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煥臣
摘 ?要:籃球運動是大學生熱愛開展的體育運動,由于籃球運動對抗性強、運動強度大,加之受到運動場地、學生安全意識欠缺、動作幅度偏大、爭強好勝等主客觀因素,籃球運動過程中發(fā)生的學生傷害事故時有發(fā)生,對學生造成較大的運動安全隱患。分析大學生籃球運動傷害的原因及有效應對策略是有效規(guī)避籃球運動過程中潛在的傷害事故的方法和必然途徑,本文對此予以初步研究,以供商榷。
關鍵詞:籃球運動 ?傷害事故 ?人身傷害 ?運動損傷 ?安全意識
中圖分類號:G841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 ? 文章編號:2095-2813(2019)12(a)-0182-02
1 ?高?;@球運動中傷害事故的歸因分析
1.1 運動場地不標準
籃球運動場地是開展籃球運動的關鍵性硬件設施,但是當前高校籃球場地資源十分欠缺,很難滿足學生籃球運動的需求。高校的室內標準籃球場僅供學校專業(yè)訓練以及大型比賽使用,極少對普通學生開放,學生只能到戶外的水泥場地開展活動。這些場地硬度過大,在跳躍后落地對學生關節(jié)造成較大的沖擊,容易引發(fā)韌帶損傷。部分場地坑坑洼洼,容易引發(fā)跌倒損傷。此外,戶外場地受天氣影響大,大學生籃球熱情極高,克服困難在積水、結冰等環(huán)境下開展籃球運動更容易發(fā)生運動傷害事故。
1.2 安全意識不強烈
大學生正處于精力充沛,內分泌旺盛時期,喜歡爭強好勝,愛在同學尤其是異性面前展示自己的風采。他們缺乏安全意識,熱衷于表現自己,通過籃球??犰偶?,做出一些對身體有損傷的動作,如突破身體極限的跑動、騰空跳躍、嘗試扣籃等,往往由于身體素質以及技術的限制而無法完成,甚至引起身體受傷。
1.3 身體素質不達標
《全國大學生體質與健康調查報告》的相關數據顯示,與日益提升的經濟和生活水平相反,當前大學生體質呈現出明顯的下降趨勢。在沉重的學習壓力下學生在基礎教育階段從事的體育運動較少,沒有養(yǎng)成體育運動習慣,導致生理機能偏弱。而籃球是一項高強度的競技體育運動項目,動作幅度大,運動強度高,對學生的身體素質是極大的考驗。一旦學生的身體素質欠佳,在籃球場上容易出現呼吸困難、心跳加速、意識模糊等不適癥狀,一旦運動量突破承受能力,可能引發(fā)脫水、拉傷甚至休克等病癥。
1.4 技術動作不規(guī)范
籃球運動充滿激烈的身體接觸與對抗,在攻防雙方動作幅度過大或者作出危險動作時,一方面容易直接導致對方受傷,另一方面容易引發(fā)雙方矛盾,產生語言攻擊甚至肢體的攻擊行為。當雙方肢體沖突沒有及時得到及時的制止時,甚至引發(fā)群體性斗毆事件?;@球運動傷害中,因矛盾引發(fā)的肢體沖突所導致的身體傷害事件也時有發(fā)生,需要加強體育道德教育以及運動紀律的管理。
2 ?高?;@球運動學生傷害事故的有效應對策略
2.1 加大硬件投入,改善運動場地
籃球場地建設是保證籃球運動順利開展的保障,同時也是保護學生運動安全的前提基礎。針對當前籃球場地資源緊缺以及質量不達標的現狀,高校應想辦法籌措資金,加大對籃球場地建設的資金投入,建設更多標準化場地供學生進行籃球運動。就現實情況而言,室內標準化籃球場館建設的限制性條件較多,但是應在周末等閑暇時間向普通學生開放,減少場館空置率,提高室內場館的使用效率。相對而言,高校應該著重于室外籃球場地的建設,一是有條件的學校應該建設塑膠籃球運動場地,減少學生在籃球運動過程中頻繁發(fā)生的擦傷、摔傷、關節(jié)軟組織受傷等硬質水泥場地常見的因場地因素引發(fā)的學生傷害事故。二是對現有場地的休整和維護,進行平復、防滑等處理,從而有效降低場地隱藏的運動傷害事物發(fā)生幾率。
2.2 強化安全教育,提高安全意識
