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秋瑩
【摘 要】本文以高職文秘專業(yè)“亞偉中文速錄機培訓教程”課程《初識速錄機:坐姿、鍵位碼、基本操作》微課為例,論述高職院校個性化微課的設計與開發(fā),從“選題選取—教學策略的選擇—教學內容的設計—開發(fā)過程”等步驟實施,提出設計和開發(fā)個性化微課時應注意的問題:以課程教學帶動微課設計,避免將微課(資源)與教學割裂開來;注意總結歸納在信息化培訓中學到的知識和技能,將其轉換為顯性成果;選擇合適的教學內容,根據(jù)不同類型的內容設計不同的表現(xiàn)形式,最優(yōu)化降低學生的認知負荷。
【關鍵詞】高職院校? 個性化微課? 設計? 開發(fā)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9)11C-0184-02
自2011年微課概念提出至今,微課已經(jīng)完全滲透入高職院校教學過程。從設計、開發(fā)、應用到評價,眾多專家學者對微課進行了大量的研究與實踐工作,微課概念的內涵得到深化。教學工作者也逐漸認可微課對教學過程的優(yōu)化作用,他們的教學設計與應用的理念逐漸從以競賽為導向轉向以應用為導向。但在實際教學過程中,高職院校的微課應用往往面臨著以下問題:其一,微課是教學資源而不是學習資源,其內容編排取向是依據(jù)教師教學需求而非學習需求;其二,微課通常是“一次性”教學產(chǎn)品,難以做到二次開發(fā),其原因在于開發(fā)時所運用到的技術手段較為復雜,修改起來較為困難;其三,微課與其他教學環(huán)節(jié)相脫節(jié),大多數(shù)教學工作者尚未認識到微課的“課程細胞”本質,將微課等同于微視頻,游離于教學系統(tǒng)之外??梢哉f,以上問題是教與學主體對微課質量提出的更高要求,也是當前微課在高職院校中的發(fā)展瓶頸。本文以個性化微課為研究對象,探討個性化微課的內涵與外延,針對性設計與開發(fā)符合高職院校教學規(guī)律的個性化微課,在實踐層面探索高等職業(yè)教育領域微課的可持續(xù)發(fā)展之道。
一、個性化微課的內涵與外延
個性化微課是指以“學習者中心”為核心設計理念,支持個性化學習并且具有鮮明個性化特點的微課。個性化學習必須立足于“以學生為中心”,在學習者的認知基礎上整合教學內容,在學習者的認知興趣上設計教學,在學習者的學習需求上開發(fā)資源,力求為學生提供適合的、感興趣的、滿足學習需求的學習資源。以支持和保障學習者開展自主學習,進一步完善和優(yōu)化混合式教學。此外,“個性化特點”也包含教師的個性化,即教學內容屬于教師個人知識體系的一部分,是原創(chuàng)的自我知識,而非僅僅是教材的描述性知識。高等職業(yè)教育是培養(yǎng)技能型人才的主要陣地,教師的自我認知體系中的隱性知識對學習者技能的養(yǎng)成起到很重要的作用,有助于幫助學習者深化對技術能力的認識和掌握,因此個性化微課的內容應是教師自我的認知產(chǎn)物,盡可能地將隱性知識以微課的形式傳遞給學習者。教師的個性化還意味著微課是教師自主開發(fā)的教學資源,了解整體的設計和開發(fā)過程,這也是當前我國教育信息化邁向融合創(chuàng)新發(fā)展的基本訴求。在“教育信息化1.0”階段,大量的信息化培訓使得高職院校教師的信息技術應用能力得到全面提升,高職院校教師已具備自主開發(fā)微課的信息素養(yǎng)和能力,這是微課進行二次開發(fā)的基本保障。
總的來說,個性化微課即符合教與學主體:教師和學生個性化需求。支持學生的個性化學習,包含教師的個性化特征,最終達到有意義學習的目的。個性化微課概念的提出不僅深化了微課的內涵,也擴展了外延。微課不僅僅只是單一的以微視頻為形式的教學資源,還包括其他的符合學習者學習需求的多種學習資源與環(huán)境,比如“微習題”“微任務”“擴展材料”“微型學習空間”。其中“微習題”能夠幫助教師獲取學習反饋,有針對性調整教學過程;“微任務”幫助學習者理清對學習內容的認知路徑;“擴展資料”包括各式媒體資源,是教師圍繞微課內容提供地相關視頻、文檔、網(wǎng)址、論文等資源;“微型學習空間”是教師針對微課內容所搭建的微型學習空間,以促進學習者與學習者、學習者與教師、學習者與專家之間的交流互動,助力學習者的元認知發(fā)展?!拔W習空間”的建立并不復雜,借助即時通信工具(QQ、TIM、微信)或社交媒體(微博、QQ空間)就能搭建。
二、個性化微課的設計與開發(fā)
本文以高職文秘專業(yè)“亞偉中文速錄機培訓教程”課程《初識速錄機:坐姿、鍵位碼、基本操作》微課為例,論述高職院校個性化微課的設計與開發(fā),探索高等職業(yè)教育領域微課的可持續(xù)發(fā)展之道。
(一)選題選取
《初識速錄機:坐姿、鍵位碼、基本操作》微課內容選自高職文秘專業(yè)“亞偉中文速錄機培訓教程”課程。該內容屬于基礎知識與技能,一方面對學習者今后的技能養(yǎng)成有很重要的影響,另一方面高職學習者在認知過程中往往會忽視基礎內容的重要性。此外,從知識類型上看,該內容既有動作技能型知識,也有工作原理型知識,有必要以視頻為載體,可視化、動態(tài)化呈現(xiàn)教學內容的過程、細節(jié)。
