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曉燕
摘 要:聚焦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化學課程改革提出創(chuàng)設真實的情境問題,在問題情境中培養(yǎng)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诖?,文章試圖以培養(yǎng)學生發(fā)展核心素養(yǎng)為導向,從情境激趣導引、人境互動融合、思維啟迪延伸等方面深入探討如何引導學生進行情境式學習。
關鍵詞:核心素養(yǎng);情境式;學習方式
中圖分類號:G633.8 文獻標識碼:A 收稿日期:2018-09-26 文章編號:1674-120X(2019)01-0078-02
情境式學習是指在要學習的知識、技能的應用情境中進行學習的方式 。2017年,聚焦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化學課程改革提出創(chuàng)設真實的問題情境,提倡在情境問題的解決中培養(yǎng)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將培養(yǎng)的核心素養(yǎng)運用于新的情境問題解決中。基于此,文章以《自制簡易無土栽培營養(yǎng)液——酸堿鹽復習》一課為例,探討如何引導學生進行情境式的學習,促進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發(fā)展。
一、入“境”——情境激趣導引
情境學習理論認為,情境是條件、是指引,它是學習發(fā)生與進行的必要條件。真實而有意義的情境,可以激活學生的參與熱情,勾起學生的參與意識,引發(fā)學生的情感共鳴,用情境作為載體貫穿整個教學過程,可以在與情境的相互作用中不斷挖掘與重要事件有關的信息和內容,引導學生置身于真實的情境中解決問題,使教學活動逐步深入,最終實現預期目標。
《酸堿鹽復習》一課中,教師以番茄無土栽培營養(yǎng)液為主題情境,設計了“認識營養(yǎng)液” “探究營養(yǎng)液” “配制營養(yǎng)液” “使用營養(yǎng)液”四個環(huán)節(jié),逐步深入,推進教學。主要問題情境如下:
本節(jié)課先以生活中各種漂亮的無土栽培植物引入,引起學生注意,進而發(fā)現自己也能種出這么漂亮的植物來,激起學生的興趣,讓學生迫不及待想去了解它、栽培它,從而引出無土栽培技術及栽培關鍵——營養(yǎng)液。而要配制營養(yǎng)液,先要知道它的成分,教師可以自然地引導學生去認識、推測營養(yǎng)液成分。在此過程中,學生化身 “福爾摩斯”,層層深入尋找真相,體驗親身實踐獲得真相的樂趣。當發(fā)現推得的成分居然與市售的番茄營養(yǎng)液成分一樣時,學生恍然大悟,瞬間讓“紙質”的結論變得立體、鮮活、貼近生活。最后,課外活動用這個配方配制營養(yǎng)液,栽培番茄苗,讓學生學以致用,極大地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熱情,讓學生對化學“源于生活,用于生活”這一觀念有了更深層次的感悟。
二、融“情”——人境互動融合
(一)情境發(fā)展促進深度互動
如在《酸堿鹽復習》課中營養(yǎng)液的認識部分,師生間只進行了簡單的情感上的互動。而營養(yǎng)液成分的探究中,先讓學生課前根據自己的水平,查閱、了解并整理常見的無土栽培的肥料,之后小組互相交流、完善、整理后形成小組成果后匯報,接著通過游戲,讓各組代表通力合作完成“不能共存離子組配對”任務,拼接成“魚骨頭”造型,促進思維的互動。在實驗鑒定離子過程中,讓學生自主討論、形成實驗方案,在分組實驗操作時,設置為4人一組,2人負責A液的檢測,2人負責B液的檢測,并讓他們二次分工,盡量讓每一位同學都參與進來。配制營養(yǎng)液過程中,教師引導學生在獨立思考的基礎上,進行組內、組間交流討論形成思路,尋找制備硝酸鉀的方案,總結酸堿鹽之間的反應規(guī)律,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有所收獲。在任務導向中增強學生與情境、與師生間的交流、互動,循序漸進,在學生的“最近發(fā)展區(qū)”,不斷加深其參與程度,讓“弱勢”的學生也能從“幕后”走向“臺前”,由“邊緣”靠近“中心”,促進學生知識的掌握、能力的提高。
(二)情境牽引促進多維融合
學生的學習過程不可能采用單一的學習方式,情境式學習的過程中常常會結合其他的一種或多種學習方式來解決問題。借助情境的牽引,學生在不同的情境中可以使用不同的學習方式,在一個情境中也可以融合不同的學習方式。比如,在本課營養(yǎng)液情境下,用游戲式學習鞏固離子的共存問題,用探究式學習研究營養(yǎng)液成分,其中可結合問題式學習探求營養(yǎng)液中的離子,通過小組合作式學習來解決問題。學生在此過程中,根據實際需要,靈活選擇、有機融合不同的學習方式去研究問題。
情境的牽引可以重構教學內容,進一步促進學生知識、觀念的建構,提高學習的效率。比如,本課就借助情境牽引,運用多種學習方式,復習酸堿鹽的反應規(guī)律、離子的共存問題、復分解反應的條件、化肥的種類、物質的分類等知識,在此過程中讓學生學會分析處理信息、實驗驗證、推理等方法,促進學生元素觀、電荷守恒觀、分類觀等觀點的建立,實現情境牽引下的知識、方法、觀念、能力等的多維融合。
三、悟“道”——思維啟迪延伸
本課以營養(yǎng)液為基本框架構建課堂,邏輯上環(huán)環(huán)相扣,在與情境的不斷交融中,在知識的深度挖掘應用中,啟迪學生思維,解決實際問題,促進學生深度學習。以下為營養(yǎng)液成分探究的課堂實錄:
【實物展示】無土栽培營養(yǎng)液原料包:A包、B包。
【引導思考】為什么將原料分開放置呢?
