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銳,陳小麗
(重慶市北碚區(qū)中醫(yī)院手術麻醉科,重慶 400712)
肛瘺是肛管或直腸下段同肛門周圍皮膚或鄰近組織、器官之間,因病理性原因形成的不正常通道,多是肛門直腸周圍膿腫的后遺癥,臨床上以局部反復流膿、疼痛、瘙癢為主癥。我院肛腸外科治療肛瘺的手術方式為肛瘺部分切開藥線引流術,現(xiàn)將手術配合總結如下。
共82例,均為2014年9月至2015年7月我院肛腸外科收治的肛瘺患者。男50例,女32例;年齡19~62歲,平均42歲;低位單純性肛瘺43例,低位復雜性肛瘺14例,高位單純性肛瘺16例,高位復雜性肛瘺9例。
臨床特點:肛門周圍的外口不斷有少量膿性分泌物排出,刺激肛門周圍皮膚引起瘙癢不適,嚴重時出現(xiàn)濕疹。較大的改為肛瘺常有糞便或氣體從外口排出。當外口堵塞或假性愈合時,瘺管內膿液不能排出,再次形成膿腫,可出現(xiàn)直腸肛管周圍膿腫癥狀,隨膿腫破潰,膿液外流,癥狀緩解。反復形成膿腫是肛瘺的特點[1]。
患者取右側臥位,暴露腰腧穴,常規(guī)碘伏消毒,腰腧穴注入1%利多卡因8~10mL,以碘伏棉球消毒肛門及周圍皮膚,鋪無菌洞巾,松肛,消毒肛管。用11號刀片在5點位做一放射狀切口,用探針從5點位切口緩緩探入,延索狀管道從肛門同側感染內口探出,切開內外口之間皮膚及部分皮下組織;修整切口,去除腐肉及部分管壁,用超聲刀燒灼止血,觀察無活動性出;以亞甲藍、高烏甲素、利多卡因等份切口注入以止痛,藥紗條棉球堵塞,加壓包扎。
術前訪視。術前一天巡回護士到病房查閱病例,了解手術方案,訪視患者?;颊咄鶗氖中g中疼痛及手術的成敗,巡回護士應耐心傾聽患者提出的問題并予以解答,大致介紹麻醉方式、手術過程及術中配合的相關情況,消除患者不良的心理反應及緊張情緒;指導患者進行術前體位訓練,提高手術耐受力[2]。
巡回護士配合。巡回護士應熟悉手術步驟及手術每個階段所需用物,及時補充所需用物。術中密切觀察手術進程。此類手術切口小,創(chuàng)面深,整個手術過程需要良好的照明,因此要求巡回護士應及時調節(jié)手術燈的照明角度,隨時幫助調節(jié)手術燈使之直射手術野,保障術野內的照明,從而使手術順利進行。術中嚴密觀察體溫、脈搏、呼吸、血壓變化,遇有特殊情況立即向醫(yī)生匯報并協(xié)助醫(yī)生處理。
術后護理。由于患者為腰腧穴麻醉,術后即可進食,但宜進無渣半流質飲食,如稀飯、面條等。肛瘺患者宜食西瓜、綠豆、赤小豆等清熱利濕之品,忌食辛辣刺激性食物,勿食牛奶、糖類、南瓜、豆制品等容易引起胃腸脹氣的食物。
治愈率98%。出院后切口未愈1例,經二次手術治愈。治愈率100%。
肛瘺病程一般較長并反復發(fā)作,多數(shù)患者對治療信心不足,在護理過程中要注意加強心理護理。同時飲食護理也非常重要,高營養(yǎng)飲食可提高免疫力,忌食辛辣刺激性食物,多食纖維素較多的食物,以保持大便通暢[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