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伴隨著新時代的高速發(fā)展,社會對于新時代的人才有了不同要求。因此,高職院校對于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式,也應該保持著與時俱進的精神。高職院校應當結合自身思政教育的情況,對教師教學問題上進行分析,尋找解決的辦法。而當今社會中,高職畢業(yè)學生面臨的就業(yè)壓力較重。注重人文關懷和心理疏導體現(xiàn)了高職院校一直以來“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也是向新社會輸送高素質(zhì)人才的重要體現(xiàn),同時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幫助解決高職學生面臨社會的壓力,幫助高職學生形成良好的人生觀和世界觀。文章基于此,從人文關懷和心理疏導的重要性為角度,淺析對高職院校思政教育中的問題,并提出相應的策略,為高職教育提供研究方向。
關鍵詞:思政教育;人文關懷;心理疏導;高職
近年來,隨著教育制度的不斷改革與創(chuàng)新,高職思政教育能夠有效的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和人生觀。其中,人文關懷在高職院校里應當是學生一項重要的課程,學生在學習相應的人文關懷內(nèi)容,能夠有效的提升學生的整體發(fā)展,學生在學習思政教育的時候,能夠及時的改善對自身所存在的心理問題,幫助學生能夠更好的完成學習任務,提高思想政治的悟性。但是近年來,高職思政在教育方面,存在著一定的忽視學生的學習情況、對學生的主導地位不夠重視等相關問題。因此,在現(xiàn)階段應當完善高職思政教育的基本工作,教師在教導過程中,應當及時的認識到,思政教育中的人文關懷和心理疏導對學生有著極大的作用,對教育事業(yè)的發(fā)展也有著極大的價值。完善的教育方法和高效的教育體系,不僅能夠讓學生對學習包含主動性,也能讓學生在學生思政課程中,建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一、造認識人文關懷和心理疏導的價值。
(一)當今社會,人才的需求不再向以往那樣,只要求擁有過硬的專業(yè)技術
現(xiàn)在還需要強大的心理素質(zhì)。因此在高職院校中,思政課的存在就應該注重提升學生的整體素質(zhì),在教師教導過程中,融入人文關懷等因素,能夠有效的提升教育水平,同時也為教師能夠及時的了解學生的心理狀態(tài)。在有學生存在心理問題時,教師能夠及時的發(fā)現(xiàn),并加以疏導,提升學生的心理素質(zhì)。學生也能夠在面對步入社會后的壓力和不良事物的同時,保持著良好的心態(tài)。而現(xiàn)代社會十分發(fā)達,學生在生活中,不免對其他國家的文化有所接觸,這種國外文化在學生的成長過程中,難免會讓學生有所影響。這就要求教師在教育學生過程中,將學生作為學習上的主體,對學生在心理上進行調(diào)節(jié),滿足學生的基本需求,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這樣能夠有效的提高高職思政的教育效果。
(二)高職思政教育的有效發(fā)展,既能對學生的物質(zhì)生活有所提高,也能對學生的精神生活產(chǎn)生關懷
關注學生的情感發(fā)展,了解學生內(nèi)心感受,以情感人,幫助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產(chǎn)生樂趣,能夠有效的幫助學生形成健全的人格,成為新時代所需要的高素質(zhì)人才。
(三)對學生進行人文關懷和心理疏導的教育,能夠有效的建設和諧校園,而和諧校園是建設和諧社會道路上重要的一步
學生作為構建和諧校園的主體,對于高職院校的發(fā)展有著重要大意義。思政教育是能夠最大限度的幫助學生成長、成才的重要教育課程,也是構建和諧校園的基本前提。
二、高職思政教育存在的問題
高職院校與其他高等學校相比,高職的思政教育所形成的效果較低,所面臨的壓力較大,教學問題多等方面。其主要原因是高職管理者思想上沒有與時俱進,又被大量網(wǎng)絡信息干擾,對院校自身教育定位不夠清晰等問題。
高職院校在培養(yǎng)人才方面沒有將合適的角度放在學生身上,忽視了學生作為院校主體地位的現(xiàn)象。這種問題在為高職院校培養(yǎng)人才的基礎上,帶來很大限制。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沒有能夠有效的進行主動學習。教師又很少從學生角度出發(fā),理解學生在課堂上的感受,忽視了學生對學習的興趣,從而導致學生學習的思政能力無法提升。這種教學方式,很容易讓處在身心還未發(fā)育完全的學生產(chǎn)生厭學心理,教師為了保持自身老師的文言,沒有及時的分析學生的心理問題,是學生的心理健康受到影響。
