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信息職業(yè)技術學院 福建 福州 350003)
構建計量經濟模型前需要針對統(tǒng)計年鑒相關資料進行分析,具體了解到以下幾點內容:
收入因素中包含宏觀角度收入、消費者收入、生產額、國民收入消費額、貨幣收入總額等。
改革開放至今,期間我國市場始終處于生產決定消費階段,在這一階段,生產情況對市場產生了很大的影響,特別是農業(yè)生產。生產因素中包括社會總產值、社會勞動生產率定基發(fā)展速度以及全國農業(yè)總產值等指標[1]。
固定資產投資中一部分直接被轉化成消費基金,并且流入到市場中。除此之外,投資可以直接購買進口商品,其中主要包括全民所有制單位固定資產投資總額、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總額。其中全民所有制單位固定資產投資本身受到國家計劃影響與控制,全民所有制單位固定資產投資在社會總投資中占據很大比例,對于新建模型以及方案的制定有重要的意義。
商品進口額主要是全社會針對消費者進行了商品進口行為,商業(yè)部門進口占據很大比例。所以,商業(yè)部門所做出的購進、銷售、庫存等一系列行為都會影響商品進口額。其中主要包括社會商業(yè)商品純購進總額、社會商業(yè)商品國內純銷售總額、社會商業(yè)商品年末庫存總額等多項指標。
所謂其他因素,主要包含物價、消費水平、價總指數、居民消費水平等,上述所有指標除了社會勞動生產率發(fā)展速度、全國城鄉(xiāng)儲蓄存款余額、全國零售物價總指數以百分數計量、全國居民消費水平以元計量以外,其計量單位均為億元,根據現(xiàn)行價格展開計算。盡管使用現(xiàn)行價格計算指標會對后續(xù)分析帶來問題,然而不能獲取以可比價格為依據的計算數值,所以只能夠按照現(xiàn)行價格計算指標。以上涉及到的資料來自于1953-1989年《中國統(tǒng)計年鑒》。
明確所有變量之后,為了了解變量與社會商品零售總額之間是否存在聯(lián)系,針對變量、社會商品零售總額矩陣進行計算,最終結果表明,因素和商品進口額的聯(lián)系非常密切,相關系數超過了0.95。
2.1.1 GDP
按照經濟學理論,GDP是出口量非常關鍵的因素,只有GDP滿足相應水平要求居民才能夠有充足的資金采購進口產品[2]。由此可知,進口量、GDP之間為正相關關系,GDP不斷提升,進口量也會隨之增加,所以將GDP當作解釋變量X1。
2.1.2 出口總額
出口額是一段時間內國家向國外出口商品總價值。通過商品進口量、出口量可以了解國家貿易發(fā)展水平,這是非常重要的衡量指標,并且出口額也會對進口額帶來一定的影響,將出口總額選為解釋變量X2。
2.1.3 城鄉(xiāng)居民儲蓄
城鄉(xiāng)居民儲蓄是影響進口量的另外一個因素,國家城鄉(xiāng)居民必須有足夠的儲蓄,方可有資金采購國外商品。因此,城鄉(xiāng)居民儲蓄和進口量之間有直接的聯(lián)系,城鄉(xiāng)居民儲蓄、進口量為正相關關系,將城鄉(xiāng)居民儲蓄選做解釋變量X3。
2.1.4 匯率
對于匯率的理解,如果人民幣匯率提升,那么表示人民幣的價值升高,使用較少的人民幣便可以購買更多進口商品。例如當匯率為1:8時,1美元兌換8元人民幣,那么某商品的售價為20美元,必須要160元人民幣購買。但是現(xiàn)如今匯率升高至1:6只需要花費120元人民幣便可以購買,這對于進口貿易有重要意義。假設某商品售價為300元人民幣,以前需要37.5美元購買,但是現(xiàn)在需要47美元才能夠買到,對出口貿易造成了阻礙。因此,匯率、進口總額二者為正相關關系。美元本身有代表性的特點,將人民幣、美元匯率當做主要的研究對象解釋變量X4。
2.1.5 外匯儲備量
