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培宇
(河北省樂亭縣姜各莊鎮(zhèn)姜各莊初級中學)
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的目標是增強學生語感、掌握閱讀技巧和方法,并理解和掌握課文中的主旨,為了完成教學任務。在課堂上教師應為學生預留充足的時間,引導學生依次閱讀課文,在學生閱讀中及時糾正錯誤的讀音,以及斷句不準確的地方,逐漸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因此,教學中要注重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從而落實以學生為本的教學理念,使全體學生都能主動投入到閱讀之中,有效提高全體學生的閱讀能力。
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可分為以下幾點:第一,教學時間安排不合理,課堂上沒有為學生預留時間閱讀,教學中以講解為主,始終灌輸語文知識,致使學生沒有機會閱讀,難以發(fā)現(xiàn)學生讀音不正確,逐漸學生長期處于被動的狀態(tài),無法調動學生主動閱讀,閱讀能力不能得到鍛煉,主要在于運用出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死板、僵硬,而且,受應試教育的影響,過于注重學生的語文成績,忽視以學生為本,不利于提升學生閱讀水平。第二,由于教學環(huán)節(jié)中沒有向學生提問,學生注意力易分散、不集中,在學習中感覺閱讀課文非??菰铮銜﹂喿x不感興趣,容易產(chǎn)生抵觸情緒,勢必會影響學習情緒,進而降低學習效率。引導學生表述課文中的主旨時,發(fā)現(xiàn)學生對課文內容理解的不透徹,不能自主總結出課文段落大意,表明學生閱讀能力和歸納能力有待提高。第三,沒有指導學生品讀課文,對文中描寫的畫面和抒發(fā)的情感,不清楚不明確,無法概括出自己的閱讀感受,沒有深層地理解文中蘊含的道理和知識,學生理解能力難以提高。對此,以下文章提出了具有的解決對策。
閱讀興趣會調動學生積極閱讀文章。因此,教師必須要更新傳統(tǒng)的教學觀念,在閱讀教學中做到以學生為本,從而引導學生可以根據(jù)課文中的內容和故事,編成小故事,便可舉手表述,以講解故事的方式,概括出課文的中心思想,不僅培養(yǎng)學生閱讀能力和思考力,還激發(fā)學生閱讀興趣,在興趣的驅使下,發(fā)揮出主動性,開始閱讀文章,在仔細閱讀之后,認真思考文中抒發(fā)的思想感情和人物性格特點,自覺概括出故事,進而踴躍舉手發(fā)言。對于在表述中能夠詳細說出完整的故事的學生,多鼓勵多表揚學生,有利于激發(fā)學生的動力,促使學生感受到成就感和滿足感,在課堂上更加主動將故事。此外,也可以組織學生扮演故事中的人物,便可創(chuàng)造輕松、活躍的氛圍,勢必會消除學生不良的學習情緒,逐漸在表演中深入理解文中內容,在理解的前提下,快速掌握課文中運用的敘述方式和修辭手法以及滲透的感情,學生理解能力和閱讀能力有所提高,最終完成教學任務。
初中閱讀課堂上,教師先講解課文中的語文知識,而后,預留充足的時間,引導學生有感情地閱讀,促使學生主動按照要求,認真閱讀文章各段,充分發(fā)揮出主觀能動性,從而在閱讀中帶著作者的感情閱讀,逐漸有所感悟和感想。同時,加深對課文的理解和認知,更加扎實地掌握課文的中心思想和滲透的寓意,有效提高學生認知能力和閱讀能力。因此,在教學中應做到合理安排教學時間,這樣才能確保學生有充足的時間訓練閱讀能力,便可及時發(fā)現(xiàn)學生閱讀不通順不流利的現(xiàn)象,方可加強訓練,針對學生不足之處,引導學生反復閱讀,還應要求學生帶著感情閱讀課文,逐漸學生閱讀水平明顯提升。例如,在學習《鄉(xiāng)愁》時,就可以先帶來學生共同閱讀,之后,將學生分為多個小組,組織學生開展閱讀比賽,促使學生在閱讀中自覺帶著感情,認真閱讀文章,漸漸地體會和感悟到作者抒發(fā)的情感,最終獲取勝利,學生對待閱讀更加有自信心,進而在學習中主動閱讀,有效提高閱讀的積極性。
初中語文教師為了轉變學生被動學習的狀態(tài),應先改變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從而落實提問教學法,在引導學生閱讀之前先提出問題,以此布置懸念,創(chuàng)設問題教學情境,調動學生主動帶著問題閱讀課文,有利于提高學生閱讀自覺性和主動性。例如,在學習《蘇州園林》時,根據(jù)課程內容提問,文中都運用了哪些修辭方法,中心思想是什么?引發(fā)學生積極思考和分析。而后,仔細閱讀課文,邊閱讀邊總結出答案,整個過程中學生思維更靈活,注意力高度集中。并且,學生不再被動接受知識,主動閱讀課文自主整理出知識,逐漸歸納出文中運用了比喻手法,進而描寫蘇州園林的景觀,思考得出答案后踴躍舉手表述。此時,以此引導學生作答,對于回答正確的學生予以鼓勵,增強學生自信心,而對于總結不全面的學生,詳細講解和分析課文內容,漸漸地學生理解和掌握文中的主旨思想,更加清楚課文運用諸多優(yōu)美的詞語,描寫蘇州園林的特點和景色。同時,在教師引導下,學會閱讀方法和技巧,意識到在解決問題之前,先粗略閱讀,之后精讀,一邊閱讀一邊圈畫出修飾的詞語,便可高效總結出答案,勢必會提高學生閱讀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初中語文課文中有很多好詞佳句,為了幫助學生更好地學習課文中的知識,教師要注重引導學生品讀,要求學生說出段落大意,以及句子滲透的寓意和抒發(fā)的情感,促使學生主動按照要求閱讀課文,在閱讀中思考和分析課文的主旨,不僅增強學生思考力,還提高學生思維的嚴謹性和靈敏性。因此,可以根據(jù)不同的課文,都可以預留時間,指導學生品讀文中的語句和各段的含義,逐漸學生對好詞好句理解的更深入,更加深層地剖析課文的主要內容,進而學會從多角度賞析課文,在品讀中理解和掌握課文中的知識點,不僅強化語感,還提高學生閱讀理解能力。例如:在學習《回憶我的母親》時,先組織學生共同閱讀,而后,引導學生品讀,調動起學生閱讀的主動性,閱讀過程中仔細分析各個段落,充分了解文中抒發(fā)對母親思念之情,深刻體會到思念的情感,更加深入地理解課文,學生閱讀理解能力明顯提高。
本文主要針對于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相關的對策進行了研究,通過本文的分析了解到,針對初中閱讀教學課堂上學生不主動閱讀、對閱讀不感興趣的現(xiàn)狀,在講解課文內容之前,應先立足于教材提出多個問題,有利于激發(fā)學生產(chǎn)生求知欲和閱讀興趣,促使學生帶著問題,主動一邊閱讀一邊總結出答案。還可以引導學生根據(jù)文中的故事情節(jié),編成小故事,舉手表述出來,驅使積極品讀,在閱讀中總結出課文的中心思想,從而舉手說出故事,有利于提高學生語言表達能力和閱讀能力以及思考力,最終取得最佳教學效果。此外,在日后的初中語文閱讀教學匯總,教師還應該不斷的創(chuàng)新閱讀教學方法,以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實現(xiàn)學生語文學習上更大的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