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清代婚姻家庭觀念至今仍對我國社會的婚姻家庭觀念有著多方面的影響,清代婚姻家庭史研究是史學發(fā)展的重要組成?;诖耍疚慕榻B了百年以來對清代婚姻家庭史研究的兩次高潮,分析在百年婚姻家庭史研究中的婚姻習俗、婚姻規(guī)則、婚禮流程、家庭制度、家庭關系等多方面研究內容,分析研究的主要成果。
關鍵詞:百年;清代歷史;婚姻家庭史;研究內容;研究方法
民國時期和改革開放之后,我國婚姻家庭史的研究出現(xiàn)了兩次高潮。清代距離現(xiàn)代時間間隔小,很多史料保存完好,歷史當事人找尋難度小,清代婚姻家庭觀念對人們當下的思想觀念影響較大。因而,清代的婚姻家庭史的研究是兩次研究高潮的主體內容。研究清代的婚姻家庭史是人們追求婦女解放、社會平等、婚姻自由等多種現(xiàn)代觀念的集中體現(xiàn)。
1 百年來清代婚姻家庭史研究的主要內容
清代婚姻家庭史的研究主要興盛于中國社會的大發(fā)展和大變革時期,人們對于社會的急速變化在心理上有一定程度的不適應,社會經(jīng)濟的發(fā)展要求人們迅速調整思想觀念,這樣的社會現(xiàn)實促使人們更加關注歷史研究與他國經(jīng)驗借鑒。
清代婚姻家庭史的研究主要包含以下幾方面的內容:
第一,婚姻家庭時間問題的研究,這里的時間既包含確定的時間點研究,例如男女適婚年齡、結婚年齡、生育年齡等,也包含持續(xù)的時間段的研究,例如代際之間的年齡間隔、一段婚姻存續(xù)的時間長短等,這些因素與清代人口的平均壽命結合,可以大致推算出清代家庭中的家庭規(guī)模、家庭常住人口數(shù)量、家庭人員結構等問題;
第二,婚姻家庭觀念問題的研究,一方面包含締結婚姻的基礎、婚姻中的等級觀念與財產觀念、婚姻中的身份識別與身份認同,另一方面,包含家庭中的權利等級關系、家庭權利來源與更迭、家庭規(guī)則與家族規(guī)范、家庭的主要社會功能、婚姻中的權利義務關系與破壞婚姻家庭制度之后的懲罰措施等;
第三,婚姻家庭習俗問題的研究,例如婚禮的流程、婚禮的作用、以家庭為單位的節(jié)日慶祝方式、家庭成員之間的主要關系與溝通方式,以及婚姻家庭中的多種陋習如童養(yǎng)媳、貞節(jié)牌坊、重男輕女等問題的研究。這些研究具有較強的區(qū)域性和民族性。
2 百年來清代婚姻家庭史研究的主要成果
2.1 時間問題研究成果
在時間問題上,第一次清代婚姻家庭史研究高潮,主要研究男女的結婚年齡,第二次研究高潮在第一次的研究成果上,更加側重研究具有一定時間跨度的時間問題,更加注重研究與時間有關的婚姻中的數(shù)據(jù)對比問題,兩次研究的主要成果有:第一,婚姻年齡研究成果。該項研究主要從清代男女的訂婚年齡、成婚年齡、夫婦年齡也就是婚姻存續(xù)時間三個方面的研究入手,陳顧遠在《中國婚姻史》(1937)中認為,清代男女的訂戶年齡與成婚年齡之間通常有兩到三年的時間間隔。家庭的社會地位越高,占有的社會財富越多,子女的婚齡相對提高。姜濤在《人口與歷史——中國傳統(tǒng)人口結構研究》(1998)中認為,清代女性平均結婚年齡為17歲,比男性結婚年齡平局小五歲[1]。第二,婚姻時間問題的影響。清代男女進入家庭的年齡逐漸提高,造成家庭代際之間年齡差加大,家庭中的人口數(shù)量減少,家庭代際層級減少,家庭中的權利關系發(fā)生了一定程度的變化。郭松義在《倫理與生活———清代的婚姻關系》(2000)中,對于社會中的早婚現(xiàn)象、不同社會階層的家庭男女婚齡對比、教育問題對男女婚齡的影響問題有著深入的研究[2]。同類研究亦可見于董家遵《論古代的結婚年齡》(1936)、趙鳳喈《中國法制史上之適婚年齡》(1927)當中。
