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東省濟寧市實驗小學)
語言學家呂叔湘先生曾經(jīng)說過,那些凡是語文水平比較好的學生,你只要問他學好語文的經(jīng)驗是什么,相信他們會異口同聲地說得益于課外的廣泛閱讀。人在受教育階段的過程中,得益于教師在課堂上占的比重較小,但是取之于課外讀物的比較多。也就是說,人的知識構(gòu)成,課外讀物中的知識所占的比重十分突出。實踐證明,那些只知道一味啃教材的學生,他們的知識極為蒼白,會導致知識的汲取上嚴重的營養(yǎng)不足。隨著所受教育的逐漸加深,這種影響會越來越嚴重,而他們又不知道導致成績下滑的真正原因是知識貯備的不足。這樣,他們就會把更多的精力用到業(yè)余,業(yè)余的時間不是用來讀大量的課外書,而是用來補習。他們可憐的閱讀時間,又因追求成績的提高而喪失了。很多教育家都認為,那些喜歡讀書的學生,他們的智力發(fā)育比較快,完成作業(yè)的效率也比較高,學起來并不那么費事。他們所貯備的那些知識形成了一個巨大的寶庫,源源不斷地向他們提供學習成長與能力形成的給養(yǎng)。小學語文新課程目標明確規(guī)定,語文教師要大力培養(yǎng)學生熱愛祖國、熱愛語言文字、熱愛傳統(tǒng)文化的情感,加強學生語言的積累,學生在小學階段的閱讀量應達到課標要求。因此,大幅度提高學生的課外閱讀量,已經(jīng)成了影響學生終身成長的迫切需要。
義務教育階段的語文課程標準著重強調(diào)指出,要大力培養(yǎng)小學生廣泛閱讀課外讀物的興趣,通過海量的閱讀拓展他們的視野與知識面,要讓學生少進行題目的練習,大量地讀書,大量地讀優(yōu)秀的書,認真地讀中外名著,并且要完整地讀完新課標要求讀的書。而且語文新課標,還對各個學做的學生的閱讀量做出了十分具體而明確的量的要求和規(guī)定??梢哉f,閱讀課外讀物是小學生學好語文的關(guān)鍵所在,語文教師必須對課外閱讀予以高度的重視,提升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yǎng)。
1.采取激勵措施提高學生對閱讀的興趣
興趣是誘發(fā)學生學習成長一個十分重要的歸因,學生對閱讀產(chǎn)生濃厚而持久的興趣,就會終身喜歡上學習,不斷地提高自身的知識能量,并在實踐中將這份能量轉(zhuǎn)化為能力。興趣的培養(yǎng)并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教師采用各種有效措施加以誘導和啟發(fā),讓學生真正喜歡上閱讀,而不是為了完成閱讀任務而去閱讀。在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興趣初步階段中,激勵性措施的效果比較明顯。教師可對學生做出這樣的要求,凡是教師推薦的書目都完成的,則給予一定的獎勵,這個獎勵可以累積成分,記錄在冊,到年終評比“三好學生”時可作為重要的參考。雖然這種措施具有一定的功利性,但是只要學生陷進閱讀的“圈套”中,他們沉浸在書海中就不能自拔,慢慢地就會感受到閱讀的樂趣,甚至是欲罷不能。教師在課堂教學中,也可以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比如,在學習課文《猴王出世》時,教師可以創(chuàng)設良好的情景,向?qū)W生播放孫悟空大鬧天宮的場面,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教師可以向?qū)W生介紹一些更有意思的故事情節(jié),并告訴他們電視上所拍的那些情節(jié),遠遠不如書中的精彩,誘導學生在課下主動去閱讀。
2.根據(jù)學生的興趣愛好,主動向?qū)W生推薦課外讀物
