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靜儀
摘要:心理健康教育是教育者運用心理科學的方法,對教育對象心理的各層面施加積極的影響,以促進其心理發(fā)展與適應、維護其心理健康的教育實踐活動。加強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有效地解決心理問題,使其健康成長,已經(jīng)成為培養(yǎng)全面發(fā)展人才的必然要求,也是現(xiàn)代教育發(fā)展的必然趨勢。從教育的目標來看,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實施素質教育的一項重要舉措,文章談談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關鍵詞:心理健康;因材施教;心理活動
學生是祖國的未來,是一朵朵風姿初現(xiàn)、含苞欲放的花兒,只有在符合其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的教育環(huán)境之下,才可以良好地成長起來。可是很多時候,學生的學習任務重,教師的教學進度緊,教學質量又不能落下,導致了唯分數(shù)論的情況出現(xiàn),于是在學生的學習過程中,其心理健康往往被教師和家長忽視,這樣的情況導致部分學生由于心理產(chǎn)生偏差,行為舉止出現(xiàn)問題,學習效果大打折扣,甚至嚴重影響了他們的正常生活。所以,教師不僅要關注學生的學習成績,更要關注他們的身心狀態(tài),及時疏導,幫助學生健康成長。
一、重視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做到因材施教
每個學生都是不同的個體,他們有著各自的長處與短處,教師不能因為他們一時的錯誤而全盤否定他們潛在的可能性,而是應該因材施教、揚長避短,這樣學生才能得到相對公平的教育。
教師既要認識到學生普遍的心理特點,又要尊重個體特點,根據(jù)學生不同的心理特征來靈活處理各種問題,幫助他們發(fā)展長處,改正短處,讓他們在成長的過程中能夠面對挫折而又不至于因此變得老成、刻板。
瑩瑩是個嬌氣的女生,剛上一年級的第一個星期,天天哭鬧著要找爸爸媽媽,下課也不愿意跟同學們玩耍。學校午休的時候,她一個人在小床上淌眼淚,傷心極了,有時候甚至還會哇哇地哭出聲來,壓抑的情緒彌漫開來,讓其他學生也開始雙眼通紅,怎么哄都不行。這可急壞了學校的教師,一問瑩瑩的爸爸媽媽,原來瑩瑩還有很能干懂事的一面,幼兒園的時候教師都夸她是小幫手,在家里,她也會很主動地分擔媽媽的家務活。
這時候筆者心里明白了,其實瑩瑩是個懂事乖巧的學生,只是她暫時還不適應小學生活,對陌生環(huán)境感到害怕。于是筆者把瑩瑩叫到辦公室,給了她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例如把作業(yè)本收拾好、把筆分好類等等。把工作都完成后,瑩瑩雖然還難過,可是漸漸地,她終于不再流淚了,這時筆者大大地表揚了她一番,還獎勵了她一朵小紅花。雖然暫時還不能看到瑩瑩燦爛的笑臉,但是筆者相信她心中的勇氣已經(jīng)生根發(fā)芽了。到了第二個星期,當筆者看著她活躍的身影時,心里別提有多欣慰了。
二、重視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使后進生適應學校生活
每一個學生都渴望得到教師的表揚和鼓勵。當學生受到教師鼓勵的時候,他們心里無疑是激動的,是興奮的。這樣會增強他們的自信心,有了自信心,他們就有了戰(zhàn)勝困難的動力和迎接挑戰(zhàn)的勇氣。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勇于正視并解決困難,從而減少學校傷害事故的發(fā)生。
教師們都說諾諾是筆者班上最調皮的男生之一,一開始,筆者也頭痛不已。開學第一天,筆者給他調座位,他卻把頭轉過去,嘴巴撅得高高的,非要坐在自己喜歡的地方。課堂上,諾諾坐不了兩分鐘就會喊累喊無聊,筆者提醒他,他立馬又會轉過頭去,嘴里還嘟噥著:“不要您管……”下課了,他在A座一樓的走廊來回追逐,撞到了不少同學,值日生制止他,他朝他們做鬼臉,然后立馬跑開,任課教師也經(jīng)常會在下課時間收到不少關于諾諾的投訴。筆者問他為什么不能當個好學生,他說因為他不快樂,他想念幼兒園的朋友。
筆者想,一定要讓諾諾盡快融人小學生活。首先,筆者覺得要讓他在同學里面建立正面的新形象,讓他融入新集體,感受到跟新同學和諧相處的快樂。于是筆者開始了每天的“盯梢”,一下課就準時蹲點,在教室里觀察他的舉動,一旦他即將做出違反紀律的舉動,筆者就叫他過來幫忙做事,消耗他多余的精力,避免他將“下課追逐”變成習慣。平常,筆者開始減少批評他的次數(shù),不能一見到他犯錯就批評,教育的方式要委婉一點,以鼓勵為主。然而,筆者很快就發(fā)現(xiàn),對于他來說,普通或者隨意的鼓勵是無效的,他似乎時時刻刻在走神,只專注于自己喜愛的事情,根本不稀罕也不理解教師為什么要鼓勵他。
逐漸了解他的心理活動之后,筆者著力發(fā)掘他的優(yōu)點,發(fā)現(xiàn)他有一點英語基礎。于是,筆者嘗試著讓他領讀,效果出人意料——只見他不同往常地帶著點羞赧走到教室中間,端正地捧著書,怯怯地看著筆者。筆者則以眼神鼓勵他,他深呼吸一口氣,大聲地朗讀起來,他的聲音雖略顯稚氣,但發(fā)音圓潤飽滿。于是筆者給予了他極高的評價,讓大家熱烈地為他鼓掌。在這個充滿善意的熱烈氛圍中,他的眼神似乎有點不一樣了。這時,筆者終于明白了什么樣的鼓勵是適合這個學生的。就這樣,通過一次次能夠喚醒學生真切感受的鼓勵,諾諾逐漸往好的方向發(fā)展,圓圓的大眼睛里有了神采,表現(xiàn)也越來越好。
只有研究學生心理,才能走近學生的生活。如果教師不能用同理心認識班上的學生,想他們所想,感他們所感,就不能真正得到他們的喜愛與信任。教師留給學生的不僅僅是知識,還有快樂的學習時光。所謂人貴有自知之明,為了不因自己不完美的性格造成不可避免的意外,教師應該不斷努力擺正自己的心態(tài),盡量做到不急不躁,溫和地對待每一個學生。躬身踐行,教師要更加關注細節(jié),從細微處改變每一個心理有偏差的學生,讓他們既能夠迎朝陽而熱烈開放,也能夠于風雨中頑強獨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