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時代的不斷發(fā)展,教學改革的進程也在不斷加快。閱讀教學是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思考能力、自主探究能力、自主分析能力。當前,傳統(tǒng)的語文閱讀教學無法吸引小學生的興趣,影響了學生的學習,阻礙了學生的發(fā)展。為了解決這些問題,語文教師應該采取新型的教學策略,以此來提升閱讀教學的有效性。本文主要提出了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并且提出了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實踐和創(chuàng)新策略。
關鍵詞:小學語文 閱讀教學 教學策略
引 言
小學階段是學生發(fā)展的黃金階段,在這個階段中,學校的教育對學生有著深遠的影響。語文教學是小學教育體系的重要環(huán)節(jié),主要的目的是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能力和語文素質,以此來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閱讀教學是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影響著語文教學的成效,進而影響著學生的發(fā)展。隨著時代的發(fā)展,學生的學習需求也在不斷增多,傳統(tǒng)的語文閱讀教學已經(jīng)無法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沒有實質的促進學生的發(fā)展,為此語文教師就要創(chuàng)新教學策略,以此來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促進學生的發(fā)展。
一、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一)教學方式問題
語文教師對于閱讀教學重視不足,沒有意識到閱讀教學的作用,不能主動開展閱讀教學活動,沒有實際的落實閱讀教學工作。教師在教學時不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處于被動地位學習,忽視了學生的感受。部分教師在教學時沒有合理的分配教學內容和拓展內容,教學內容過多,學生的知識面就無法得到有效的擴展,擴展內容過多,教師的教學任務就無法按時完成。教師在上課時愿意使用提問的方式,但是教師提問的學生多為成績優(yōu)秀的學生或是上課表現(xiàn)積極的學生,只能引導部分學生發(fā)展,這在一定程度上拉大了同學之間的差距。教師受到傳統(tǒng)教學觀念的影響,教學方式過于單一,不管學生的實際水平如何,一昧的對學生灌輸知識,壓抑了學生的天性,束縛了學生的個性。
(二)學生思想問題
小學生處于思想發(fā)展不完善的階段,對于事物的認知只能停留在表面,這就導致了學生在閱讀時會出現(xiàn)錯誤理解文章中心思想的現(xiàn)象,從而影響了閱讀教學的作用。小學生的注意力容易被分散,注意力集中的時間不長,這就導致了學生在閱讀時無法聯(lián)系前后文,從而降低了閱讀的效果。在教學中,學生很容易依賴教師、盲目崇拜教師,這就讓閱讀教學失去了原本的意義,同時學生的自我信任度也會有所下降。學生在不同的年齡段有不同的心理狀態(tài),如果教師不注重學生的心理狀態(tài),就會讓學生失去對其的信任,進而就會出現(xiàn)學生放棄學習的現(xiàn)象。學生的思想深受教師的影響,如果教師對閱讀文章的理解出現(xiàn)問題,那么教師就無法有效的引導學生,從而導致學生的思想出現(xiàn)問題。
二、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實踐和創(chuàng)新策略
(一)使用多元化評價方式
語文教師要打破單一化的評價方式,擺脫傳統(tǒng)評價方式的束縛。教師要做好日常學習評價和考試評價,以此來增加學生的信心,讓學生主動投入閱讀教學當中。在日常學習評價方面,教師要建立學生資料檔案,根據(jù)檔案來為學生制定不同的評價標準,對學生進行針對性評價。教師要不斷豐富自己的評價內容,評價語言既要簡練又要恰當,讓學生從評價中獲得學習的成就感。在考試評價方面,教師要使用縱向比較方式,對比學生多次的成績,從而得知學生是否進步。教師可以使用三重評價法,三重評價法是指同學互評、學生自評、教師點評,通過三重評價讓學生發(fā)現(xiàn)自己的問題,幫助學生改正錯誤。教師在評價時要公平的看待學生,對于成績優(yōu)秀的學生和成績落后的學生都要充分的鼓勵,并且還要注重學生的心理狀態(tài),防止學生出現(xiàn)心理問題。
(二)開展個性化閱讀教學
語文教師要開展個性化閱讀教學,完善學生的人格,促進語文教學的發(fā)展。個性化閱讀教學主要體現(xiàn)在個性化的教學內容和教學方式上。個性化教學內容指的是學生喜愛的教學內容,能夠滿足學生的個性化需求。教師在編制教學內容之前要先和學生進行交流,讓學生說出自己喜愛的教學內容,然后根據(jù)學生的喜好來搜集材料。要合理配置教材內容和擴展內容,讓兩種內容互相融合,帶給學生不同的學習體驗。個性化教學方式指的是適合學生的教學方式,能夠符合學生的學習規(guī)律。教師要比較多種教學方式,選擇出最適合學生的教學方式。一個好的教學方式一定是一個能夠吸引學生注意力的教學方式。教師可以使用分組教學法,將學生分為不同的小組,平均每個小組的實力,讓小組之間進行比賽,以此來激發(fā)學生的潛能,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提升學生的課堂參與度。
(三)完善閱讀教學體系
語文教師要完善閱讀教學體系,讓學生有一個完整的學習過程。教師要注重課前、課中、課后三個方面的閱讀教學,制定出完整的教學計劃。在課前,教師要先發(fā)布閱讀任務,并留下有關于文章的幾個問題,讓學生自行預讀、自主解答問題,以此來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思考能力和自主探究能力。在課上,教師要給予學生充足的閱讀時間,在學生完成閱讀之后,教師讓學生自主討論課前留下的問題,并提問部分學生,讓學生表達自己的觀點。教師要發(fā)揮引導的作用,為學生理清文章的知識脈絡,讓學生明確文章的重難點。最后由教師和學生共同歸納出問題的答案,以此來加深學生的印象。在課后,教師要留下復讀任務,讓學生根據(jù)自己的想法寫一篇觀后感,培養(yǎng)學生的寫作能力。通過這樣的學習過程,學生能夠建立起知識框架,能夠有效的提升閱讀水平。
結 語
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實踐和創(chuàng)新策略是非常有效的教學策略,提升了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有效性,促進了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小學語文教師要使用多元化評價方式、開展個性化閱讀教學、完善閱讀教學體系,為學生建設一個良好的學習氛圍,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吸引學生的注意力,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促進語文教學的發(fā)展。
參考文獻
[1] 蔡文舉. 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與學生閱讀能力培養(yǎng)[J]. 教育教學論壇,2016(15):283-284.
[2] 劉克祎. 淺談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存在的問題及解決策略[J]. 黑龍江教育(理論與實踐),2016(Z2):119-120.
作者簡介:林延玲(1981—),女,漢族,籍貫:廣東湛江人,廣東省湛江市湖光中心小學,小學語文高級教師,本科學歷,專業(yè):漢語言文學,研究方向:小學語文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