叢喜達 丁磊 魏文洲 高振華
[摘要]目的 比較CT和MRI診斷膝關節(jié)隱性骨折的效果。方法 選取2013年3月~2017年11月因疼痛就診于惠州市中大惠亞醫(yī)院放射科或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yī)院放射科的68例臨床疑似膝關節(jié)隱性骨折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所有患者在1周內接受CT和MRI檢查,以手術診斷和臨床隨訪結果作為診斷標準,比較CT和MRI對膝關節(jié)隱性骨折診斷的敏感度、特異度和準確度。結果 有61例患者為膝關節(jié)隱性骨折,7例為其他原因導致臨床疼痛。CT、MRI診斷的敏感度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MRI診斷的特異度高于CT診斷,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MRI診斷的準確度高于CT診斷,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 MRI對膝關節(jié)隱性骨折患者的診斷效果優(yōu)于CT診斷。
[關鍵詞]MRI;CT;膝關節(jié)骨折;診斷
[中圖分類號] R683.4? ? ? ? ? [文獻標識碼] A? ? ? ? ? [文章編號] 1674-4721(2019)1(c)-0081-04
膝關節(jié)結構相對復雜,屬于復合關節(jié),主要負責人體負重和下肢活動,當受到外界暴力作用時,膝關節(jié)很容易發(fā)生骨折,其中大部分由硬器所傷[1]。在臨床上膝關節(jié)骨折通??煞譃殡[性骨折與非隱性骨折。隱性骨折也稱為隱匿性骨折,主要是指從人體外部無法看出且X線無法顯示的一種骨折,包括隱性創(chuàng)傷骨折和隱性應力骨折[2],與膝關節(jié)隱性骨折相反的是,膝關節(jié)非隱性骨折大多可以通過X線檢查得到臨床診斷,診斷難度較小[3],膝關節(jié)隱性骨折容易出現(xiàn)漏診而貽誤最佳治療時機,導致骨折未能及時復位、骨折加重、愈合延遲或愈合畸形,因此尋找一種有效的診斷方法將是臨床上迫切需求的[4]。近年來,MRI與CT檢查設備普遍應用于臨床,兩者成像原理和方法不同,各有其優(yōu)缺點[5-6],那么,在膝關節(jié)隱性骨折診斷方面何種方法準確高效呢?本研究擬通過分析臨床疑似膝關節(jié)隱性骨折患者的CT和MRI資料,分析比較MRI和CT對膝關節(jié)隱性骨折的診斷效果,包括敏感度、特異度和準確度。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擇2013年3月~2017年11月就診于惠州市中大惠亞醫(yī)院或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yī)院放射科的68例臨床疑似膝關節(jié)隱性創(chuàng)傷骨折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其中男45例,年齡18~83歲,女23例,年齡27~70歲。所有患者在1周內接收CT和MRI檢查。以手術診斷和臨床隨訪結果作為診斷標準,共有61例膝關節(jié)隱性骨折,其中左膝關節(jié)骨折26例,右膝關節(jié)骨折32例,雙膝關節(jié)骨折3例;非膝關節(jié)隱性骨折7例。詢問臨床病史,常見的病因包括交通事故撞傷、高處跌落摔傷、硬物碰傷、輕微跌倒傷(骨質疏松患者)和短期內活動量增加骨疲勞史。另外本研究已獲得醫(yī)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審核批準。
1.2檢查方法
所有患者均接受螺旋CT和MRI檢查,Aquilion64排128層螺旋CT(日本東芝中國有限公司)設定膝關節(jié)為掃描區(qū)域,CT管電壓為120 kV,管電流為300 mA,層間距均為5 mm,首先通過容積薄層掃描的方法獲取原始圖像,再將原始圖像傳送至后臺工作站進行三維重建。Achieva1.5T和Siemens3.0T MRI(荷蘭皇家飛利浦電子公司)設定掃描區(qū)域后,調節(jié)MRI掃描參數(shù),掃描序列為T1WI與T2WI,層厚間距為5 mm,層間隔為0.5 mm,F(xiàn)OV設置為185~225 mm。
1.3觀測指標及評價標準
比較CT、MRI的診斷敏感度、特異度和準確度。CT和MRI圖像由2名主治職稱以上的影像醫(yī)生共同進行征象觀察,最后達成一致診斷意見。以手術診斷和臨床隨訪結果作為診斷標準,計算公式分別為:敏感度=真陽性例數(shù)/(真陽性例數(shù)+假陰性例數(shù))×100%;特異度=真陰性例數(shù)/(真陰性例數(shù)+假陽性例數(shù))×100%;準確度=(真陽性例數(shù)+真陰性例數(shù))/總例數(shù)×100%。
1.4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7.0統(tǒng)計學軟件處理分析,計數(shù)資料以百分數(shù)表示,采用χ2檢驗比較,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對診斷結果采用配對χ2檢驗并設計四格表,診斷結果一致性采取Kappa檢驗,Kappa值<0.4時表示兩者一致性較差,Kappa值為0.4~0.7時表示兩者一致性中等,Kappa值>0.7時表示兩者一致性良好。
