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冰心
[摘 要]基于新形式下的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現狀可知,將儒家優(yōu)秀思想文化融入到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豐富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內涵和外延,實現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創(chuàng)新深化更加符合我國當下的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實際情況,也更加符合我國當下社會發(fā)展的人才培養(yǎng)計劃。對此下文主要從儒家思想教育同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融合的意義,提出做好兩者之間融合發(fā)展的契合點,最終指出在當下實現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與儒家思想教育相融合的途徑所在。
[關鍵詞]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儒家思想;融合渠道
[中圖分類號]G641 [文獻標識碼]A
儒家思想文化是我國傳統(tǒng)優(yōu)秀文化的集大成者,其中所蘊含著的文化精神同當下建設文明社會具有重要的導向作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正是通過對學生展開基礎性教育的同時展開對學生素質提升和能力提高,讓學生能夠在多元化市場、文化環(huán)境中發(fā)揮自我的主觀獨立性和創(chuàng)新創(chuàng)造意識,從而跟好地服務于現代化社會建設。在改革開放背景下,全球化趨勢已經蔓延到社會的各個層面,這一趨勢帶來建設發(fā)展的同時也讓海外文化擴張進入到我國的文化市場中,面對這些新奇的文化誘惑和思想沖擊,加強思想政治教育,必須基于傳統(tǒng)優(yōu)秀文化教育之上,如此才能夠讓思想政治教育內容具有豐富的內容,巨大的內涵,豐富的方式。因此實現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同儒家思想的融合發(fā)展具有必要性和重要性。
1 相關內涵
1.1 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
思想政治教育旨在提供大學生思想道德修養(yǎng)和基本素質能力,隨著時代的變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和要求也隨之發(fā)生變化。如在多元化形式下,要求探索新形勢下的思想政治工作信訪辦,要能夠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學生思想文化。但從根本來說,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具有以下特征:第一是民主意識的不斷增強,但是事實上大學生的理想信念存在著扭曲、缺失、模糊等情況;第二是個人意識的不斷增強,當前思想政治教育要求能夠激發(fā)學生的主人翁意識,認識到個人的命運同國家發(fā)展的緊密相連關系,認識到自我獨立創(chuàng)造能力在現代發(fā)展中的作用。
1.2 儒家思想教育
漢代的“罷黜百家獨尊儒術”體現了儒家思想在社會發(fā)展中的重要性,而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上,更是實現了對儒家思想文化的有機結合,如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建設精神文明社會,都是基于儒家優(yōu)秀思想所提煉出來的。因此當前展開儒家思想教育是基于對傳統(tǒng)優(yōu)秀文化思想的傳承和發(fā)展,其能夠賦予我國文化創(chuàng)新更大的后盾支持,能夠增加民族凝聚力。因此大學生展開儒家思想教育也成為重點所在。
2 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與儒家思想融合的意義
2.1 提供多樣的教學方式
儒家思想教育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基本方法。當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面臨著學生積極性差、教學方式單一僵化等問題,而儒家思想中具有教育思想體系,其強調教學活動能夠“以人為本”要求重視學生在教育活動中的主體地位。對此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活動實現了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創(chuàng)新,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到的校園文化創(chuàng)建中,融入到大學生的各項實踐活動中,從而多方面的融入展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活動。
2.2 培養(yǎng)高尚的情操
儒家思想在教育“君子”作風的個人道德修養(yǎng)方面具有較為豐富的內容。如“君子不妄動,動必有道”“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于至善”等思想,有助于大學生形成高尚的道德情操和生活情緒,能夠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在面對各種誘惑時,能夠保持正確的政治立場,能夠堅定不移走社會主義道路。同時儒家思想中強調個人和國家的相關關系,展開儒家思想教育能夠引導大學生面對西方文化侵蝕時,堅持愛國精神,堅持在物欲橫流的世界中,堅持地位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不斷不懈奮斗,更能夠在個人利益和國家、集體利益起沖突時,做出正確的選擇。
2.3 培養(yǎng)綜合的素養(yǎng)和能力
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活動的目的在于能夠通過豐富大學生的理論知識,提高其思想道德水平,從而指導大學生利用豐富的知識和思想內解決探索生活實踐中所出現的問題??梢哉f大學教育是“知、意、行”的有機結合和不斷深化。而在儒家思想下,其有更為正確的學習方式、思考方式“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等等,這些儒家思想都指導大學生形成爭取的學習習慣、學習方法,掌握更多的基礎知識內容,也支持大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要學習運用獨立意識,展開問題的探索。
