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幼兒師范高等??茖W校 福建 泉州 362000)
合唱與獨唱相同,屬于聲樂藝術類別中舉足輕重的藝術種類。兩者從藝術鑒賞的角度來看極為相似,但在實際的表演進程中專業(yè)的聲樂演唱人員明顯可以發(fā)現(xiàn),大多數(shù)情況下參與大型合唱要比獨唱的難度更高。雖然從本質上講,合唱與獨唱都是將自身聲樂技巧加以呈現(xiàn)的過程,但在合唱模式中,表演者還涉及到將自身技巧“融入”到整體環(huán)境中的這一難點。因此在聲樂表演研究界就常出現(xiàn)研究如何在合唱項目中應用演唱技巧的相關文獻。針對上述觀點,本文同樣將聲樂演唱技巧的應用作為主研究點,從研究方向來看,該論點具備切實的研究價值。
演唱技巧實際上是一個非常精確的詞匯。大部分演唱者的音域并不廣,如若他們要演唱超出或臨近自己音域的歌曲時,為了減少自己原聲演唱時的缺陷,他們往往都需要使用一些技巧,例如假聲等技巧來轉變自己聲音的表現(xiàn)形態(tài)。這種為了提升歌曲藝術感便調整自身嗓音特征的現(xiàn)象與手段,就是我們所稱的“技法”。故我們可判斷,應用演唱技巧是提升樂團合唱藝術感的有力手段。
不同的歌曲擁有不同的故事背景,人們演唱時的嗓音以及表演情緒都是將故事背景再現(xiàn),或重現(xiàn)歌曲靈魂的核心要點。如若表演者在演唱期間未能利用技法將自身的嗓音融入到歌曲的藝術情境中,整個合唱表演便會呈現(xiàn)出一種混亂現(xiàn)象,甚至可能令觀眾難以稱其為“藝術”表演。而當表演者能夠通過嫻熟的技巧將情緒拿捏的極為到位時,觀眾對于音樂以及音樂表演的體會便可更加深入。
聲樂演唱技巧不僅僅是一種技術,對于技藝嫻熟的聲樂表演者而言,聲樂技法是他們手中撥開云霧的利刃,是表達其聲樂價值觀的最有力手段。每一位表演者都會擁有自己熟悉的技法,技法依照不同種類的歌曲得到展現(xiàn),技法的實現(xiàn)價值建立在作曲者以及作詞者的情感體會和藝術手法中。故綜合以上論點可總結,演唱技巧的應用必須要建立在情感之上,演唱者要尊重自身的情感,需能體會作曲者的創(chuàng)作情感。也要能夠洞悉歌曲所要傳達的藝術情感,只有當表演者能夠以情感為核心參與到樂團合唱中時,其方能利用自身的情感體會與情感代入效果,吸引更多的聽眾以及觀眾也進入到合唱表演的藝術情境中。這種情感體會和情感融合的原則雖然具有一定的“意識性”特征,但對于藝術表演者而言,這種心理層面上的感悟和體會,與其專業(yè)層面要求做到的“基本功”其實并無差別。
一個具有完善藝術感的合唱曲目,必然會擁有深刻且具有豐富內涵的藝術特點。歌曲與人相同,都具有獨一無二的藝術風格。而建立在多人情境中的合唱曲目,其能夠呈現(xiàn)出的藝術特征便會更加復雜。首先一首歌曲會具有自身最基礎的創(chuàng)作風格,也就是這首歌最初期的演唱形態(tài)。而在后期,如若有不同主題的合唱團要演唱該歌曲,其編曲團隊為了突出團隊的演唱特征就會在原曲基礎上對曲目進行二次創(chuàng)作。合唱團表演與其他藝術形態(tài)類表演相同,其都需要根據(jù)原曲來不斷磨合,直至能夠找出更加適合本方藝術風格的演唱效果。而若要在原曲基礎上將曲目呈現(xiàn)出完全不同的藝術特征,就需要演唱者使用特殊的聲樂技巧來做以配合。而在技法的施用過程中,演唱者不但要將自身的音色調整為更加適應整體狀況的形態(tài),更要根據(jù)自身的音色以及擅長的技巧方法來找尋更加適合自己的位置。藝術表演是一場無法返回的藝術呈現(xiàn)場景,表演者只有將自身的角色定位和自己的演唱技法調整到最佳狀態(tài),才能穩(wěn)定歌曲深意、重現(xiàn)歌曲的藝術價值以及情感特征。且在合唱表演中,負責不同音域呈現(xiàn)的表演者往往也在負責對不同情緒的表達。合唱歌曲中所蘊含的情感時常跌宕起伏,表演者需在表演過程中突出藝術格調,進而引導更多的觀眾領悟歌曲、感受歌曲。
