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月貞 陳尊文 吳鴻曾 盧蔚霞
(福建省立醫(yī)院,福建 福州 350001)
護理實習是學校教育的深化和延續(xù),是促進護理理論和臨床實踐有機結合的重要過程[1]。護理帶教質量對護生實習中獲得的知識、技能和職業(yè)價值觀具有極為重要的影響,科學選擇帶教方式,是提高護理實踐教學質量的重要手段[2]。為了使實習護生盡快地適應新形勢下的責任制整體護理工作模式,我們將責任制整體護理和實習護生帶教相結合,2016年5月開始,我們對實習護生實行責任制整體護理帶教模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選取2015年5月至2017年3月在體檢中心實習的77名大專護生作為研究對象,實習時間均為4周。將2016年5月至2017年3月的實習護生44名作為觀察組,2015年5月至2016年3月的實習護生33名作為對照組。兩組護生均為全日制大專院校護理??茖嵙晫W生;均為女性;年齡18~22歲,平均19.6歲;兩組學生的基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成立教學管理組,組長由科護士長擔任,組員由責任護士擔任。主要職責是集體分析討論設計“體檢中心責任制整體護理護生帶教實施表”、“體檢者滿意度、帶教老師滿意度、護生對帶教模式滿意度測評表”、“護生綜合能力測評表”,并多方面收集資料。選出一名理論知識扎實、技術操作嫻熟、有傳授知識的能力、帶教意識較強、具備本科學歷且護師以上職稱的護士擔任總帶教,負責實習護生入科介紹和出科考試,以及聯絡和收集匯總資料,其他責任護士按照“體檢中心責任制整體護理護生帶教實施表”進行帶教檢查、指導與評價工作。責任制整體護理護生帶教實施方法:
入科第1周,總帶教實施培訓,內容:環(huán)境介紹,本科室規(guī)章制度、責任制整體護理模式、護理查對制度、院內感染防控、不良事件預防、儀容儀表、人際溝通、體檢流程、小講課“體檢項目意義”。
入科第2~3周,帶教老師對實習護生實施帶教,內容:帶教老師進行一對一全程監(jiān)督、指導,按照責任制整體護理模式細化共同落實,分管3~4名體檢者,主要工作任務有:核對體檢項目單、根據需要做好相關準備,熱情接待體檢者,進行有效自我介紹,根據體檢項目全程引導體檢工作,有抽血、彩超、拍片、心電圖、婦科、尿檢、胃腸鏡、CT、MRI、TCD,測量身高、血壓等等,每個項目檢查前進行詳細的針對性的注意事項的介紹以及相關的專科知識的健康宣教,需要預約的項目必須與協作科室進行溝通,做好預約工作,并與體檢者做好溝通。在帶教老師的指導下,熟練掌握護理操作流程,熟悉體檢流程和導診方法,能完成化驗標本的采集,了解相關檢查項目的目的和注意事項,能了解心電圖的操作,熟知胃腸鏡室、CT室、MRI室、TCD室等協作科室的具體位置與預約方法、能進行相關專科知識的健康宣教;體檢結束后,認真講解取報告注意事項。收集整理報告,能讀懂部分報告單。目標:在帶教老師的指導下能按順利完成實施表安排的各項內容,學習積極性高,服務意識強。體檢者能說出責任護士(實習護生)的姓名,相關檢查注意事項知曉率提高,能順利完成體檢。
入科第4周,總帶教、帶教老師對實習護生進行帶教質量評價,評價內容:①出科理論和操作考試:實習最后一天由總帶教老師負責為實習護士進行出科理論和操作考試。②滿意度調查:實習期間所導診的體檢者對實習護生的滿意度調查表;帶教老師對實習護生的滿意度調查表;實習護生對帶教模式的滿意度調查表。③實習護生綜合能力測評。
1.2.1 觀察組:實行責任制整體護理帶教模式,實習護生分管體檢者,帶教老師(責任護士)一對一帶教按照體檢中心責任制整體護理護生帶教實施表(表1)的護理工作內容逐條落實,帶教老師全程監(jiān)督指導。為體檢者提供全程導診到收集、分發(fā)報告全過程,包括導診、溝通、協調、健康宣教、報告整理、報告分發(fā)等無縫隙、連續(xù)性護理服務。