【教師解釋】因為營養(yǎng)液中某些成分在高濃度的情況下混合易產生沉淀。因此,將兩包先分別溶解稀釋后,再混合配成一份完整的營養(yǎng)液。
【實物展示】這是用某A、B營養(yǎng)包分別配得的A液和B液。
【思考】結合資料,你能推測出A、B液的成分嗎?
【提示】為了保證植物的正常生長發(fā)育,營養(yǎng)液中必須包含植物生長所需的各種營養(yǎng)元素。
【提問】你知道植物生長過程中需要哪些元素嗎?你知道哪些肥料中有這些元素?
【學生活動】查閱資料并進行匯報。
【介紹】常見肥料。
【追問】這些的元素在溶液中一般以什么形式存在?是分子、離子還是原子?
【學生回答】離子。
【講述】營養(yǎng)液配制的原則是:避免沉淀的產生。我們學習過的哪些離子間會發(fā)生反應、不能共存呢?
【游戲】拼接“魚骨頭”。
【思考】營養(yǎng)液中存在哪些離子呢?
問題1:已知A液中含鈣鹽,B液含磷酸鹽,推測A、B液中分別含有什么離子?
問題2:營養(yǎng)液配制的原則為避免沉淀的產生。高濃度的Ca2+和SO42-、PO43-易形成沉淀,在較稀的濃度下混合。還可以確定哪種離子?在哪種溶液中?為什么?
問題3:硝酸根離子在哪種溶液中?為什么?
問題4:其他離子能確定嗎?怎樣通過實驗鑒定上述離子。
【討論】如何設計實驗檢測營養(yǎng)液中Mg2+、NH4+、K+。
A、B溶液中已存在的離子在實驗中會干擾上述離子的檢測嗎?
【學生活動】匯報實驗方案、進行實驗并匯報實驗現象和結論。
【推測】K+存在于哪種溶液中?
【介紹】鉀離子的鑒別方法和儀器。
【思考】請羅列A、B溶液中的離子。結合已查到的信息,你能推定兩營養(yǎng)包中的組成物質嗎?
【討論】(通過信息分析,結合物質水溶性、用途、水溶液酸堿性等綜合分析)推得結論。
【展示】某番茄營養(yǎng)液的配料表資料。
【講述】這正是番茄的某種營養(yǎng)液配方。
課一開始,設置懸念,給出一份某未知無色營養(yǎng)液(A、B液),猜測其成分(物質)。教師引導學生由營養(yǎng)液提供的營養(yǎng)元素進行突破,讓學生通過查閱資料發(fā)現必須存在營養(yǎng)元素N、P、K、S、Ca、Mg,進而引導學生根據元素查找常見無土栽培的肥料,推測這些肥料形成的溶液中的離子種類(K+、Ca2+、Mg2+、NH4+、PO43-、SO42-、NO3-)。通過4個問題,推測出A、B液中存在的離子:根據問題1,得出A液中存在Ca2+,B液中存在PO43-;根據問題2,結合離子共存知識,確定SO42-存在于B液中;利用電荷守恒原理,確定唯一剩余的陰離子NO3-存在于A液;問題4中其他離子(剩余Mg2+、NH4+和K+)確定,借助實驗檢測出Mg2+、NH4+存在于B液中,通過推理確定K+存在于A液中,借此還拓展了先進儀器、實驗等確定K+的方法。通過收集到的信息,由營養(yǎng)液中的離子推定原料包中的物質,將微觀的微粒與離子符號建立聯系,利用微觀粒子推得宏觀物質,進行“宏觀辨識和微觀探析”,促進學生宏觀—微觀—符號三重表征思維的發(fā)展。學生在真實的問題情境解決中,在老師的引導、同伴的互助中,運用多種知識、方法、思維方式去解決問題,實現知識的深度理解和運用,促進化學學科觀念的形成、學科思維的發(fā)展,更好地培養(yǎng)核心素養(yǎng)。
總之,在情境式學習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對問題進行拓展,延伸課程的深度和廣度,或將在情境中獲得的認知遷移到其他情境中,以解決新問題、發(fā)展新認知,在不斷的學習和引導中,逐步培養(yǎng)學生由被動接受情境到主動發(fā)現、運用、建構情境,在問題研究和解決過程中促進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發(fā)展。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義務教育化學課程標準 (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
[2]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普通高中化學課程標準(2017年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3]王 萍.情境學習在“幼兒園教育活動設計”教學中的運用及啟示[J].亞太教育,2016(17):148-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