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詩瑜
備課是指教師為準備上課而做的準備工作,這是做好教學工作的前提,教師備課的方式多種多樣,有學期備課,有課時備課,有個人備課,有集體備課,本文著重從個人備課角度,根據(jù)自己多年的教學經(jīng)驗,對思想品德課的教師怎樣上好一節(jié)思品課,提出自己的幾點見解。
一、備課前的準備
1.備大綱
教學大綱是國家教育行政部門頒布的,具有法律效力的教學文件,我們進行備課,首先就是認真全面的研讀教學大綱,通過最新的大綱,我們要分析出:新大綱體現(xiàn)了對學生素質(zhì)的要求,新大綱增加了哪些知識點,新大綱引進了哪些思品課的最新成果與發(fā)展成就,新大綱對學生的道德情感提出哪些新要求。通過對多年教學大綱的研讀,總結(jié)出哪些是歷年的考試重點,哪些是非考試重點。
由于大綱是指導(dǎo)性文件,非常簡明扼要,我們不可能一蹴而就,我們要經(jīng)常地反復(fù)地研讀,才能準確把握這門課的三維要求。
2.備教材
教材是上課最重要的材料,要想把大綱上的內(nèi)容和道德情感傳授給學生,最重要的是通過對教材的解讀,提煉出精華,才能讓學生明白這節(jié)課的重難點。我們只有先對教材進行全面的研讀,才能分析出單元之間,課文之間,各事件之間的前因后果和相互聯(lián)系,這樣在上課時才能由淺入深,由表及里的表述,并選擇合適的教學手段。
我省中考試題的易中難比例為7∶2∶1,基礎(chǔ)性試題占有相當大的比例,這也將是今后考試的方向所在。所以,我們必須引導(dǎo)學生,要以課本為標準,在課本中尋找觀點和答題依據(jù),把基礎(chǔ)知識分析清楚、理解透徹,才可能高屋建瓴、游刃有余。
3.備學生
每年我們都要面對幾個不同的班級,幾百個新鮮的面孔,雖說老師每年的教學內(nèi)容大同小異,但教學對象卻千差萬別,這對老師的能力提出了極高的要求,這就要求我們在上課之前必須對學生的知識基礎(chǔ)、學生的性格特點等,進行一系列的考察了解。
在平時的教學中,我注重課堂氛圍的建立,不板起臉來上課,對于課堂上出現(xiàn)走神或者其他問題的孩子,采用一種迂回的方式進行解決。比如:有一個孩子課堂打瞌睡,我會不動聲色的走到他面前,輕輕的拍拍他,他就會打起精神來。有兩個孩子在悄悄說話,我會很認真的問他們:“你們那么投入,一定是有了什么好的想法吧?”他們就會不好意思,趕緊停下來。對于課堂上出現(xiàn)的個別學生的問題,我不會在課堂上批評他,因為這樣的批評是一個人的錯讓大家陪著他受批評,陪著的孩子心里不舒服,也起不到懲戒犯錯孩子的作用。一般我會放在課后,用聊天的方式解決,效果還比較好。這樣,課堂上師生關(guān)系和諧了,課堂的教學效果自然也就會好起來。
二、備課進行時
教科書作為最核心的上課材料,我們以教材作為備課的最重要對象來分析研究。
第一步,確定本課在全書中的地位,這個根據(jù)考綱和歷年的中考題來確定。最準確的是看大綱上是否每年都提它,再結(jié)合歷年的中考題。我一般會制作一個表格。把這篇課文在歷年的中考中出現(xiàn)的年份,題型,分值一一列出。如此一來,我就對這篇課文的重要性了如指掌,根據(jù)重要性來安排課時和講解深度和廣度。
第二步,對課文進行提煉,制作出本課的板書筆記,教材內(nèi)容繁多,支離破碎,教師要想辦法對其進行提純、整合,得出精華。課堂板書能使學生對這本篇課文有一目了然的理解。
第三步,根據(jù)教材的內(nèi)容對教學方法作出選擇。
三、輸出教案
教案編寫是備課最后的一個環(huán)節(jié)。通過前面對學生的了解,對大綱的研究,對教材的分解和對教學方法的選擇后,我們要把這一系列的工程整合為一份教案。
近年來,一體化教學案逐步浮出水面,成為規(guī)范教師的教學行為和調(diào)節(jié)學生的學習行為的有效手段。《新課程標準》告訴我們:關(guān)注學生的情感,營造寬松、民主、和諧的教學氛圍對學習至關(guān)重要。一體化教學案正是發(fā)揚教學民主,將教師集體備課的成果延伸、擴展到學生群體,讓學生借助于它“做事”的有益嘗試和實踐。
責任編輯?龍建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