(二)教學策略的選擇
微課教學本質上屬于有意義接受學習的范疇,其教學策略應以激發(fā)學習者學習興趣和促進有意義學習為重點。對學習者而言,微課內容屬于“新知”。因此在微課設計上采用“先行組織”和“基于問題”的教學策略來啟發(fā)和誘導學習者開展認知活動。以類比的方式建立學習者的“舊知”與內容的“新知”聯(lián)結,有利于促進學習者對新知的理解;以職業(yè)問題為導向,引導學習者建立初步的職業(yè)目標,刺激其開展進一步的認知活動。
在教學系統(tǒng)中,微課是微小精致的新一代課程之細胞。因此,微課的設計應以教學應用為導向,而非媒體應用。也就是說,微課的教學策略設計不能僅僅局限于在微課本身,而應擴展到整體的課程教學當中。在課程教學中,筆者堅持混合學習的理念,以微課為核心資源保障課前對基礎性內容的自學成效,課上在多媒體、互聯(lián)網(wǎng)技術組成的信息化環(huán)境中,教師和學習者針對基礎性知識的疑惑點和課程內容的重點、難點進行合作探究,進一步深化和鞏固知識。為此,筆者在微課中插入了與課堂教學相互聯(lián)通的元素。比如在容易混淆的內容頁面上添加信息提示,促使學生在線或在課堂教學中與同學、老師討論;再如,在微課的結尾,會提示學生將不清楚的知識點或問題在“微學習空間”中列出,在線與同學、老師進行討論。
(三)教學內容的設計
對微課內容進行分析,本微課具有以下的內容:概念型知識、過程型知識、技能型知識。從學生的已有知識出發(fā),對于新的知識概念,提供正例和反例來例證。如在講授認識速錄機內容時,在呈現(xiàn)速錄機的圖片之外,還將計算機鍵盤與之進行細節(jié)化比較;對于過程性知識,盡量采用直觀可視的形象展示其步驟。如在導入部分,為引導學習者成為一名合格速錄師時,以可視化的形式呈現(xiàn)需要掌握的三大基本技能與知識,促使學習者對此問題在大腦中產(chǎn)生相關的圖示,為接下來的學習奠定基礎。對于技能型知識,選擇直接展示其示范樣例。如在講授如何操作速錄機內容時,直接采用視頻錄制的方式呈現(xiàn)示范樣例,包括正確示范和錯誤示范,加深學習印象。并注重對細節(jié)的處理,呈現(xiàn)關鍵性的動作細節(jié),鞏固技能。
(四)開發(fā)過程
在開發(fā)過程中,筆者采用了PPT、萬彩動畫大師、Camtasia等“平民化”多媒體處理軟件,這也是筆者在近幾年的各級各類信息化培訓中的個人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的顯性成效。這些多媒體工具運用起來并不復雜,利用“萬彩動畫大師”創(chuàng)建虛擬人物和場景,利用PPT對內容進行可視化設計,最后利用Camtasia將兩者進行錄制整合、編輯與輸出。為保障微課的二次開發(fā),筆者在開發(fā)過程中,將所有的素材、編輯文件都歸納到同一文件夾中,并以特定的標識序列對文件進行命名。除了微課外,筆者還針對微課整理了相關的學習資源?;诩磿r通信工具搭建了學習群,在其中發(fā)布相關的資料,包括對速錄師的介紹視頻、文檔和行業(yè)發(fā)展報告。針對相關的知識點進行在線測驗,向教師提供學習反饋,以為課堂教學設計提供真實可靠的參考依據(jù)。
三、總結
個性化微課概念的提出意味著微課重歸學習資源的本質,促使助教型資源向“助學型”資源的轉變。與普通微課相比,個性化微課的以學習者為核心的理念更明確,其外延更加寬廣,其應用不僅局限于課堂教學,而延展為課程學習。因此,在設計和開發(fā)過程中應注重“以學習者為中心”進行選題、設計教學策略。分析教學內容,以可視化、動態(tài)化地呈現(xiàn)重難點,降低學習者的認知負荷。以系統(tǒng)觀應用微課,搭配所需學習資源,夯實混合式學習基礎。對高職院校的一線教師而言,在設計和開發(fā)個性化微課時應注意以下幾點:第一,以課程教學帶動微課設計,避免將微課(資源)與教學割裂開來。第二,對近年來在各級各類的信息化培訓中所學到的知識和技能進行總結歸納,努力將其轉換為顯性成果。這也是“教育信息化2.0”時代對廣大教師的基本訴求。第三,從職業(yè)教育教學規(guī)律出發(fā),選擇合適教學內容,不同類型的內容設計不同的表現(xiàn)形式,最優(yōu)化降低學生的認知負荷。
【參考文獻】
[1]鄭小軍,莫葵鳳.個性化微課:微課可持續(xù)發(fā)展的新趨勢[J].中國教育信息化,2019(2)
[2]林雯.微課教學設計的原則與三個關鍵問題探討[J].中國教育信息化,2016(6)
[3]桑新民,謝陽斌,劉永貴,等.從熱點中孕育新生態(tài)——高校微課發(fā)展報告(2016 年)[EB/OL].(2017-09-20)[2019-03-24].http://weike.enetedu.com/Weike2016/Report.
[4]楊滿福,桑新民.對MOOCs浪潮中微課的深度思考——基于首屆高校微課大賽的分析[J].教育發(fā)展研究,2013(23)
(責編 黎 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