面,而對別人沒有好處的人?!边@句話的意思,并寫下來。這樣的課前預習簡單明了,圍繞中心,突破難點。然后在上課文前先解決這些問題,個人先反匯,小組交談反匯,教師再總結。
三、培養(yǎng)學生愛課外閱讀的良好習慣
為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我首先是激發(fā)學生的寫作興趣,另外積累大量詞匯是寫好作文的關鍵,于是班里開展“誰讀書最多,我是閱讀小能手”等活動。平日里,每天輪流一位學生到黑板上摘錄好詞好句,要求其他學生讀讀記記。發(fā)動學生從家里帶來課外書,由于是農村小學,收集到的課外書開始是寥寥無幾,后來發(fā)動學生自己從家里父母帶來,一個學生就帶來了好幾本,有圖書、故事書、報刊、寓言故事等等,組成了豐富的圖書角。我再要求學生利用早點到校、課間等時間閱讀書籍,并且每周利用一節(jié)課,讀寫自己積累到的好詞佳句。經過一段時間的嘗試,本班的學生詞匯量大大增加,寫作能力也有了比較明顯的提高。
四、給學生一個“開放的課堂”
以前的語文課堂,學生只是可憐的傾聽者,教師霸占著課堂。課堂是什么?課堂是學生求知、創(chuàng)造、展現自我,體驗成功的平臺,是學生健康成長的地方。課堂一定要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導性,一定要讓學生有交流的時間,師生交流,學生之間的交流,要讓學生充分地展現自己的個性,比如我在上課文《狼牙山五壯士》,有個學生提出了問題:五壯士為什么不跟敵人同歸一盡,而是選擇了跳崖?我們都沒有去想過這些,不得不去佩服學生的活躍思維。當時就有一個學生是這樣回答的:因為五壯士已經沒有了槍支彈藥,敵人已經攻上來了,拼已經沒有用了,只有犧牲。在已經完成大部隊和群眾安全轉移的情況下,跳崖也許還有生存的希望,有生的希望以后還可以找敵人報仇,生存才是最重要的。通過這節(jié)課,使我明白課堂一定放手交給學生。
五、做好備課工作
教學中,備課是一個必不可少的,十分重要的環(huán)節(jié)。因此,我每天都把大量的時間花在備課上,認認真真鉆研教材和教法,不滿意就不下班。因為語文備課是系統(tǒng)、全面的分析教材、總結出各個單元的知識點之間的聯系與區(qū)別,我認真設計好課堂里的每一個問題、書本上都是寫滿密密麻麻的小字,雖然辛苦,但勞有所值,一節(jié)準備充分的課,讓學生受益匪淺。我還準備了大量的教具,都是自己親自動手剪做的,雖然很簡單,但在課堂上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相反,如果我沒有備好課,課堂氣氛沉悶,教學效果非常不好,所以,老師在課堂上起到了主導作用。
所有的教學工作我都嚴格要求自己,盡量做到最好,但工作中還存在著不少的問題;1.有時學生書寫指導抓得不夠。2.有些學生基礎較差,對后進生輔導得不夠。在今后的工作當中,我要發(fā)揚優(yōu)點,改正缺點,努力為發(fā)展山區(qū)教育事業(yè)貢獻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