隨著現(xiàn)代教育水平的提升,高職學生可以分類兩類。一類是高考失利后,來到高職院校繼續(xù)學習,但由于沒有相應的專業(yè)知識,又存在著高考失利的不良心態(tài),可能會在學習之初就存在厭學情緒。另一類則是來自中職院校的學生,這類學生在中職院校已經(jīng)初步擁有的一定的專業(yè)知識和技能,有了初步的專業(yè)思想,動手能力很強,但學習方面和行為習慣方面都和來自普高的學生有著很大不同。教師很難在思政教育方面平衡兩類學生所存在的教育差異,不能根據(jù)實際對所有學生做好思想政治教育。
當前,高職院校的思政教育情況,基本只限于課堂,而教師的教學方法和教學內(nèi)容都比較單一,這樣致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無法提高學習熱情。這種教學方法和教學環(huán)境下,學生智能被動式學習知識,長時間后,學生就會缺乏自身對問題的思考,對學習的積極性也會逐漸消失,學生也無法獲得對思想認知的認識,也無法讓學生的綜合素質(zhì)得到提升。此外,在高職思政教育中,教師應當將學生,對于學習的熱情和對學習的感受有所注重。但部分高職教師在教學中,只按照原本以往的教學經(jīng)驗,對一些能夠跟教材相關聯(lián)的時事熱點充耳不聞,在學習過程中,教師因為沒有過多案例,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無法進行理性分析,致使學生的理性思維能力薄弱,人文素養(yǎng)和心理健康都受到了一定的影響。
三、思政教育的相關對策
在高職思政教育的課程中,對學生進行人文關懷和心理疏導的內(nèi)容應該予以改變,首先,在教育過程中,教師應當注重課程給學生帶來的實用性,通過舉辦活動,或者結合熱點信息等方式,讓學生清楚的認識到心理疏導的作用,引導學生用心理知識對自身的心理問題進行解決,其次在教育過程中,高職院校應要重視師資隊伍,提高教師的心理素質(zhì)能力,為教師能夠培養(yǎng)學生的優(yōu)秀能力打好基礎。例如:在教師講述《辯證唯物主義常識》的過程中,應當與其引導學生對于物質(zhì)和意識兩者的相互作用,結合黨的思想,對務實求真的精神加以詳細講述,用舉案例的方式讓學生真切體會。這種教學方式,可以讓學生在人文精神融合的概念上有更好的認識。然后,教師在教育引導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方向上,通過肯定、贊揚等方式,讓學生形成良好的心態(tài),從而實現(xiàn)思政教育上讓學生身心共同良好發(fā)展的核心目的。
在高職思政教育上,教師應當視學生做為學習上的主體,對不同學生有著良好的培養(yǎng)方案。這就需要教師在教育過程中,對自身的教學方案有所創(chuàng)新或提高。在思政課上,教師將學習的重點放到引導學生上,用換位思考的方式,教師才能體會到學生的行為和煩惱,教師才能更好的滿足學生在學習上的基本需求。其次,每一個學生都是一個個體,教師應當對每位不同的學生有著不同的引導方式。例如:對覺得自身學習能力不足,或者特別重視自身成績的學生,教師應當幫助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有正確的認識,幫助學生樹立良好的學習心態(tài),消除以往不良學習心態(tài)。
思政課所對學生產(chǎn)生的作用,是不足以消除學生由成長所帶來的心理問題。因此,教師除了基礎教材之外,還要大力普及心理知識,針對學生的心理健康,向學生推薦合適讀本,這也是對學生心智成長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同時,學校還可以展開有關心理教育等相關活動,讓學生對心理知識、心理教育等問題進行探討,得出有效的結論,提高學生的心理健康程度,創(chuàng)建和諧的校園氛圍。
四、結語
綜上所述,為了學生能夠更好的發(fā)展,成為新時代社會所需要的高素質(zhì)人才。高職院校在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學模式上,應該有所改變。教師應當在教學過程中,注重學生作為學習的主體,從學生對于認識思政課的角度上,結合相應的教學方法,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提高學生綜合素質(zhì),然后繼而提高高職全校學生的素質(zhì)。在教育改革的過程中,教師應該對學生的人文關懷和心理疏導作為重點,通過健全的心理教學知識,幫助學生消除在成長過程的心理問題,養(yǎng)成積極健康的良好心態(tài),真正將學生培養(yǎng)成為新時代的人才。
參考文獻
[1] 陳翠麗.高職思政教育注重人文關懷和心理疏導的策略探討[J].文化創(chuàng)新比較研究,2019,3(16):10-11.
[2] 彭云.高職思政教育應注重人文關懷和心理疏導[J].陜西青年職業(yè)學院學報,2019(02):33-36.
[3] 高小燕.高職思政教育應注重人文關懷與心理疏導[J].赤子(上中旬),2015(15):106.
[4] 田芳,趙叢,安娜.高職思政教育應注重人文關懷和心理疏導[J].職教論壇,2010(23):67-68+71.
作者簡介:劉琨(1973.05- ),女,漢族,江蘇江都人,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