1.2.2 對照組:采用傳統帶教模式,實習護生僅安排非導診崗位,如測身高、測血壓、后勤,取報告崗位,每周輪換一次崗位,沒有參與體檢者的導診工作。
1.3 評價指標:對比分析兩組實習護生的出科理論和操作考試成績,帶教老師滿意度、體檢者滿意度、對帶教模式的滿意度以及綜合能力測評結果。
1.4 統計學方法:將所得數據采用SPSS15.0進行統計分析,組間比較采用兩個獨立樣本t檢驗,計量資料采用卡方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實習護生出科理論、操作考試成績比較:見表1。
表1 兩組實習護生出科理論、操作考試成績比較(±s,分)
表1 兩組實習護生出科理論、操作考試成績比較(±s,分)
組別 例數 理論考試成績 操作考試成績對照組 33 81.18±5.84 82.64±6.71觀察組 44 90.50±4.35 92.77±3.47 t-8.02 8.64 P-<0.001 <0.001
2.2 兩組實習護生帶教綜合滿意度比較:見表2。
2.3 兩組實習護生綜合能力自評結果比較:見表3。
表2 兩組實習護生帶教綜合滿意度比較[n(%)]
3.1 傳統教學模式缺乏全面性和系統性:對照組采用傳統教學模式,每周輪換一個非導診崗位,無法對體檢者提供連續(xù)性的服務,溝通和健康宣教的內容僅限于某個崗位,缺乏對整個體檢流程的認知,更沒有動手操作的機會,實習護生容易產生倦怠情緒,學習積極性不高,傳統教學模式很難提升實習護生的綜合能力。
表3 兩組實習護生綜合能力自評結果比較[n(%)]
3.2 責任制整理護理帶教實習護生效果良好:責任制整理護理帶教模式是一種較為新型臨床護理教學方法[3],實習護士通過與責任護士在具體工作中對體檢者的身心進行有計劃、有步驟、有目的的整體護理,能夠參與整個體檢流程為體檢者提供連續(xù)性的服務。帶教質量評價結果顯示,觀察組實習護士的出科理論和操作考試成績、帶教老師滿意度、體檢者滿意度、實習護生對帶教模式滿意度、實習護生的健康宣教能力、溝通能力、處理問題能力、職業(yè)責任感、工作積極性、自信心等綜合能力提升方面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3.3 責任制整理護理帶教模式提升了實習護生綜合能力:實習護生在帶教老師“一對一”的指導下,參與了體檢者從核對體檢項目單到體檢全過程到分發(fā)體檢報告的整個過程,形成“你是我的體檢者,我是你的護士”的責任制護理工作模式,工作中遇到問題可隨時提問并得到帶教老師的解答。為了更好地完成護理工作,護生主動服務的意識及責任感加強了,為了讓體檢者準確的配合檢查,護生需要及時的與體檢者溝通交流,主動學習相關專業(yè)知識,將理論知識系統、靈活的運用于實踐,提升了護生職業(yè)責任感和樹立了自信心,鍛煉了語言表達能力和溝通能力。
3.4 責任制整體護理帶教模式持續(xù)提升護理服務質量:由帶教老師和實習護生組成的責任組按照統一的實施表進行主動、有序、有預見性的護理工作計劃,根據體檢進展督促實習護生和帶教老師主動提供導診服務,積極與體檢者有效溝通,加強健康宣教,關注體檢流程進展,及時發(fā)現問題和解決問題,全方位的滿足體檢者的服務需求,整個護理過程無縫隙銜接,充分體現以體檢者為中心的責任制整體護理,持續(xù)提升護理服務質量。
實習護生即將成為護理隊伍的新生力量,通過責任制整理護理帶教模式,使實習護生提早進入護士角色,在帶教老師的指導下系統全面地完成學習任務,同時通過健康教育、溝通、協調、技能培訓等提升了自身綜合能力,更好地適應新形勢下的責任制護理模式需要;同時,帶教老師和實習護生密切配合,積極主動為體檢者提供全方位的服務,提升了護理服務質量,提高了護理服務滿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