音色的差異性是合唱表演藝術的特色。對于獨唱者而言,其很難在同一場表演中使用多樣化的音色。這中演唱方式不僅在選曲中具有一定難度,獨唱者也很難承擔這種高強度的嗓音負荷。但在樂團合唱中因人數(shù)上的優(yōu)勢,編曲者可以盡力提升合唱歌曲的多樣性,因此合唱團中每個人的音色特征便都能夠得到充分的應用。不僅如此,編曲者還可以為同一個演唱者安排兩種音色的表現(xiàn)形式,進而利用內在變動的方式再度提升樂團合唱的多樣性藝術特征。例如在演唱一些故事背景從悲涼到悲壯的歌曲時,合唱團隊可以先使用令嗓音深沉厚重的技法來構建出較為悲戚的情境。而當音樂節(jié)奏隨著劇情的轉變而變動主題時,演唱者可以使用假聲直接將整體風格提升到嘹亮輕快的表現(xiàn)狀態(tài)中。如若樂團合唱中各個參與者的音色比較固定時,編曲者也可以將歌曲中不同藝術特征的部分以不同音色的成員來分別呈現(xiàn)。這種方式能夠將樂團內各個演唱者的音色特色發(fā)揮到最契合狀態(tài)。當每個成員都能以自己適應和適合的優(yōu)勢音色參與表演時,歌曲便在樂團的輔助下重新建立出另一種獨特的藝術形象,該形象屬于樂團,但核心形象仍舊以歌曲形態(tài)為主,故可以說這種以調整音色結構為主的方式,實際上就是一種對音樂藝術形象的再度塑形工作。
虛實變換是聲樂演唱者可用技巧中比較具有藝術風格的類別之一。虛實變換可突出表演者的情感特征,例如當歌曲表演特征比較偏向于從微小為浩大這類情境時,演唱者就可以先使用慢結構或輕聲對歌曲的基本結構進行勾勒。但并不是所有的“虛”歌曲空間都要使用慢節(jié)奏,整體節(jié)奏仍然要以歌曲的整體節(jié)奏為核心。而在“實”階段,負責不同音域區(qū)域的演唱者應在一瞬間直接將音色實體化,突出演唱技巧的力量感。例如在《黃河大合唱》中,在合唱的第一段中,“風在吼、馬在叫...”表演形態(tài)為多重交唱形式,但所有音域的表演者都在利用“虛”的程式來演唱歌曲,這種表演方式明顯可突出戰(zhàn)爭中匍匐前進、謹慎前行的斗爭狀態(tài)。而在后期的“端起了土槍洋槍,揮動著大刀長矛”部分中,所有的演唱者直接將技法中的“實”發(fā)揮到了最強,抑揚頓挫的演唱方式則直接體現(xiàn)了戰(zhàn)爭中將士們勇敢斗爭的精神和奮勇向前的身影。我們完全可以肯定,以虛實結合方式而呈現(xiàn)的合唱表演,明顯能夠以該技法加深聆聽者對歌曲形象的掌握,進而令更多的聽眾融入到歌曲情境中,預判歌曲,感悟歌曲。
實際上在可用的技法中,幾乎所有技法都是以突出表現(xiàn)形式的差異性為主。針對此,樂團在合唱表演進程中也可以使用首尾呼應的方式,例如在歌曲的前端使用力度明顯的音調進行演唱,而后在結尾部分加大舒緩的力度,令聽眾產(chǎn)生一種回味悠長的體會。但這種方式并不能隨意搭配,具體還是要依照所選曲目的整體風格來決定。使用首尾對應的方式具有限制性,即應盡量使用舒緩的方式開始或結束,過于澎湃的歌曲開頭會降低讀者進入情境中的實際效果,進而降低聽眾的聽覺體會。
在歌曲呈現(xiàn)的過程中,雖然不同的音調和音色都具有其實際的表演意義,但高音所能做到的情緒調動感卻是其他音調無法做到的類別。多數(shù)情況下,高音都是作曲者突出歌曲高潮的有力手段,且高音的呈現(xiàn)效果和表現(xiàn)形式也是考量演唱者技法精湛度的核心要素。因此在樂團合唱中,如若歌曲整體風格允許,編曲者應該盡量在高潮部分加入高音展現(xiàn)區(qū)。而高音展示者也需要進行細致的篩選,高音者的聲音需高亢不刺耳,能在演唱高音的進程中轉音則更為優(yōu)秀。同時在演唱者表演高音的進程中,負責其他音域的表演者也需要進行配合,要以高音為主加入其他的輔助唱腔,直至整個表演現(xiàn)場能夠成為層次分明高潮迭起的靈活性聲樂技巧展示場。在表演者施展高音的進程中,因適當將高音的展示時間加長處理,要保證歌者對于歌曲的感受情感可以在延長時得到有效的宣泄,也需要利用延長的高音來再度調動聽眾對于藝術的感知能力。如此一來,當表演者利用高音延長來加緊自身嗓音藝術與觀眾感悟能力的距離時,合唱藝術的精髓便能得以全力展現(xiàn)。
綜上,本文以樂團合唱為主,對聲樂演唱技巧在合唱進程中的應用進行了深入分析。樂團合唱是中國聲樂領域中的重要藝術表現(xiàn)形式,希望音樂界內各個讀者以及研究人員可以通過本文獲取一些合唱音樂技巧方面的可用經(jīng)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