3 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與儒家思想教育融合的渠道
可以說,大學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同儒家思想教育密切相關,兩者之間相互融合不僅僅表現在內容上、思想上的融合,更是表現在了形式上。
3.1 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同儒家思想教育在形式上的融合
3.1.1 大學思想政治教育活動的形式上的創(chuàng)新融合。
在傳統(tǒng)的思想政治教育中,多是以一些思政課的形式呈現,大學重視對學生的科學知識技能的教育,而對于學生思想層面上的重視程度不夠,導致大學思政教育效果不佳。而儒家思想中的教育思想,其不僅僅是對學生展開教育引導,更是對教師、對學校領導層展開教育。在儒家教育思想引導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活動實現了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形式,在課堂中教師鼓勵學生展開自主思考探索,導入多種形式展開思想政治教育。如要求在專業(yè)課堂中滲透進去思想政治教育內容。
3.1.2 實現了雙向式的教學活動
即高校教育中不僅僅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融入儒家思想內容,更是在展開傳統(tǒng)文化教育中潛移默化的滲透進去思想政治教育。如高校的人文選修課中,會設置一些具有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學科,如在音樂鑒賞課上,會展開傳統(tǒng)明確的鑒賞,對中華傳統(tǒng)名曲中的思想政治內容、儒家思想文化展開教學引導。可以說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和儒家思想教育實現了雙向融合發(fā)展,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3.2 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同儒家思想教育在內容上的融合
3.2.1 是儒家思想內涵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應用
根據上文可知,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活動要對學生的思想進行引導,確保學生能夠在多元的文化環(huán)境下不受誘惑,形成自己的愛國意識情懷,而儒家思想在此發(fā)揮著重要的作用。如儒家思想中所具有的道德規(guī)范和生活準則,實現對其現代化的提煉正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思想,而民族精神中也淋漓盡致的體現了儒家優(yōu)秀文化內涵。而這些是思想、精神正是支持大學生更好地認清社會發(fā)展形式、正確的規(guī)避意識形態(tài)問題的關鍵所在。
3.2.2 實現內容上的時代化發(fā)展
展開儒家思想教育和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并不是單純應用,而是要隨著時代變化,不斷的挖掘這些精神的內涵和時代意義,如此才能夠讓思想政治教育和儒家思想散發(fā)出活力和生機。因此不論是儒家思想教育還是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其根本都是要能夠展開時代化發(fā)展,不斷實現創(chuàng)新發(fā)展,才能夠滿足靈活多樣的全新模式發(fā)展。如法制社會建設背景下,要求將儒家思想中的法制、治國相關理論進行現代化解讀,再將其融入到思想政治教育中??梢哉f實現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和儒家思想的融合還要求依靠擁有專業(yè)能力的教師,如此才能夠制定有效的教學計劃,選擇合理的教學方法,讓兩者之間協(xié)同發(fā)展,共同提升我國大學生的綜合能力,為社會主義事業(yè)提供強有力的人才隊伍。
綜上所述,文化同經濟、政治具有重要的影響作用,在歷史上我國也曾經經歷過文化強國的階段,而隨著近現代史的開啟,文化危機卻一直成為我國落后發(fā)展的重要原因和表現。由此做好文化創(chuàng)新,建設文化強國成為當務之急。儒家思想教育不僅僅在個人層面、國家層面、社會層面上都具有重要的指導教育功能,可以說儒家思想同國家的發(fā)展息息相關,大學生作為現代化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者,接受儒家思想教育是必要的、重要的活動。在教育體系中以思想政治教育的一個環(huán)節(jié)呈現出來。當前將儒家思想教育同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相融合,首要之義就是要正確認識儒家思想同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相關性,挖掘儒家思想的時代價值,在創(chuàng)新性的基礎上展開儒家思想的傳承教育。
[參考文獻]
[1] 師曼.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與儒家思想的融合探析[J].教育觀察(上半月),2017.
[2] 劉吉梅.論中國傳統(tǒng)茶文化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融合[J].福建茶葉,2018.
[3] 劉世通,許蘭杰.儒家文化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現代價值[J].山東農業(yè)工程學院學報,2018.
[4] 黃海峰.試析傳統(tǒng)茶文化中的儒家思想對當代高校思政教育的啟示[J].福建茶葉,2018.
[5] 張健.我國大學生思想政治與傳統(tǒng)文化融合教育探析[J].黑河學刊,2018(05).
[6] 劉志林.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與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融合的可行性研究[J].昌吉學院學報,201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