外匯儲量與進口量有直接關系,國家必須有充足的外匯,方可選購進口產品,由此外匯儲備量是直接影響進口量的因素,二者為正相關關系,將外匯儲備量當做解釋變量X5。
2.1.6 其他因素
除了上述5點因素之外,還包括一些其他的因素影響進口量,例如國外商品價格指數、匯率、反傾銷率等。但是這些因素對于進口量所產生的影響比較小,要想采集相關數據收集難度較大,不能將其當做解釋變量用于建模,因此只能夠將其歸類為其他因素,使用隨機擾動項ε進行表示[3]。
構建模型涉及到如下因素:Y:進口總額;X1:GDP;X2:出口總額;X3:城鄉(xiāng)居民儲蓄;X4:匯率;X5:外匯儲備量。Y=C+C1*X1+C2*X2+C3*X3+C4*X4+C5*X5+C6*X6+ε。
主要針對1996~2015年間所有進口額進行分析,數據來源于統(tǒng)計年鑒(最新數據截至2015年)。使用最小二乘法以及Eviews軟件獲得如下預估結果。
通過上述分析可知,如果其他解釋變量不變,那么每當GDP增長1億元,這時被解釋變量進口總額就會增加0.1452億元[4]。除出口總額以外解釋變量不變,每增長1元被解釋變量進口總額就會增加0.1723億元;除城鄉(xiāng)居民儲蓄以外解釋變量不變,每增長1億元被解釋變量進口總額便會增多0.0142億元;除匯率以外解釋變量不變,當增長1元之后,被解釋變量進口總額會上漲4.1758億元;除外匯儲備量的解釋變量不變,每當其增長1億美元之后被解釋變量進口總額就會增多1.9562億元。
顯著性水平是0.05,判定系數R2則是0.9828,與1相接近,這代表模型針對樣本數據有非常高的擬合優(yōu)度。經過F檢驗之后,得F=147.2525,體現(xiàn)極高的顯著性,P值小于α,代表模型線性的顯著關系。經過T檢驗,可得國內生產總值、出口總額、城鄉(xiāng)居民儲蓄三點因素的t值<2,代表 X1、X2、X3針對進口總額不存在顯著影響,相比之下其余參數t值絕對值均>2,代表參數針對進口總額存在顯著影響[5]。經過多重共線性檢驗之后,因為本次分析涉及到的影響因素比較多,因此正式估計模型前需要對所有因素與被解釋變量關系。因素相關性進行估算,通過COR命令檢驗系數。最終經過計算可得,x1和x2、x3、x5之間呈高度相關,系數>0.9,若使用所有解釋變量,將會導致多重共線性這一問題,建議先以逐步回歸原理建模。
自從我國加入了世界貿易組織,從對外經濟、貿易活動兩個方面越來越活躍,進口、出口貿易額度不斷提升,這也為我國經濟發(fā)展提供了推動力。尤其是近幾年,我國出口量相比進口量較大,極為容易出現(xiàn)貿易順差,使其他國家產生了針對中國出口商品的抵觸心理,以此出現(xiàn)了反傾銷法和出口關稅等政策。結合實際情況提高進口額,有利于緩解人民幣增值所帶來的,并且對通貨膨脹現(xiàn)象進行壓制。保證我國進出口的平衡性,消除其他國家對于我國出口商品的抵觸心理。
本文針對我國進口總額計量經濟模型的影響因素展開分析,從中得知匯率、外匯儲備直接影響我國進口量,甚至會增加進口總額。城鄉(xiāng)居民儲蓄一旦提升,也會增多進口總額。另外,GDP、匯率、外匯儲備量等其他因素對于進口總額的影響比較小。為了更高的實現(xiàn)對外貿易,政府部門對企業(yè)進口加以引導,針對不良出口現(xiàn)象進行抵制,全面分析國外商品質量與價格,按照國際經濟學中的對比優(yōu)勢理論、要素稟賦論,擴大進口量,緩解我國進出口不平衡的問題,并且優(yōu)化進出口結構,減小順差。
綜上所述,我國商品進口額中存在一些影響因素,如果不及時加以解決,必然會對我國對外貿易產生影響。通過本文分析明確了這些因素,并提出了建議,積極活躍地方經濟,減少貿易摩擦,推動我國對外貿易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