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笑雪
摘 要:美術這一藝術門類承載著我國悠久的物質與精神文明,美育是實現(xiàn)文化自信的重要路徑之一。在中職院校中,如何讓美術教育調(diào)和藝術與生活的邊界,如何去提升美術教育教學的實效性,幫助孩子提升對美的感知能力和綜合素養(yǎng)成為重要的研究課題。教育者要引領學生認識藝術與生活的關系,從書本、從美術史、從實踐等多種路徑提升美術教學的實效性,培養(yǎng)學生對民族文化的認同感、提升學生的自信心和綜合素養(yǎng)。
關鍵詞:中職院校;美術教學;藝術教育;自信心
在中職院校中,學生對于文化藝術的了解知之甚少,普遍缺乏文化自信與文化底蘊,特別是在鄉(xiāng)村中職院校中,這一情況尤為突出。這也證明美育的必要性與迫切性。在實施美育的過程中,首先要不斷落實美術教學的實效性,要讓學生真正感知到文化藝術的魅力,從生活中、身邊的事物中去體悟美術的樂趣。這就需要美術教育教學不斷深化內(nèi)容、豐富形式,通過不同的方法與手段讓學生感知文化藝術與人類文明。這對于學生文化的認同感和自信心塑造、自身的獨立人格的培養(yǎng)和價值觀的引領也有重要的作用。
一、調(diào)和藝術與生活的邊界,感知藝術之美
生活處處是藝術,藝術源于生活,同時又高于生活。教師作為學生的引領者,要帶領學生走進美術的多元世界中,讓學生感受生活之美,培養(yǎng)發(fā)現(xiàn)美的眼睛。重新調(diào)和藝術與生活的關系與界限,讓學生能夠認知到藝術并非是脫離生活高高在上的事物。
就目前的鄉(xiāng)村中職院校中的學生而言,學生對于藝術的感知能力并不強烈,學生認為藝術離他們十分遙遠,這更需要教師引導和帶領他們走進藝術的殿堂,讓他們從生活中去發(fā)現(xiàn)美,培養(yǎng)對美的洞察力和敏銳度。當然,學生中也不乏有對藝術有較強認知能力的同學,但也是鳳毛麟角。所以,帶領學生開啟藝術之門就顯得尤為重要。
調(diào)和藝術與生活的界限,讓學生能夠充分感知藝術,需要從貼近學生現(xiàn)實生活的角度出發(fā),選擇學生感興趣的內(nèi)容與方式介入,讓學生能夠形成自主的認識和探索美的能力。首先,可以從自然之美入手,增強其對我國山河之美的感受力和認同感。例如,帶學生在校園中寫生,感受大自然之美。在寫生之前,展示一些藝術家的寫生作品,讓學生去欣賞去評析,感受祖國的大好河山、人文景象都是畫家的素材。學生在寫生的過程中,讓他們自由選擇校園中的一處美景,仔細觀察和描繪,在這一過程中,能夠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審美能力,重新調(diào)和藝術與生活的關系,增強學生的藝術欣賞能力與綜合素質。
其次,可以通過對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的傳承與傳播,讓學生感受文化藝術之境。生活中還有很多的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離我們也并不遙遠,它正以一種新的姿態(tài)走進我們的生活之中,走進我們的課堂之中,通過對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的了解,能夠讓學生感受文化藝術與生活的貼近。例如,南京的絨花,在手工社團活動課程中,有專業(yè)老師來教授制作絨花,而制作好的絨花可以作為飾品戴在自己的頭發(fā)上,成為一種精美的配飾。再如,在篆刻社團活動中,篆刻老師教授學生篆刻的技法,讓學生感受篆刻之美,學生可以自己設計自己的名字或喜歡的詞句,刻在印章上,用于平常的書畫作品之中。這樣就讓非遺走進我們的日常生活,讓傳統(tǒng)文化藝術得以傳承,讓藝術與生活的關系更為貼近,讓學生能夠真正走進藝術的世界。