在采取激勵性措施使小學生對閱讀產(chǎn)生興趣之后,教師要參考新課標要求,根據(jù)他們的興趣愛好和閱讀方面,及時他們推薦一些值得閱讀的書目。尤其是要向他們推薦那些饒有趣味、啟發(fā)性強、富有哲理、知識性好的具有正能量的讀物,使學生追求真善美的健康書籍,抵制假丑惡的不良書刊。并為他們打造純粹的優(yōu)良的閱讀環(huán)境和氛圍,讓他們沉浸在書香中,在無邊無際的書海中自由遨游。比如,在學習了《賣火柴的小女孩》后,我就向?qū)W生們推薦安徒生的其他童話作品,讓他們進一步了解安徒生筆下的人物和動物,對他們的命運產(chǎn)生呵護與同情,并提高他們的想象力。在學習了《草船借箭》這篇課文后,我向?qū)W生推薦《三國演義》《三國志》《易中天品三國》等書目,讓他們對三國文化產(chǎn)生濃厚的興趣,并進一步對歷史讀物產(chǎn)生興趣。讀史使人明智,讓學生多讀一些歷史性的書目對他們的人生成長更有裨益。此外,教師還可以根據(jù)小學生好奇心強、渴望探險、喜歡刺激等特點,向他們推薦一些探險性的書籍,如《辛格頓船長》《魯濱孫漂流記》等,陶冶他們的情操,給他們的性格成長注入冒險、勇敢、機智等因子,成為他們?nèi)松砷L的養(yǎng)料。
3.教師要向?qū)W生傳授一些有效的閱讀方法,指導他們高效閱讀
小學生自律性比較差,容易受外界因素的影響,他們閱讀的時候隨意性也比較大,沒有固定的讀物。而且他們較難進入閱讀狀態(tài),淺嘗輒止的現(xiàn)象比較常見。他們對于閱讀沒有方法的意識,在他們的意識中閱讀不過是娛樂性消遣活動,真正的閱讀是講究方式方法的。培養(yǎng)與塑造學生的課外閱讀能力,讓學生掌握一些科學有效的閱讀方法,促進他們閱讀習慣的養(yǎng)成,不僅是提高學生語文綜合素養(yǎng)的需要,而且是學生情操陶冶、智力開發(fā)、發(fā)展個性的一種重要的手段。因此,教師要幫助學生掌握一些基本的閱讀方法,只有掌握閱讀的方法,他們在閱讀時才能深入文本,實現(xiàn)與文本、讀者的溝通與對話。比如,在讀古詩時,閱讀到“綠楊煙外曉寒輕,紅杏枝頭春意鬧”這句話時,可以讓提問學生,哪個字用得比較好。通過這些咬文嚼字的過程,學生就會發(fā)現(xiàn)遣詞用句的樂趣,通過一些字詞的巧妙動作,整個詩意就呼之欲出。教師順勢引導他們,在寫作時也要注意遣詞用句,精當?shù)剡x用字詞,提升作文的文采。這樣就引起了他們的注意,使他們在閱讀的過程中注意一些精妙語句的運用。而且文體不同,閱讀的方式方法也不同。針對此,教師要引導學生面對不同的文體,要采取不同的應對策略。學生常見的讀物,多是繪本、畫本、童話故事、寓言故事、動物小說、科幻讀物等,教師要對他們進行分類指導。課本中的精美文章,更要作為指導學生掌握閱讀方法的素材,指導他們哪些自然段需要精讀,哪些段落需要略讀,文章采用了什么樣的結(jié)構(gòu),運用了什么寫作順序,這篇文章顯著的寫作特點是什么,并表達出了什么樣的思想感悟。通過這樣經(jīng)常性的分析,學生在閱讀時,也會注意這些讀物的特點。在閱讀中提取給養(yǎng),并提高自己的寫作能力。
4.注意學生不動筆墨不讀書的閱讀習慣的養(yǎng)成
閱讀方法是學生必須掌握的,但更重要的是,讓學生形成一些較好的閱讀習慣。這種閱讀習慣,不是在某些固定的時間內(nèi)讀一些書目,而是不動筆墨不讀書的習慣。也就是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要注意用筆劃下一些優(yōu)美的句子、哲理性強的句子,有了感悟可以寫下旁批,并注意把一些經(jīng)典的句子摘抄下來,做成讀書筆記。經(jīng)過日積月累,達到一定優(yōu)質(zhì)的量后,就會實現(xiàn)質(zhì)變,使閱讀的能力變成思考與寫作的能力。在習慣的養(yǎng)成下,他們閱讀的量也會得到提升。
總而言之,學生只有達到一定的閱讀量的積累,才能貯備更多的文化知識,時間久了,就會轉(zhuǎn)化為他們的思考與寫作的能力。教師要教給學生掌握一些閱讀的策略,激發(fā)他們對閱讀的興趣,使他們形成良好的閱讀習慣,達到閱讀量的積累。