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新課改的持續(xù)深入,科學技術的飛速發(fā)展,信息技術也在逐步取代傳統(tǒng)的教學設備及其模式。將信息技術應用于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當中,能充分發(fā)揮學生的課堂主體作用,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促進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效率的有效提升。
關鍵詞:信息技術;小學語文課堂;應用
近幾年,隨著科學技術的飛速發(fā)展,信息技術也被廣泛應用于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當中,為課堂教學注入了新的活力,增強了語文學科魅力,充分調動了學生學習語文的熱情。因此,如何才能更好地將信息技術應用于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當中,實現(xiàn)學生綜合素質的提升,就成了新課改主要內容之一。本文以《飛向月球》為例,提出幾點信息技術在小學語文課堂應用的有效策略,以供參考。
一、 應用于課前備課
隨著“互聯(lián)網+”時代的到來,包括優(yōu)秀的教學方案或設計等各種教學資源也逐漸豐富。小學語文教師在備課時,可以充分利用互聯(lián)網平臺搜集各種優(yōu)秀教學資源,以此為參考整理一份完整的教學方案,再使用多媒體技術制作相應課件,以此作為課堂教學的導入。
例如,在設計《飛向月球》一課的教學方案時,教師就可以利用互聯(lián)網平臺搜索各種相關資源,查看其他優(yōu)秀教師的教學實錄,參考優(yōu)秀的教學設計,再結合自身教學實際及學生實際學習情況,設計符合本次課堂教學的教學方案。
二、 應用于課堂教學當中
(一) 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激發(fā)學生興趣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運用現(xiàn)代信息技術輔助課堂教學,創(chuàng)設相應的教學情境,讓枯燥單調的課堂氛圍變得情景交融、聲情并茂等。這樣,既能讓學生對課文中所描寫的情景產生直觀感受,又能促進學生思維發(fā)散,為課堂教學注入新的活力。同時,信息技術在課堂教學的使用,符合新課改與素質教育對語文教學的要求,有效豐富教學內容與教學資源,為學生提供更多真實且自然的語言輸入,從而激發(fā)學生的語文學習興趣。
以《飛向月球》一課為例,教師在進行第一課時的教學時,可以利用多媒體設備,給學生播放阿姆斯特朗的登月視頻,讓學生感受當時阿姆斯特朗登上月球時那激動人心的場面,以此吸引學生注意力,調動學生閱讀課文的積極性,讓學生在好奇心的驅使下閱讀課文。這種教學方式也是一種創(chuàng)新,有助于加強課堂教學趣味性,從而提高語文課堂的教學效率。
(二) 突破教學重難點,加深學生的理解
每個學科都有自己的重難點知識,語文學科亦是如此。傳統(tǒng)語文課堂教學,在講到重難點知識時,通常都是教師的口頭講解與板書相結合來進行,使得課堂氛圍顯得單調而乏味,無法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因此,將信息技術與課堂教學進行有機結合,對重難點知識的突破有著較為積極的作用,由于多媒體設備具備圖文并茂等獨特優(yōu)勢,能將抽象知識形象化,有助于快速吸引學生注意力,從而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在《飛向月球》第二課時的教學中,語文教師通過給學生播放登月視頻,讓學生知道了阿姆斯特朗是第一個登上月球的宇航員。教師可以利用課件引導學生閱讀課文,升空—登月途中(讓學生閱讀第二、三自然段)—登上月球(學生閱讀第五、六自然段)—離開月球(第七自然段)。這一學習過程,使學生了解了宇航員的登月過程,獲得更多有關月球的知識,使學生深刻體會到登月的偉大意義,進而能夠更好地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提升。
(三) 拓寬學生視野,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
《飛向月球》一課,完整地記敘了宇航員從飛向月球到登陸月球的經過,讓我們明白了月球的開發(fā)價值等內容。在此,教師還可以給學生播放我國宇航員楊利偉、聶海盛等人乘宇宙飛船在太空生活等相關視頻,在拓寬學生視野的同時,還能有效激發(fā)學生探索宇宙的興趣,促進學生自主學習意識的培養(yǎng)。
由此得知,教師在備課時通過豐富的互聯(lián)網資源,擴大自身知識儲備及課堂教學容量,有助于增加課堂教學的趣味性。利用信息技術輔助課堂教學,既能豐富教學內容,又能使教學手段多樣化,真正實現(xiàn)寓教于樂,從而更好地激發(fā)學生的語文學習興趣,提高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三、 應用于寫作教學當中
作文一直都是小學語文教學當中的難點,由于小學生語言能力及信息儲存量有限,因此在寫作時總會感覺無從下手,沒有內容可寫。傳統(tǒng)的小學語文教學通常都是以范文的形式來給學生講解或指導作文。這種方式過于單一和刻板,阻礙了學生思維的發(fā)散,影響學生的個性發(fā)展,使得學生的寫作方式千篇一律。而將信息技術應用于作文教學當中,可以用多媒體給學生呈現(xiàn)寫作素材,引導學生分組討論與交流,從而促使學生的寫作新穎獨特,富有個性。
例如,在結束《飛向月球》一課的教學之后,教師可以讓學生通過學習本課內容,觀看登月及其相關拓展視頻,以“我的理想”“神奇的宇宙”等為主題,寫一篇作文或讀后感。學生在這一寫作過程中,可以寫自己未來的理想,也可以通過網絡查找相關資料,寫出自己在學習課文之后的感悟。這樣既能豐富學生的寫作素材,又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進而使得學生寫出的作文富有活力與個性。
綜上所述,在小學語文課堂合理地使用信息技術,可以有效地提高課堂的教學效率。構建輕松愉悅的課堂氛圍,調動學生語文學習熱情;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拉近師生與文本之間的距離,激發(fā)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拓寬學生視野,豐富學生寫作素材,促進學生寫作能力的提升。由此可知,信息技術的有效運用,既能讓學生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開展學習活動,還能增強語文課堂教學的趣味性和時效性,從而實現(xiàn)課堂教學效率的有效提升。
參考文獻:
[1]周愛紅.小學語文教學與信息技術的有效整合研究[A].《教師教學能力發(fā)展研究》科研成果集(第十四卷)[C],2018:4.
[2]賈欣欣,王新靜.淺談信息技術與小學語文教學整合的優(yōu)勢[J].教育現(xiàn)代化,2017,4(36):330-332.
作者簡介:
程勇學,甘肅省定西市,通渭縣通和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