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秀萍
摘? 要:學習語文,閱讀是最基本的能力。小學生正在積累學習經驗,學習閱讀方法,這一階段的語文教學重點就是培養(yǎng)他們的閱讀能力。但是,面對基礎幾乎為零,識字量有限,理解能力差的小學生,怎樣才能一步步培養(yǎng)起他們的閱讀能力呢?本文將介紹幾種方法。
關鍵詞:小學? 語文? 閱讀能力提升? 教學
閱讀不是走馬觀花,想要從中得到知識,必須運用一些策略和技巧,這便是閱讀能力。培養(yǎng)小學生閱讀能力必須考慮到他們當前的基礎水平,根據他們的學習能力,設計合理化教學方案。具體的實踐方法有很多,下面介紹幾點。
一、建立閱讀“共同體”
學生學習閱讀,首先接觸的是課文,所以要首先從課內的閱讀教學入手。對于低年級學生,主要是認讀能力的訓練,這是閱讀的前提和基礎。因此,要注重學生的讀,讓學生運用多種形式的讀來感受文章的魅力,尤其是朗讀和默讀能力,為課外閱讀打好基礎。閱讀教學中還應結合課文來引發(fā)學生讀的興趣,及時表揚讀得好的學生,引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建立閱讀的“共同體”。隨后要選擇學生感興趣的閱讀材料并對學生進行合理、科學的分組??梢詮膶W生的興趣或認知角度入手,還可以通過一系列與閱讀材料有關的游戲,不斷拉近組與組,生與生之間的距離,這樣就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時,利用“共同體”,建立師生、生生、家校間的交流,給孩子們創(chuàng)造展示自己的機會,鼓勵在課下閱讀不同類型的書,培養(yǎng)學生對閱讀的興趣。常選一些情節(jié)鮮明有趣、人物形象鮮活、語言節(jié)奏明快的圖書朗讀給學生聽,聽的故事越多,學生的閱讀期待就越強烈。僅僅聽朗讀,不能滿足他們的閱讀需求。讀完,師生就展開討論,交流聽后的想法或疑問,老師也趁機向學生們介紹作者的更多作品,指引他們自己閱讀[1]。
組織“好書介紹會”“精彩故事會”等活動,讓那些早“富”起來的同學上臺講演讀書的經驗、收獲和引人入勝的故事,聽了同伴的介紹,孩子們會產生強烈的讀書欲望。一時間,互相借閱的讀書熱潮便會勃然興起。我與班內學生共同商定了每月的必讀書目,并定期舉行了讀書內容交流會。讀完《西游記》《水滸傳》,進行“我最喜歡的人物”點評;讀完童話故事后舉行“童話劇表演賽”等等。通過舉辦各式各樣的讀書活動,大大激發(fā)了學生自主課外閱讀的積極性,也在海量的閱讀中提升了他們的閱讀水平。
二、閱讀教學中有效引導
教材中的文章經典,在結構、語言和創(chuàng)作技巧上帶有示例性,適合小學生閱讀。在閱讀教學中,教師要充分利用教材,發(fā)揮引導作用,讓學生在獨特的閱讀體驗中掌握閱讀的方法。
例如,在教學四年級上冊《巨人的花園》這篇課文時,要考慮到,四年級的學生已經具有一定的獨立識字能力,能夠聯系上下文理解詞語在文中的意思,并且在已往的學習中,學生已經接觸到了童話題材的文章,所以要學生讀懂童話的內容并不難,但是使學生明白童話所揭示的道理卻有一定的難度,因此需要教師加以正確的引導。因此要制定出如下的教學目標:1.會認“溢、允”等8個生字,會寫“溢、允、墻、牌”等12個生字,正確讀寫“允許、綠樹成蔭”等詞語。2.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學習復述童話的內容;3.了解作者是抓住童話人物語言、心理等特點來表現人物形象的表達方法。讀懂童話所揭示快樂要與人分享的道理[2]。教學重點是要求學生能夠讀懂童話故事的內容,并且能復述這個童話故事。可見,有效的引導需要教師摸清學生的學情,了解他們的需求,制定出明確的教學目標,再按部就班的實施,學生就能在明確的預設下得到收獲,學到方法。
三、授予學生閱讀方法
培養(yǎng)閱讀能力的關鍵就在于傳授閱讀方法。我們不否認,每個人都有不同的閱讀習慣,但小學生由于經驗不足,常常會在閱讀學習中走彎路,運用的方法錯誤,效率低。教師在尊重學生自主閱讀習慣的基礎上,要將自己總結出的通用的,有效的閱讀方法交給他們,在此基礎上允許他們適當創(chuàng)新,改變閱讀方式。
第一,要抓住文章的題目。題目是文章的眼睛,也是對內容、情感的高度總結,學生在理解文章的過程中決不能偏離題目,否則一定會出問題。弄懂題目,才能順藤摸瓜,接觸到文章的主旨及核心。如《濟南的冬天》題目就表明所寫的是濟南這個特定環(huán)境的冬天,不同于其他地方的冬天,一看題目便明白文章的中心,一目了然。
其次,理清文章的層次可幫助我們掌握文章的脈絡。閱讀一篇文章,先明白文章敘述、描寫或說明的對象,再看圍繞這一對象分幾個方面來寫,即文章層次。如《看云識天氣》一文,作者主要圍繞“云和天氣”的關系來說。云和天氣的關系不同就出現了晴天和雨天的兩種情況,“天上掛什么云,就將出現什么樣的天氣。”帶著這個問題再去閱讀,學生就容易把握作者思路。沿著思路讀下去,既能加快閱讀速度,又能提高閱讀質量。
第三,中心是閱讀文章時對內容方面的要求。讀一篇文章總要明白文章說了些什么,哪些是對文章內容的精練概括即文章中心。抓主筆閱讀,能產生認識上的飛躍。主筆一般是主旨的體現,抓住主筆,可牽一發(fā)而動全身。又如《濟南的冬天》一文中“冬天的濟南那溫晴的天氣”。“溫晴”二字總領全文,使文章脈絡清楚,雜而不亂,多而不繁[3]。
第四,閱讀時要注重閱讀速度。閱讀分瀏覽式的快速閱讀和字斟句酌的研究式閱讀。在語文課堂的自我學習中,往往可采取先快速閱讀的方式,一目十行,把握文章大意,然后是字斟句酌的研究性閱讀,深入到關鍵詞、關鍵句子的理解,這樣可以詳細掌握課文內容。
結語
閱讀能力的提升是逐步實現的,需要師生的共同努力。教師作為學生的引導者,語文學習的啟蒙者,必須教會他們科學、高效的閱讀技巧,為他們打下扎實的閱讀基礎。具體如何去落實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不同教師有不同的方法,以上方法在不同的情況下也需要進行適當的整改,因此靈活和創(chuàng)新是最關鍵的。教師在以后的工作中還需加大創(chuàng)新的力度,檢驗新方法的有效性,在提升教學成果的工作中不斷努力。
參考文獻
[1]王小會.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如何提升小學生閱讀素養(yǎng)[J].新課程(上),2017(8):40.
[2]郭明果.淺析如何強化小學語文閱讀教學[J].學周刊,2016(25):169-170.
[3]白春花.提升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的策略探究[J].新課程(上),2016(3):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