2.2 觀念問題研究成果
家庭是中國人開展社會活動的主要單位,婚姻是組成家庭的主要方式,因而,婚姻觀念是家庭觀念以及多種社會觀念的核心,清代的婚姻家庭觀念集中展現(xiàn)了當時的社會風貌。在婚姻家庭觀念問題上,第一次研究高潮主要側重于清代婚姻家庭觀念的封建性質與對人性的桎梏上,缺乏比較客觀全面的理性認知,第二次研究高潮距離清代的生活已經(jīng)有了相當長的時間距離,在研究態(tài)度上更加客觀中立,持有較為合理的社會史觀與發(fā)展史觀。兩次研究的主要成果有:第一,清代婚姻締結注重門當戶對。祝瑞開在《中國婚姻家庭史》(1999)中認為,清代的社會上層仍然非常重視傳統(tǒng)“門當戶對”的等級觀念,尤其是清朝統(tǒng)治的前期,統(tǒng)治階層非常注重滿蒙貴族與漢族士大夫階層的聯(lián)姻。但是這種“門當戶對”是有著強烈的社會階級導向的,廣大中下層勞動人民婚姻中的“門當戶對”含義與中上層階級之間有著明顯區(qū)別。第二,清代門當戶對觀念中更注重財產的門當戶對。郭松義在《倫理與生活———清代的婚姻關系》(2000)中認為,財產問題已經(jīng)成為清代人們考慮門第問題中的主要參考因素。這與當時市場經(jīng)濟萌芽與資本主義生產關系的涌入有著密切的關系,財富在人們婚姻中的作用越來越突出。
2.3 習俗問題研究成果
婚姻家庭習俗能夠多方面的展現(xiàn)社會風貌,婚姻家庭生活是人們社會生活的基本構成,多樣化的婚姻家庭習俗是我國歷史文化發(fā)展的瑰寶,也是我國悠久燦爛的歷史文明的重要體現(xiàn)。清代的很多婚姻家庭習俗一直延續(xù)至今,在很多地區(qū)對人們當代的婚姻家庭生活產生深遠持久的影響。第一次研究高潮受到歷史發(fā)展的階段性影響,更加注重離婚女性與喪偶女性的家庭生活問題,第二次研究高潮的內容更加廣泛,對于清代的婚禮流程、婚嫁習俗、家庭關系有了更深入的研究。兩次研究高潮主要取得了以下研究成果:第一,清代對于離婚問題的處理,區(qū)域差別較大,但總體上看仍然具有強烈的封建特征。黃乃漢在《中國離婚發(fā)達史》(1933)中認為,清代女性沒有自主選擇結束婚姻的權利,婦女在家庭中的地位較低,喪偶后只能依附兄弟、兒子生活,貞潔觀念對喪偶婦女影響嚴重,婦女的再婚選擇非常有限,一旦婚姻失敗,將面臨整個人生的覆滅。第二,對于清代婚姻家庭關系的研究,李秀領在《中國婚姻家庭的嬗變》(1990)中認為,清代是非常典型的男權社會,婚姻家庭中的全部權利屬于男性,婚姻中女性的關系沖突例如婆媳沖突、妯娌沖突、妻妾沖突,本質上是對男性資源的爭奪以及與男性資源相關的利益的爭奪。
3 結論
綜上所述,近百年來的清代婚姻家庭史研究內容全面,取得了非常顯著的研究成果。從本文的分析可知,分析近百年來的清代婚姻家庭史研究,能夠更好的理清中國史學發(fā)展的脈絡,增進人們對于婚姻家庭多方面知識的了解,以史為鑒,解決當下婚姻家庭生活中的多種矛盾和問題。因而,我們要加強對婚姻家庭史研究的梳理,增強歷史研究與現(xiàn)實生活的連接。
參考文獻
[1]駱新泉.清代陳爾士家書婚姻家庭倫理美摭談[J].北京教育學院學報,2018,32(02):64-69.
[2]金眉.論清代婚姻家庭法律的特質[J].法學,2007(10):67-78.
作者簡介
張悅(1995-),女,漢族,山東泰安人,碩士在讀,研究方向:中國史專業(yè),家庭史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