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省武山縣龍臺初級中學 唐建忠
閱讀教學是初中語文教學過程中十分重要的內(nèi)容,閱讀教學效果的高低能夠在很大程度上決定初中學生們能否具備良好的閱讀能力。閱讀對于學生來說是看見世界的重要途徑,是接觸外界社會的橋梁。所以在日常的教學過程中教師一定要重視學生的閱讀教學,讓學生能夠通過大量的閱讀獲得更加豐富的語言材料,從而提高自身的閱讀能力,進一步提升語文素養(yǎng)。
在新課改的不斷推行之下,學生與教師的位置已經(jīng)發(fā)生了改變,教師在實際課堂中起著引導的作用,而學生才是課堂中具有主體地位的人。但是很多初中語文教師在閱讀教學的過程當中并沒有以學生為主體,同時有的語文教師也并沒有意識到這一問題,而且有的語文教師在進行教學的時候仍然是從傳統(tǒng)的閱讀教學方式出發(fā)對學生進行閱讀訓練。在這樣的背景之下,教師對整個教學課堂進行掌控,使學生沒有能力對閱讀的文本進行研究和分析,從而阻礙了整個課堂教學的效率。并且在實際進行閱讀教學的時候,教師只會從自身的角度出發(fā)對課文內(nèi)容不斷地進行講解,并不會在進行閱讀教學的過程當中開展互動活動,這樣往往會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當中感到枯燥乏味,從而也使學生淡化了對初中語文閱讀學習的興趣。
在對學生進行閱讀教學時,部分初中語文教師依舊是采用傳統(tǒng)的閱讀教學方式進行教學,從?;降慕虒W方式出發(fā)對學生進行閱讀訓練;然而現(xiàn)如今信息技術實現(xiàn)了空前的發(fā)展,傳統(tǒng)的閱讀教學模式已經(jīng)不能夠很好地適應當前的需求,因此,我們有必要對其閱讀教學方式進行相應的創(chuàng)新。如果在開展初中語文閱讀教學活動中還是采取傳統(tǒng)單一的教學模式,那么就可能會在很大程度上達不到很好的教學效果,在這樣的基礎之上,也會使學生覺得閱讀課程十分無聊,從而對閱讀失去了學習的興趣。
在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的過程中,教師總是會停留在表面的知識內(nèi)容上面,對表面的知識進行多次的講解,而沒有對閱讀教學過程中的重點難點進行更深入的分析。特別是對于閱讀教學過程中所涉及的一些細致還很關鍵的問題,如果有的語文教師并沒有進一步地展開深入的分析講解的話,那么學生可能也會花費很多時間來進行理解,這樣并不能夠達到一定的語文閱讀教學效率。
在應試教育的背景之下,學生所接觸到的理論知識都是課本知識,而且很多初中語文教師對于閱讀教學也不夠重視,就會使學生忽視閱讀的重要性。在平常的學習過程當中學生就不會進行閱讀,更不會對課本以外的書籍進行閱讀。從而導致平時的閱讀量比較少,根本沒有相應的文化背景知識去支撐學生進行下一步的閱讀。
當我們在開展初中語文閱讀教學活動的時候,語文教師要意識到學生主體性的重要性。如果教師改變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地位,那么首先就需要綜合考慮學生的實際情況,以此制定出以學生為主體的閱讀教學模式。其次教師在實際教學過程中還可以建立相應的學習小組,利用學習小組之間的學習活動,讓學生找到閱讀學習過程中的樂趣。而且學生在學習小組中可以采取資源共享的方式不斷地提高學生閱讀的興趣。最后教師可以讓學習小組對初中語文課本當中的重點知識進行相應的研究探討,并且還可以讓各個小組之間進行意見交流,以此激發(fā)學生進行語文閱讀的熱情。
對于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來說,不僅只有課堂上的教學,教師還可以利用多渠道的教學模式讓學生進行實踐,以此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這樣學生的閱讀學習就不再感到枯燥乏味。同時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所以教師一定要采取多種多樣的教學方法不斷地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
比如在《談創(chuàng)造性思維》這篇文章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就可以引導學生進行辯論,將學生分成兩個小組選擇正反方,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就可以利用自己對課文的理解以及對知識的掌握程度進行辯論,教師在這個過程中充當裁判,從而進一步對學生進行指導,在這樣的方式之下學生更能夠對課文進行理解,同時也不斷地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通過觀看錄像能夠進一步地讓學生了解這篇文章所表達出的感情,使學生對文章中人物的理解不再停留在表面。教師在進行講授其他閱讀文章的時候也可以要讓學生進行朗誦比賽或者寫作文比賽,基于這些情境下,讓學生能夠在一定程度上體驗到文章的意境,以此激發(fā)學生對語文閱讀的熱情。因此,在進行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的時候,采取多樣化的閱讀教學方式是具有非常重要作用的,其能夠讓學生可以有一種積極主動的學習狀態(tài)。
在傳統(tǒng)的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對學生課前預習的工作是十分重視的,然而當學生在進行語文閱讀預習的時候,往往只是將其大概地閱讀一遍,而對于課本以外的內(nèi)容都不會進行深入的探究,而且在實際預習過程中教師沒有對學生的預習進行進一步的引導,從而使學生的課前預習成了一個形式。所以在新時期的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一定要將課內(nèi)外的閱讀進行有效的結合。比如在泰戈爾《金色花》的課文教學過程中,語文教師需要布置相應的預習內(nèi)容,首先,是需要學生通過查閱的方式了解泰戈爾的相關背景,然后再根據(jù)學生自身所掌握的知識,以此實現(xiàn)對泰戈爾詩中所表達的情感和意境的體驗。采用課內(nèi)外,閱讀相互結合的形式不斷地加深學生對文章內(nèi)容的理解,同時在預習的過程中所遇到的一些問題也能夠及時地得到解決,不斷促進學生對教學內(nèi)容的理解和升華。
寫作的基礎是閱讀,所以在語文教學的過程中教師一定要重視學生積累語文知識的習慣培養(yǎng),要不斷地培養(yǎng)學生課外閱讀的能力。而且教師也要不斷地引導學生能夠長期堅持地收集一些課內(nèi)外的成語,并且將其記在筆記本上進行反復地閱讀記憶,通過這樣的方式,能夠很好地拓寬學生的知識面,從而實現(xiàn)學生語文閱讀能力的提升。課外閱讀是學生閱讀積累的一個重要途徑,所以學生在選擇相關閱讀書籍的時候,并不僅僅只停留在一些名人傳記以及名著相關的書籍里面,還可以去閱讀一些反映社會現(xiàn)實以及突出時代特征的新書。
語文閱讀教學是培養(yǎng)學生文學素養(yǎng)的重要途徑,同時也能夠讓學生更好地認清世界、開拓視野。因此,在實際的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一定要重視語文閱讀教學的重要性,在實際的閱讀教學過程中要采取多種多樣的教學模式,提高學生的語文閱讀能力。而且在進行教學的時候,一定要從學生的角度出發(fā)不斷地對學生的閱讀進行引導,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教師在進行語文閱讀教學的時候一定要不斷地總結教學方法,對自己的教學方法進行創(chuàng)新,進而提高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的有效性,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