2結果
2.1膝關節(jié)隱性骨折MRI與CT圖像觀察分析
膝關節(jié)隱性骨折的CT和MRI掃描圖像如圖1所示,其中圖1A、1B和1C為CT檢查圖,從圖可以看出脛骨平臺骨折線,骨骼成像較為灰暗;圖1D、1E和1F為MRI檢查圖,從圖可以看出脛骨平臺骨折線明顯,骨骼形態(tài)較為完整,并與關節(jié)處肌肉組織明顯可分。從診斷效果看,CT檢查明顯沒有MRI檢查顯示清晰。
2.2疑似膝關節(jié)骨折的MRI與CT診斷結果的比較
CT、MRI診斷的敏感度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MRI診斷的特異度高于CT診斷的特異度,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MRI診斷的準確度高于CT診斷的準確度,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CT檢查結果與最后診斷結果比較,Kappa值為0.629,兩者一致性為中等;MRI檢查結果與最后診斷結果比較,Kappa值為0.703,兩者一致性為良好(表1~2)。
3討論
骨折是一種骨結構的連續(xù)性完全或部分中斷的疾病,可發(fā)生任何年齡階段,臨床上多有明確的外傷史,多見于兒童及老年人,中青年人也時有發(fā)生[7]。患者常為單個部位骨折,少數(shù)為多發(fā)性骨折,經及時恰當處理,多數(shù)患者能恢復原來的功能,但仍有少數(shù)患者遺留不同程度的后遺癥[8]。膝關節(jié)作為人體的一部分,主要負責人體負重和下肢活動,支撐人體站立行走。膝關節(jié)的結構相對復雜,其屬于復合關節(jié),當受到外界暴力作用時很容易發(fā)生骨折[9-10],導致機體活動障礙,嚴重影響到患者的生活質量。對于老年骨折患者,不僅會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還會影響患者的生存期。
在臨床醫(yī)學上,骨折可分為隱性骨折和非隱性骨折。非隱性骨折指可以通過X線檢查得出明確診斷的骨折,診斷難度較小[11-12]。隱性骨折也稱為隱匿性骨折,是指身體外表無法看出而且X線無法顯示的一種骨折,膝關節(jié)隱性骨折主要是由外部暴力作用引起的創(chuàng)傷性骨折,部分是由于應力作用所致的應力性骨折(包括疲勞性骨折和衰竭性骨折)。膝關節(jié)隱性骨折由于診斷難度較大,容易出現(xiàn)漏診,從而導致患者失去最佳治療時機,并極可能引起醫(yī)療糾紛,因此臨床上迫切需求采取有效檢查方法及時明確診斷此類隱性骨折[13-14]。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fā)展,MRI和CT檢查設備已較普遍應用于臨床。MRI作為一種現(xiàn)代影像學檢查方法,具有無創(chuàng)傷性和無X線輻射性優(yōu)點,同時有極高的軟組織對比分辨率。膝關節(jié)MRI檢查常規(guī)采取多方位和多序列掃描成像,必要時可行容積掃描和三維薄層圖像后處理,對膝關節(jié)進行多個視角的全面觀察,清晰顯示膝關節(jié)細微結構以及可能存在的骨折,便于醫(yī)師做出準確診斷[15-16]。另外,MRI可清楚顯示膝關節(jié)骨折合并的膝關節(jié)軟骨、半月板、韌帶和肌肉等軟組織損傷,可為臨床治療方案的選擇和手術方案的制定提供更多信息[17]。CT采用電子計算機X線斷層掃描進行診斷,利用X線束和敏感度極高的探測器完成人體斷面掃描,具有掃描時間和圖像重建快,無結構圖像重疊的優(yōu)點,可用于人體各部位多種疾病的檢查,但由于CT檢查輻射劑量相對較大,尤其對孕婦和兒童要慎用,故在實際臨床診斷中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權衡利弊,制定個體化的檢查方案。薛紅強等[18]發(fā)現(xiàn)在脛骨平臺骨折的診斷中,MRI各項診斷結果均優(yōu)于CT診斷,其骨折檢出率及分型符合率分別為98.10%和97.14%。本研究在參照以往研究的基礎上,通過對膝關節(jié)隱性骨折的MRI和CT診斷結果進行比較,分析得出何種方法診斷膝關節(jié)陰性骨折更優(yōu)越,結果顯示CT、MRI診斷的敏感度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MRI診斷的特異度高于CT診斷的特異度,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MRI診斷的準確度高于CT診斷的準確度,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提示MRI診斷效能明顯優(yōu)于CT診斷。另外,CT檢查結果與最后診斷結果比較一致性為中等,MRI檢查結果與最后診斷結果比較,一致性為良好,這也表明MRI對膝關節(jié)隱性骨折的診斷準確性比CT更接近最后真實診斷情況。
綜上所述,MRI對膝關節(jié)隱性骨折的診斷效能很高,可對各種原因所致的膝關節(jié)隱性骨折進行及時精準診斷,推薦優(yōu)先使用,而CT檢查可作為MRI診斷膝關節(jié)隱性骨折的補充手段,根據(jù)臨床具體情況而定。
[參考文獻]
[1]蘇健蛟,張穎慧.鞭腿擊打不同類型目標引發(fā)膝關節(jié)運動損傷的危險時刻分析[J].西安體育學院學報,2017,34(6):762-768.