針對大學生籃球運動過程中安全意識欠缺的問題,體育教師在進行籃球教學時應突出安全理論教育內容,強化安全教育,讓“安全第一”的理念深入人心。教師可以通過媒體展示等方式讓學生了解籃球運動中潛在的危險性因素,通過身邊、新聞中獲得的籃球運動傷害事故案例加強學生對運動安全的重視。首先,要強化熱身練習,尤其在劇烈的比賽活動之前必須進行10min左右的身體熱身,使肌肉、關節(jié)、筋骨活動開來,提前適應比賽的活動強度,有效避免拉傷、痙攣等常見的運動損傷。其次,要強化運動防護,在籃球運動中盡量穿舒適、堅實的籃球鞋,佩戴頭帶、護腕、護膝、護臂、護踝等防護裝備,消除和減弱傷害程度。再次,要適度運動,控制活動強度,合理安排休息時間,讓身體得到必要的舒緩。最后,在運動之后不要大量飲水,尤其是不要飲用冷飲,可運動休息片刻后補充適量的低度鹽水。通過安全教育的強化,學生的籃球安全意識會得到有效提升,在運動過程中也會增強安全防范意識。
2.3 加強體育鍛煉,增強身體素質
相比于高中階段,大學期間學生的空暇時間較多,也擁有更多可支配用于體育鍛煉的時間。相比于宅在寢室上網、追劇、購物,大學生更應走向戶外開展有益身心的體育鍛煉運動。這要求學生樹立終身體育的意識,將體育視為生活、生命的一部分,合理安排自己的時間開展適度的體育鍛煉。在所有的鍛煉方式中,跑步是較為便捷、經濟、有效的運動方式,能有效增強人體心肺功能,擴大大腦供氧量,能夠增強人體耐力,有效地活動關節(jié),增強肌肉群的力量與韌度。加之跑步專業(yè)性不強,人人會,人人可參與,避免了運動中因方法不當導致運動失效甚至產生負面作用。此外,大學生應注重體育愛好的廣泛性,在游泳、自行車、羽毛球、武術、舞蹈、爬山、足球等眾多有益身心發(fā)展的體育活動中綜合全面地提高身體素質,從而以健康的身體投入籃球運動中,有效避免籃球運動中潛在的身體傷害。
2.4 滲透體育道德,規(guī)范技術動作
體育道德是所有從事體育活動的人都應該遵守的道德準則,在籃球活動中主要表現為:尊重裁判、尊重比賽;友誼第一,比賽第二;控制情緒,規(guī)范動作;保護對手,合理接觸等。在室內籃球理論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突出籃球運動中的體育道德,要求學生文明運動、合理表達訴求、不進行語言和動作上的侵犯。展示學生NBA、CBA聯賽中的典型因技術動作危險,違背體育道德的案例供學生研究與討論,以案例教學的形式加強學生對體育道德的理解,從而在籃球運動過程中文明比賽,尊重裁判與比賽,保護對手,不做出墊腳、上籃過程中的背后推人等容易導致對手受傷的惡意犯規(guī)動作。在大型比賽中設置籃球道德風尚獎項,表彰那些文明比賽的團隊以及個人。在籃球實踐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情境教學的方式展示籃球運動中各種有悖于體育道德的行為以及技術動作,增強教學的直觀性。體育教師要強調籃球運動紀律,嚴禁比賽或者活動過程中的打架斗毆事件,在全校范圍內營造文明籃球活動的氛圍,打造文明、道德的籃球運動風尚。
綜上所述,籃球運動作為一項深受大學生們歡迎的休閑體育活動,在大學生群體中具有較為良好的群眾基礎。然而,由于一系列主客觀因素,籃球運動過程中的學生傷害事故難以避免,高校應以籃球教學為主要陣地,加強體育安全教育,強化體育道德的遵守以及技術動作的掌握,并在硬件投入上為籃球運動的有效開展提供良好的條件,多措并舉、綜合實施,為大學生們打造安全、舒適的籃球活動空間。
參考文獻
[1] 卜愛云.對大學生籃球運動損傷原因及預防的分析[J]. 體育科技文獻通報,2011,19(9):122-124.
[2] 王林.健康教育在籃球專項大學生預防膝關節(jié)損傷中的應用[J].體育科技文獻通報,2014(10):128-130.
[3] 熊明亮.學生體育傷害事故的歸因分析及處理策略探討[J].天津市教科院學報,2006(1):84-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