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紅梅
【摘?要】 目的:探討情志護理對中風恢復期患者的護理效果。方法:選取2017年8月至2018年8月本院收治的70例中風恢復期患者,隨機分為兩組。對照組使用常規(guī)護理,觀察組使用情志護理。對比兩組臨床效果。結果:觀察組的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護理后,兩組的HAMA評分明顯降低(P<0.05),FMA評分明顯升高(P<0.05),HAMD量表評分明顯降低(P<0.05),觀察組的HAMA量表、FMA量表和HAMD量表評分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P<0.05)。結論:情志護理能改善中風恢復期患者的不良情緒,具有良好的應用效果。
【關鍵詞】 情志護理;焦慮量表評分;中風恢復期;抑郁量表評分
文章編號:WHR2019104077
中風存活者常存在不同程度的運動功能、神經功能、認知功能、情感或者心理障礙,對社會和患者個人、家庭都造成了比較大的負擔[1]。中風患者的治療難度大,治療后極易再次復發(fā),并常合并有多種并發(fā)癥,必須采取有效的護理干預。本研究主要探討了情志護理對中風恢復期患者的護理效果,現進行如下報道。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7年8月至2018年8月本院收治的70例中風恢復期患者,臨床表現為不同程度的言語不利、肢體肌力下降及偏癱等?;颊唠S機分為兩組,每組各35例。觀察組中男性患者25例,女性患者10例;年齡30~89歲,平均(57.36±16.49)歲。對照組中男性患者25例,女性患者10例;年齡30~89歲,平均(56.32±17.13)歲。兩組患者的基線資料不具有統(tǒng)計學差異(P>0.05),分組具有可比性。
1.2?研究方法
情志護理的方法為:1)按照祖國傳統(tǒng)醫(yī)學喜勝悲憂的理論,緩解中風恢復期患者焦慮、悲觀、抑郁和恐懼的心理;2)情志疏導:護理人員按照情志與臟腑功能之間的相關性對中風恢復期患者進行開導和勸慰;3)情志轉移:根據中醫(yī)知識將患者的擔憂移精變氣;情志宣泄:按照中醫(yī)氣機通暢的理論指導中風恢復期患者發(fā)泄擔心、憂愁以及緊張等情緒;4)以情勝情:告訴患者多看喜劇以及幽默的笑話等,并且指導其盡可能地多回憶以往發(fā)生的美好事情,且與家人和其他患者分享,使其心中時刻充滿了快樂,在一定程度上克服焦慮、煩躁和抑郁等不良的情緒;5)借情:按照中風恢復期患者的性格特點、工作經歷以及興趣愛好等情況,指導其反復傾聽江南絲竹、梁祝以及藍色多瑙河等多種類型的音樂。每日給患者播放相聲小品、歌舞表演和喜劇等能娛樂身心的節(jié)目,1次/d,每次播放1h。
1.3?觀察指標
評判治療有效率的標準如下:治愈:經過治療和護理后,患者原有的癥狀完全消失,血黏度以及腦血流基本恢復正常;顯效:經過治療和護理后,患者原有的癥狀基本改善,血黏度以及腦血流輕度異常;有效:經過治療和護理后,患者原有的癥狀基本減輕,血黏度以及腦血流與治療前相比有所緩解,不影響工作及生活;無效:經過治療和護理后,患者的癥狀、血黏度和腦血流均未出現改善。
觀察患者的漢密爾頓焦慮量表(HAMA)、肢體運動功能(FMA)評分和抑郁量表(HAMD)評分。
1.4?統(tǒng)計學分析
采用SPSS 16.0軟件處理數據,計量資料以(±s)表示,組間對比用t檢驗,組間率的比較用χ2檢驗,以P<0.05表明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組的有效率對比
觀察組的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1。
2.2?兩組的HAMA量表、FMA量表和HAMD量表評分對比
護理后,兩組的HAMA評分明顯降低(P<0.05),FMA評分明顯升高(P<0.05),HAMD量表評分明顯降低(P<0.05),觀察組的HAMA量表、FMA量表和HAMD量表評分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P<0.05)。見表2。
3?討論
中風指的是在氣血內虛的基礎之上,由于情志過極、勞倦內傷、煙酒和飲食不節(jié)等因素,導致氣血逆亂,臟腑的陰陽失調,首沖犯腦,使得血溢腦脈之外或者腦脈痹阻[2]。中風是中老年心腦血管疾患的多發(fā)病和常見病,大多數中風患者會喪失生活自理能力或勞動能力。中風患者也會留有不同程度的如失語、偏癱以及意識障礙等后遺癥,嚴重降低了生活質量,為患者的生活、工作和家庭帶來沉重的負擔[3]。中風患者因為常常合有多種并發(fā)癥,機體的抵抗力大大降低,極易出現過重的思想負擔,因而必須對患者開展重點護理干預[4]。中醫(yī)學認為,情志因素與中風的發(fā)生、發(fā)展、轉歸、治療及預后均緊密相關,因此,對中風恢復期病人采取情志護理以控制以及調節(jié)其情緒,對改善其預后意義重大。中醫(yī)情志護理通過利用中醫(yī)對五臟六腑的基本理論,指導患者采取情志相勝、情志疏導、情志轉移以及情志宣泄等心理療法,緩解中風恢復期患者的焦慮、悲觀、緊張、恐懼及抑郁等負面心理。本研究發(fā)現護理后,兩組的HAMA評分明顯降低(P<0.05),FMA評分明顯升高(P<0.05),HAMD量表評分明顯降低(P<0.05),觀察組的HAMA量表、FMA量表和HAMD量表評分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P<0.05)。表明情志護理可以減輕焦慮情緒,提高肢體運動功能。
綜上所述,情志護理能改善中風恢復期患者的不良情緒,具有良好的應用效果。
參考文獻
[1] 張海燕,嚴玲,滿慧靜,等.頭針配合張力平衡針法治療中風后痙攣性癱瘓的隨機對照臨床研究[J].中西醫(yī)結合心血管病電子雜志,2016,04(20):5-6.
[2] 王非,潘微,李云芳.針刺配合耳穴電針治療中風后抑郁療效觀察及其對生活質量的影響[J].上海針灸雜志,2016,35(09):1033-1035.
[3] 王淑雅,陳秀娟,姜亞軍.養(yǎng)血清腦顆粒治療中風后抑郁療效及安全性的Meta分析[J].中國中醫(yī)急癥,2017,26(01):38-41.
[4] 劉華,黃燦.手法按摩結合情志護理對中風恢復期患者臨床康復效果的影響[J].現代中西醫(yī)結合雜志,2017,26(20):2268-22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