[2]Li KN,Lan H,He ZY,et al.Comparison of external fixation with or without limited internal fixation for open knee fractures[J].Zhonghua Wai Ke Za Zhi,2018,56(3):177-182.
[3]Lidder S,Thomas M,Desai A,et al.Osteochondral fractures of the knee in skeletally immature patients: short term results of operative fixation using Omnitech screws[J].Acta Orthop Belg,2016,82(4):762-767.
[4]喻長純,杜興升,王戰(zhàn)朝.膝關節(jié)骨折脫位的分型探討及治療[J].中國中醫(yī)骨傷科雜志,2016,24(4):36-48.
[5]Aleksandrova EV,Batalov AI,Pogosbekyan EL,et al.New opportunities of magnetic-resonance imaging:an algorithm of CSD-HARDI tractography in reconstruction of the brainstem reticular formation fibers[J].Zh Vopr Neirokhir Im N N Burdenko,2018,82(1):5-12.
[6]Thomassin-Naggara I,Bendifallah S,Rousset P,et al.Diagnostic performance of MR imaging, coloscan and MRI/CT enterography for the diagnosis of pelvic endometriosis:CNGOF-HAS Endometriosis Guidelines[J].Gynecol Obstet Fertil Senol,2018,46(3):177-184.
[7]羅從風,姜銳,周曼瑜,等.脛骨內側平臺骨折手術治療失敗的原因分析[J].中華創(chuàng)傷骨科雜志,2006,8(7):642-646.
[8]張巧鳳,李耀章.護理干預預防膝關節(jié)骨折術后關節(jié)僵硬的效果觀察[J].現(xiàn)代中西醫(yī)結合雜志,2015,24(25):2837-2839.
[9]喬聚義,李秋莉,蔡明,等.低場強MRI診斷膝關節(jié)隱性創(chuàng)傷骨折的價值[J].中華實用診斷與治療雜志,2011,25(8):824-826.
[10]陳焱淼,李志銘,劉克,等.膝關節(jié)外傷性隱匿性骨折的MRI應用及價值分析[J].中華關節(jié)外科雜志(電子版),2014,8(1):34-37.
[11]Yin ZF,Sun BF,Yang XH,et al.Antero-medial incision of knee joint for the treatment of intercondylar fracture of femur[J].Zhongguo Gu Shang,2017,30(12):1147-1150.
[12]金瓊英,徐光炎,樓英英.膝關節(jié)隱性創(chuàng)傷骨折的MRI分型及臨床價值[J].實用放射學雜志,2010,26(6):864-867.
[13]王彩紅.MRI在骨挫傷及隱匿性骨折中的臨床應用價值[J].河北醫(yī)學,2014,20(5):775-777.
[14]Postler A,Lützner C,Beyer F,et al.Analysis of Total Knee Arthroplasty revision causes[J].BMC Musculoskelet Disord,2018,19(1):55-62.
[15]Glenn DR,Bucher DB,Lee J,et al.High-resolution magnetic resonance spectroscopy using a solid-state spin sensor[J].Nature,2018,555(7696):351-354.
[16]韓芳,劉天文.MRI在膝關節(jié)隱性創(chuàng)傷骨折中的診斷價值及其分型研究[J].中國當代醫(yī)藥,2017,24(9):98-100.
[17]曾莎莎.3D-MRI在膝關節(jié)前交叉韌帶損傷與半月板撕裂診斷中的應用分析[D].濟南:山東大學,2017.
[18]薛紅強,任轉勤,田宏哲,等.脛骨平臺骨折的臨床特點及MRI與CT診斷價值[J].中國CT和MRI雜志,2015,13(10):99-101.
(收稿日期:2018-08-02? 本文編輯:崔建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