通過不同的方法與手段,讓學生認識到藝術與生活息息相關,明確生活與藝術互融互通,感受生活中的文化藝術之美,這是培養(yǎng)學生藝術審美、增強學生自信心、提升美術的實效性的重要一步。
二、拓展與深化教學內(nèi)容,提升教學實效性
美術教育教學內(nèi)容應朝著更加多元化與深入化方向發(fā)展,豐富教學內(nèi)容,充分發(fā)揮美術欣賞與美術創(chuàng)作的功能,讓藝術教育成為充滿力量之所在。美育能夠給人力量,給學生前進的動力,能夠讓人在平凡的生活中找到心靈的慰藉和港灣,在藝術史中與藝術家之間產(chǎn)生共鳴,從而提升和拓展教學的實效性。
首先,通過美術欣賞讓學生感知美術史中具有代表性的藝術家以及他們的作品,讓學生感知藝術家的創(chuàng)作故事和創(chuàng)作情感,讓藝術家的精神思想影響學生的思想價值觀,讓學生產(chǎn)生頓悟,感受中華文化藝術的博大精深和藝術之美。同時,還可以利用信息化的手段,讓作品更加多角度、全方位地展現(xiàn)在學生面前,讓學生可以仔細觀摩和品味其中的藝術之趣。此外,學生對于藝術家地欣賞與評價也非常重要,它更有助于學生沉浸式體驗藝術家的精神境界。例如,筆者所任教的美術欣賞課程結課作業(yè)是讓學生任選一位藝術家及其藝術作品進行介紹和展示,對某一門藝術有著一定理解的同學在上臺展示時總會顯得比其他的同學更加自信和從容。記得有位同學在講臺上談了他最喜愛的書法家米芾,他從米芾的生平經(jīng)歷、代表作品、逸聞趣事等方面去講解了這位藝術家,展示全程都非常流利和自信。這便是由于他對于書法的喜愛與研究,以及對于美的追求,造就了他的從容與自信。
其次,通過藝術創(chuàng)作讓學生增強對藝術的理解與把握,讓學生掌握不同的繪畫材料和方法,通過繪畫的方式來感知、表達與交流。繪畫可以讓人放空,也可以讓人沉醉。繪畫能夠讓人沉浸,正如朱自清在《荷塘月色》中所言:“蒼茫的月下,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可以不想,便覺得是個自由的人?!碑斈闳褙炞⒂谧约旱墓P尖時,仿佛世界都安靜了,而這種安靜會給作畫者一種隱秘的力量。在筆者所任教的美術課程中,在教授線描繪畫的課堂上,學生對于范畫進行臨摹,范畫上疏密相間的線條錯落有致地變化著,有很多的細節(jié)之處。學生屏氣凝神,刻畫著每一根線條的走向。學生在作畫時,都是全神貫注的,一心一意只關注于自己的畫面、自己的筆尖,這是一種無限的美好。在創(chuàng)作后進行展示與評價,增強學生對藝術的感知能力與對作品的鑒賞能力,同時也能夠增強學生的自信心。
美術是人類文化最早和最重要的載體之一,運用美術形式傳遞情感和思想是整個人類歷史中的一種重要的文化行為。學生通過美術創(chuàng)作與美術欣賞可以更深入地從多角度、多層面沉浸式地體驗藝術,感知藝術的情感與力量,增強美術教學的效果,讓美育影響力更加廣泛而普及。
三、實踐藝術專題活動,拓寬美術教學的邊界
美育不僅僅在課堂教學中,也在日常生活中,使學生在實踐活動中得到培養(yǎng)與發(fā)展。在美術教學中開展與藝術專題實踐活動,讓學生通過實踐活動來感受文化藝術之美,拓展美術教學的路徑,讓實踐活動成為美術課堂教學之外的另一課堂。
