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認真研究教材教法,切實擔負起學科“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構建以生活為基礎、以學科為支撐的課堂教學模式,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課堂教學實效。從緊緊抓住立德樹人目標不放、把道德法治課上出學科特點和側(cè)重學生道德法治感悟教育幾個方面組織開展教學,使得初中生真正地喜歡上道德與法治學科的學習。
關鍵詞: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興趣;學習;喜歡
在初中階段,道德與法治是一門新興的學科。之所以說她“新”,主要原因就在于新時代賦予了她全新的課程目標。與此同時,道德與法治又是一門綜合性課程,因為她強調(diào)的是從初中生的日常學習、生活出發(fā),著力培養(yǎng)、促進學生思想品德與法治意識的發(fā)展,以達到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提高,幫助學生構建適合于祖國、適合于時代的情感系統(tǒng)為最終目的。正因為如此,初中道德與法治應該認真研究教材教法,切實擔負起學科“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構建以生活為基礎、以學科為支撐的課堂教學模式,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課堂教學實效。
從發(fā)展心理學角度來說,初中階段正是學生品德塑造的黃金時期。所以說,道德與法治學科的教育教學效果直接關系到他們品德與法治意識的形成。初中生品德可塑性雖然強,但另一方面,我們也應該看到初中生自我發(fā)展的意識更強,他們不喜歡被“安排”,而是更喜歡獨立自主地學習。因此,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師就應該順應新課改精神,充分調(diào)動和發(fā)揮學生主觀能動性,采取形式多樣、豐富有趣的自主學習方式,使得學生能夠真正地喜歡上道德與法治課程。這樣的話,學生的學習才能成為一種主動的行為,學習的效果才能達到最佳。
那么,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要如何組織開展才能更好地吸引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得他們真正地喜歡上這門學科的學習呢?
一、 緊緊抓住立德樹人目標不放
立德樹人是新時代國家教育形勢的總體目標,是對中華民族優(yōu)秀文化傳統(tǒng)的傳承與發(fā)揚,更是關系到國家與民族未來接班人核心素養(yǎng)的建構。初中道德與法治學科之所以由原來的思想品德更名為此,正是基于將人的道德素養(yǎng)置于首要位置的考慮。所以說,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師要牢記“立德樹人”的神圣使命,明確教學目標,堅持育人為主,德育為先,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貫穿于道德與法治課程,積極推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進教材、進課堂、進頭腦”。在教育教學的過程中,道德與法治教師要注意從教育學和心理學的原理出發(fā),根據(jù)實際的學情,對不同類型的學生采取不同的引導途徑,著力培養(yǎng)初中生獨立思考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部編初中《道德與法治》教材編寫的基本理念指出:“初中生正處于身心發(fā)展的重要時期,自我意識和獨立性逐步增強……課程的任務是引領學生了解社會,參與公共生活、珍愛生命、感悟人生,逐步形成基本的是非、善惡和美丑觀念,積極健康的生活,做負責任的公民?!边@就要求我們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師要善于去挖掘生活中的教學素材,巧妙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引導學生通過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進行學習,從提高課堂學習效率出發(fā),逐步養(yǎng)成終身學習的習慣。
二、 把道德法治課上出學科特點
初中道德與法治學科自有其學科的特點,是與其他學科區(qū)分得很清楚的。所以說,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師在進行學科教學的時候,一定要注意把道德法治課上出學科特點來。否則的話,初中道德與法治學科的教學將會失去其應有的方向,既混淆了學科的教育教學目標,又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教學的效果。那么,初中道德與法治學科的特點到底是什么呢?簡單說來,道德與法治學科就要抓住道德與法治兩條主線,通過各種教學手段對學生的品德塑造、人格形成、習慣養(yǎng)成進行著重培養(yǎng)。
在現(xiàn)實的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中,我們常常會看到這樣的現(xiàn)象:教師認真地講解分析,要求學生劃下重點、考點,要求學生熟讀成誦,以備接下來的小測或是考試中運用。那么,我們說這就是把道德與法治學科上成語文的背誦了。要知道,學生對于道德與法治的認識和理解是要靠理解與感悟的,這是一個自覺的內(nèi)化過程,是一個由淺入深、舉一反三的過程,是簡單的背誦所無法達到的。因此,我們可以說,即使是學生背誦得好,考試成績很高也不能說明學生對于道德與法治的理解與感悟就達到了很高的層次。要評判一位學生的道德與法治水平,只能是通過他對于學習內(nèi)容的掌握,對其自身思想與行為的影響程度。
三、 側(cè)重學生道德法治感悟教育
新課程改革倡導的是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學習方式。這種學習方式是建立在學生是課堂當然的主體的基礎上的。這也就是說,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學生的知識應該是他們自己學來的,而不是老師教給他們的??上У氖牵覀冞€有不少的老師不能很好地貫徹這一點,他們總是要硬生生地搶占課堂學習的主要角色,不愿意積極適應當前形勢下的教學潮流,放手組織學生進行更多的思想情感、品德素養(yǎng)方面的理解感悟。正因為如此,我們的學生就喪失了很多自主學習的好機會,也因此在培養(yǎng)和塑造學生的終身品質(zhì)方面留下了許多的缺憾。
所以說,面對這樣的一門新時代下有著新要求的學科,用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方法來組織教學是不可取的,也是注定要失敗的。廣大一線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師只有先從自身改變起,適應形勢發(fā)展的需要,采取先進教法,才能很好地完成學科的教育教學任務。
參考文獻:
[1]陶健.淺議思想品德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J].中學政史地,2016.
[2]華涵姣.淺談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生活化的實施[J].基礎教育論壇,2017.
[3]荊玉東.淺談如何推進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J].新課程,2018.
作者簡介:
肖麗君,福建省漳州市,漳州天寶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