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力梁
摘 要:在跳遠教學中怎樣預防運動損傷,是廣大一線體育教師必須面對的一個實際問題。本文通過查閱大量文獻資料中關于在教學中運動損傷的研究分析,總結出運動損傷的原因,并建議采取一系列相對應措施來防止教學中的運動損傷。
關鍵詞:跳遠 教學 預防 運動損傷
引言
運動損傷是指在教學過程中及運動練習后發(fā)生的各種傷病,某些運動損傷與教學和訓練有著密切的關系。出現(xiàn)運動傷病會給廣大中學生的學習生活帶來諸多不便,嚴重的會造成終身禍患。跳遠又稱急行跳遠,一項容易發(fā)生運動傷病的項目,因為要求其運動技能復雜。跳遠是由助跑、起跳、騰空和落地等動作組成。學生沿直線助跑,在起跳板前沿線后用單足起跳,經騰空階段,然后用雙足在沙坑落地。學生們在每次接觸地面后能否迅速而有力的蹬地是由其支撐運動器官的機能與形態(tài)特點而決定,強大的沖擊力可導致支撐運動系統(tǒng)致傷,運動傷病會影響學生的運動能力。因此,在教學中如何預防運動傷病應引起廣大體育教師及學生的重視,促使運動傷病盡量避免;同時也有能幫助一線教師保質保量地完成教學計劃和任務;從而提高學生們的課余訓練水平。[1]
一、研究方法
文獻資料法,本文查閱了關于跳遠教學中運動損傷方面的書籍、學報及其相關雜志等文獻資料。
二、在跳遠教學中運動傷病的研究分析
在跳遠教學中學生做跳遠動作時引起運動損傷。學生支撐運動器官的傷病是由大腿、膝和踝等肌肉損傷所引起的,這與學生運動中完成運動負荷特征有關,也與力量訓練有關。強大的沖擊力起跳和超過肌肉負荷量易造成膝、腳踝和關節(jié)囊韌帶受傷。[2]
1.在跳遠教學中易受傷部位
據(jù)對參加練習與訓練學生的調查,以及經過近兩年的體育教學分析,發(fā)現(xiàn)學生受傷部位具有一定的特點。調查統(tǒng)計;腰部占16.8%大腿占12.9%小腿占11.0%膝關節(jié)占41.8%踝關節(jié)占17.5%??梢钥闯?,參加練習的學生中膝關節(jié)占41.8%踝關節(jié)占17.5%,腰部占16.8%這三個部位的受傷占75%。由此看出,學生們的受傷以膝關節(jié)、踝關節(jié)、腰為主。大腿和小腿的受傷部位也占一定的比例。膝關節(jié)、腳踝、腰和大腿四個部位是多發(fā)部位,主要原因是:跳遠對學生們的各種身體素質要求較高,特別是膝、腳踝,由于學生們練習的水平較低,身體素質差,不能負擔過大的運動負荷,所以超負荷運動都會引起受傷;而膝、腳踝、腰和大腿不僅要負擔身體的重量,而且還主動參與運動,所以更易受傷。[3]
2.分析教學中導致受傷的原因
在跳遠中,由于起跳點都“遠”在身體重心投影的前方,快速的助跑和瞬間爆發(fā)式的起跳,從運動生物力學角度來分析,都能造成強大的支撐反作用力作用于膝關節(jié)和腳踝等;從運動生理學和解剖學角度分析,過大的制動力必然造成膝關節(jié)、腳踝、腰部及大腿的負擔增加。結果顯示,跳遠教學的專項運動技術特點和技術復雜性是造成支撐運動器官受傷的重要原因。
在教學中,導致受傷的原因大致有技術動作不合理、訓練計劃安排不合理、準備活動不充分、場地器材等不符合要求。其技術動作不合理而導致受傷的占49.7%、訓練計劃不合理而受傷的占23.7%,準備活動不充分占15.8%,場地器材不合占10.8%。這說明技術動作不合理是教學中發(fā)生運動受傷的主因,約占運動受傷的一半。導致受傷的原因有教師因受教學計劃、教學任務和練習時間限制,為提高成績,沒有從中學生的自身身體素質考慮;在教學實踐中忽略了運動的規(guī)律和練習密度;另外,學生思想上對準備活動不夠重視,教學條件差等。[4]
3.在教學中運動受傷預防措施
學生在練習中受傷是教師和學生都不愿看到的事實。在教學中主動預防運動受傷是廣大一線教師和學生們積極要做的,并且還要采取一系列相應的措施來避免教學中學生練習時運動受傷。
(1)對學生進行安全健康教育
思想上重視,增強安全性、組織性、紀律性的健康教育,加強防傷觀念,應有計劃的循序漸進進行教學,不能急于求成。通過各種形式傳授給學生運動受傷的危害性,充分認識運動受傷的嚴重性。
(2)要讓學生知曉熱身活動的重要性
在教學實踐時做好熱身活動是十分必要的。熱身運動即可以提高肌肉溫度,克服肌肉組織的黏滯性,又能避免運動受傷的發(fā)生。還可以提高內臟器官的機能水平盡快適應身體運動的需要;調節(jié)心理狀態(tài),提高興奮性。實踐告誡我們,不做熱身活動或活動不充分,極易造成運動受傷。因此,在參加練習時熱身活動是非做不可的。[5]
(3)要讓學生學會保護措施
在教學中時刻提醒學生要檢查場地器材及設施,盡量排除不安全的隱患,要讓學生學會自測,知曉疲勞時癥狀,并及時向教師匯報,避免因為運動負荷過重而導致受傷。
三、結論與建議
跳遠項目的運動特點決定了學生從事跳遠練習有受傷的潛在危險。但需要廣大體育教師及學生對此有足夠的認識,在教學實踐中的積極預防,不斷改進訓練條件,科學安排練習內容和方法,運動受傷是可以避免的。
1.學生們練習時受傷部位主要以膝、踝、腰和大腿為主。
2.造成學生練習受傷的原因有技術動作不合理、練習安排不合理、準備活動不充分、場地器材不合要求
3.加強對學生的安全健康教育,使他們認識到運動受傷對身體的危害,加強自我保護意識,減少避免的運動受傷。
4.體育教師加強對運動受傷的重視,合理規(guī)范教學計劃和任務;要安排適宜運動負荷,教學中正確指導學生進行合理練習。
總之,為了預防運動受傷的發(fā)生,體育教師要學習和掌握運動保健基本知識及學生的生理、解剖、心理等特點;使廣大體育教師的教學工作更符合學生的實際,防止運動受傷,促使學生身心得到全面發(fā)展。
參考文獻
[1]陳孔玉.常見的運動損傷和預防[J].田徑雜志2005,(11):49,34
[2]毛衛(wèi)國等.體育專業(yè)運動損傷情況的調查研究[J].洛陽師專學報,2005,(2):48-49.
[3]閻現(xiàn)菊.跳躍運動員如何避免損傷[J].田徑雜志2005,(10):49.
[4]汪曦永,凡麗芳.田徑訓練課中踝關節(jié)運動損傷的原因與防治[J].田徑雜志2005,(9):50-52.
[5]田麗芬、李小兵.青少年跳遠運動員容易出現(xiàn)的技術問題及其糾正方法[J].田徑雜志2005,(8):37-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