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銀德
【關鍵詞】 學生;學習興趣;學習目的;成功感
【中圖分類號】 G635.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9)01—0047—01
興趣是推動學習的內在力量,是學生學習的強大動力。要推動學生去探求新的知識,發(fā)展新的能力,培養(yǎng)并使之保持持久的學習興趣,則是促進其主體性發(fā)展的基礎條件。學習與興趣有著緊密的關系。如果一個人對一件事感興趣,他就會努力把這件事做好,如學齡前兒童盡管他們的智商可能沒有成人高,但他們的學習效率卻是驚人的:他們在幾年的時間里就學會了走路、說話,認識了身邊的許多事物,而成人學一門外語的速度可能還沒有幼兒學說話的速度快。這就是因為幼兒非常希望了解身邊的事物,對身邊的事物特別感興趣。一些偉大的科學家小時候并沒有上過學,但他們都取得了很高的科研成就,這并不是因為他們天生就聰明,而是因為他們始終保持著對學習的興趣。當學生有了學習興趣后,就會學得更快、更好。那么,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呢?下面,筆者結合工作實踐談幾點自己的看法。
一、應讓學生覺得學習是很有趣的
學生在學校學習,哪會有什么樂趣呢?那可不一定。如果教師能夠引領學生去尋找,就會發(fā)現樂趣是處處存在的。關鍵在于教師要讓學生樹立這樣的意識:遇事都去想它積極的一面,學習是非常有趣的,不要過多去想它有多么枯燥,學會發(fā)現學習中的樂趣,就會學得更充實。比如,在學習數學時,學生可能會想到一個又一個很復雜的應用題,自己難以理解。此時,教師可引導學生探索數學規(guī)律和數學美感,理解其中蘊涵的道理,這樣學生就會為學到了新的知識而喜悅,為解決了新的問題而自豪,學習興趣也會更加濃厚。
美國教育家格倫·多曼說:“學習是生活中最有趣的和最偉大的游戲。所有的孩子生來就這樣認為,并且將繼續(xù)這樣認為,直到環(huán)境使他們感到學習是非常艱難和討厭的工作。有一些孩子則從來沒有真正地遇到這樣的麻煩,并且終其一生,他們都認為學習是唯一值得玩的有趣的游戲。我們給這樣的人取個名字,叫他們天才?!钡拇_,剛具認知能力的孩子都會認為學習是有趣的,他們很好動,常常會擺弄一些東西,感到興趣極佳。他們在興趣的驅使下逐步地認識了這個世界,不斷學習著新的知識。但對于一些孩子來說,這種對學習的興趣最長將持續(xù)到上小學前。上小學后,他們會逐漸地對學校學習產生排斥和厭惡感,認為在學校學習很枯燥乏味。為此,我們教師應該轉變自己的觀念,營造良好的學習環(huán)境,引導學生重新尋找并發(fā)現學習中的樂趣,使學生樹立起學習的自信心。
二、發(fā)揮情感作用,使學生學習興趣進一步提高
“愛”是學生學習的動力。在教育教學過程中,教師傾注對學生的愛,提出適當的目標和要求,對他們寄予熱切的期望,耐心地幫助、引導他們,就會產生“皮克馬利翁效應”,達到理想的教育效果。當然,其間也要注意避免“馬太效應”的出現,對教育對象要一視同仁,在給優(yōu)等生“錦上添花”的同時,也要為中等生和暫時的后進生“雪中送炭”,使他們向優(yōu)等生轉化。教師的期望是影響學生學習興趣的重要因素,但教師期望的大小必須以學生的自我認識為中介。有自卑感的學生,不愿意接受教師的較高期望,自尊心強的學生,可能會對教師產生抵觸心理。因此,教師對全體學生的期望必須要被學生認同或接受,成為大家的共識,才能真正起到促進學習的作用。教師充分信任學生,尊重學生個性,有利于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有了良好和諧的師生關系,課堂上教師的主導性與學生的主體性才能有效發(fā)揮,學生會信心十足地學習,教學效率也會明顯提高。
三、了解學習目的
學習目的是指某學科的學習結果是什么,為什么要學習該學科。學習多半都是要經過長期艱苦努力的,這種艱巨性往往讓人望而卻步,而學習又是學生的天職,不能不學。當學生覺得這個學科沒有太強的吸引力時,其學習興趣就會逐漸減弱,其間,教師讓學生了解學習目的就顯得大有必要。
四、培養(yǎng)學生的成功感
在學生學習的過程中,當他們每取得一點小的成績時,教師就要對其進行必要的獎勵,達到什么樣目標,就給學生什么樣的獎勵。取得小進步,實現小目標則進行小獎勵,如獎勵一塊橡皮;取得中進步、實現中目標則進行中獎勵,如獎勵一本學生喜歡的書等;取得大進步、實現大目標則進行大獎勵,如評為學習標兵或三好學生等。通過漸次獎勵來鞏固學生的行為,有助于他們形成自我成功感,并在不知不覺間產生學習興趣。
編輯:孟 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