建筑專題:在課堂教學中設置古代建筑的專題,帶領學生通過圖片、視頻去觀摩南京的建筑之美,感受綠瓦紅墻的意蘊,感受人文歷史的熏陶。在教學內(nèi)容之外,帶領學生走進周邊的古代建筑,從家鄉(xiāng)建筑入手,看家鄉(xiāng)之美,帶領學生走訪大成殿、戟門、魁星亭等古代建筑。當學生真正走進這些古老的建筑,欣賞其恢宏的氣勢、斑駁的墻面,這都承載了歷史的痕跡。學生在觀賞、感受和研究的過程中,能夠讓學生從生活中去體驗和感受中國古代建筑之美,感嘆古代人的思想與審美。這一方式拓寬了美術教學的邊界,讓學生從生活中的建筑去體驗和感悟藝術的魅力。
美術館專題:帶領學生走進美術館、博物館中,去領略不同的藝術之美,去感受不同的器物之韻,參與公共教育活動,沉浸式地體驗和感受文化與藝術的風情。例如,帶學生去南京博物院進行參觀,參觀中華民族不同時期的器物、中國代表性的畫家作品,感受民國館的別樣風貌等,學生通過自己的實踐參觀,對于中國的歷史、文化、藝術有了更真實更深入的了解,在參觀之后,請同學分享自己的參觀感受。其中,有同學談到在欣賞古代器物時,發(fā)現(xiàn)了從自己的老家程橋所出土的文物,沒有想到自己的家鄉(xiāng)竟有這樣的歷史沉淀。還有同學對于民國館贊嘆不已,民國館就好像是對于民國的還原與重塑,不僅僅從建筑外觀上進行還原,同時,里面還設置了很多的商店,還原了當時人們生活的景象。學生在參觀、欣賞之后,形成了自己獨特的評價視角和感受,這些感受都是真實而有效的,也是美育所呈現(xiàn)的最為直接的效果。
社會實踐活動的開展能夠讓學生直接感受文化藝術的氣息與氛圍,近距離地欣賞與品鑒歷史文化的起源與發(fā)展,從而形成了對文化藝術的直接經(jīng)驗與感受,這最能夠幫助學生走進文化藝術之門,感知文化藝術的魅力。通過實踐活動的開展,能夠有效拓寬美術教學,讓學生能夠感知到美術的世界博大精深,同時這也能夠有效培養(yǎng)學生獨立的人格、正確的價值觀念,讓學生更有信心去面對自己的人生與未來。
綜上所述,生活處處皆藝術,美育能夠讓學生重新認知藝術與生活的邊界,充分感知藝術的魅力。美育是增強學生自信心和綜合素質的重要途徑之一,美術中蘊含著中華民族的發(fā)展歷程,體現(xiàn)了強大的民族精神和民族風貌。在美術教學中,首先要讓學生能夠感知到生活中的藝術表現(xiàn)形式的多元化,以審美的眼光去審視身邊的事物,同時,不斷拓展和深化教育教學的內(nèi)容和形式,不斷挖掘藝術史中的故事,讓學生沉浸式體驗藝術之美,拓展和提升美術教學的實效性。此外,通過實踐活動,讓學生親身到現(xiàn)場去觸摸歷史的脈搏,去感受文化的氣韻,從而不斷的拓寬美術教學的邊界,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與文化底蘊。
參考文獻:
[1]鐘立勝.高中美術教育培養(yǎng)學生文化自信的實踐與思考[J].藝術評鑒,2018(13).
[2]黃雨松.關于在中職美術課堂中如何進行民族文化教育的思考[J].職業(yè),2018(6).
[3]許洪林,何青云.美術教育對于培養(yǎng)學生文化自信之思與行[J].美術大觀,2018(1).
[4]龔玉潔.學前教育專業(yè)美術教學法課程實效性提升的策略研究[J].高教學刊,2018(11).
[5]蔣春蘭.構建初中美術實效性教學的課堂[J].美術教育研究,2019(10).
[6]薛葉.淺談如何提高初中美術課堂教學的實效性[J].漢字文化,2018(11).
作者單位:
南京六合中等專業(yè)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