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程
中國農歷年的精髓一字以概之就是“閑”。按照農業(yè)耕作的生產規(guī)律演變而來的農歷歷法,給予寒冷肅殺的冬季的安排便是閑著,因為這個季節(jié)不再適合農作物的生長,農人們因此也就無所事事了,此時只能蓄勢待發(fā),待來年再好好大干一場。
在農耕文明的中國,春耕、夏種、秋收、冬藏幾乎已經是最高的自然法則。司馬遷在其史記中有這樣的話,“夫春生夏長,秋收冬藏,此天道之大經也。弗順則無以為天下綱紀?!焙唵蝸碚f,不這樣,人們都不知道怎么活。
農閑的冬季有漫長的三個月之久,尤其是在北方,寒冷的天數(shù)更為漫長。這樣的漫漫長日,人們并非完全無所事事。祭祀和祈禱,以求來年風調雨順,是這個季節(jié)的一項重要工作。歲歲平安、年年有余成為人們對于美好生活的向往。這樣的農閑時節(jié),這樣的樸素祝愿,在今天的中國農村依然普遍存在。
即使如今農村人的生活方式已經大變樣,農業(yè)生產的節(jié)奏已經在很大程度上擺脫了季節(jié)的束縛,農民的生活來源也不再完全依賴于土地,但是每年到這個時節(jié),無論身處何地的農村人,都會千方百計的趕回家,去過上一過這段農閑的時光。即使是那些常年在城市里打工的農民工,到了年末他們也不愿再干活了,早早的歇了工,買了車票,趕回家里去過年。
即使是現(xiàn)代文明早已不需要歇上一個漫長的冬季,但是農村人每年這個時候還總是要歇上一個來月。他們往往在農歷小年之前便趕回家,過完元宵節(jié)才肯出門。要不這樣,他們便會覺得這個年過得不完整,不舒坦。甚至會覺得會給新的一年帶來不好的運氣。
習慣了現(xiàn)代生活方式的城里人早已擺脫了農歷歷法的支配,工作和生活也早已掙脫了季節(jié)的束縛。但是城里人依然熱切的期盼著年的到來。因為雖然已經不再受農業(yè)生產時序的節(jié)制,但是人們總結過去、寄望未來的心情并沒有變。
對于新生代的都市青年來說,過年早已沒有其原始的樸素意味。甚至一些大都市由于人口外流而帶來的“空城”效應,讓土生土長的城里人感到生活不便。近些年來,不少年輕人選擇在過年這段空閑的時間出國旅游,以逃避“空城”效應,也以此來慰藉一年的辛勞工作。
隨著中國城鎮(zhèn)化進程的加快,農村城鎮(zhèn)化、農民市民化,隨之而來的就是中國人生活方式的變化。近些年來人們越來越感覺到年味變淡了,年的特殊意味越來越稀薄,因為過年的時候人們的心已經閑不下來了。
天再冷,人們依然可以在開著暖氣或空調的辦公室里上班,雪再厚,農業(yè)大棚里依然可以種植四季的瓜果蔬菜。像古人那樣“天大寒,硯冰艱,手指不可屈伸”的惡劣情況再也不存在了。既然能夠繼續(xù)工作,人心又怎么會閑的下來呢?不能閑下來,又怎么能好好的過年呢?
這幾年,農民工回家過年的時間越來越晚了。最近,EMS、順豐、中通、申通、圓通、韻達等十多家快遞公司已經紛紛表示“春節(jié)不打烊”??爝f行業(yè)是勞動力密集型產業(yè),一家大型快遞公司背后的雇員就有幾十萬人。往年像中通、韻達、申通等快遞公司在春節(jié)期間都要停業(yè)一個多月,因為員工要回家過年。但是現(xiàn)在農民工對年的執(zhí)念淡了,對于春節(jié)上班的接受度也高了。
隨著中國從一個農業(yè)國家向一個工業(yè)國家、現(xiàn)代化國家邁進,農歷中國年的文化符號意義將越來越強,至于過程或許將會越來越簡化。但是只要是中國人,無論是在城里還是在鄉(xiāng)下,無論是在國內還是在海外,對于中華文明總歸會懷有一種難以根除的鄉(xiāng)思,對于中國年總歸是要過一過,盡管心境已經大不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